羅 杰 (成都師范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現階段,我國PPP模式下的建設工程造價控制,還存在著一些關鍵問題,主要在設計階段、編制階段、施工階段等。不僅增加了成本費用,而且導致工程質量低下,無法保障社會公眾的利益。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就要針對這些問題,展開詳細深入的分析,然后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
PPP模式,即一種全新的企業融資方式,是建立在政府部門與私企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參與工程建設。在PPP模式下,能夠為政府、企業、社會經濟等,都帶來很大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PPP 模式下的建設工程項目,資金的籌備由政府方與社會方共同參與,共同合作,可以獲得更多的建設資金。社會方屬于主力軍,政府方屬于輔助作用,但兩者共同分享利益,共同承擔風險,能夠降低投資融資的風險,有利于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的建立[1]。第二,在該模式下,不僅實現了資金的優化配置,而且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有效提高了雙方的服務質量,能夠減輕國家財政的負擔,提高工程項目的質量與安全。第三,PPP 模式下的建設工程項目,不僅可以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獲得更多的社會效益,能夠推動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品牌與信譽。
設計階段,是PPP 模式下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問題之一。因此在工程造價控制中,就必須設計人員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以及工程項目的相關資料,做好現場的勘察分析,然后制定設計方案。還要將施工重難點、施工技術、成本資金等詳細標注,才能保障后期施工的有序開展。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建設單位的領導層與管理層,對于設計方案的認知,還存在著一些偏差。因此沒有給予高度重視,也沒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為后續造價控制帶來了很大的難度[2]。第二,很多設計人員,過于重視設計方案的新穎度、外在美觀等,而忽視了設計方案的質量。因此就忽視了對工程造價的關注與投入,更沒有動態跟蹤與監控,導致實際方案與預期目標不符。
編制階段,也是PPP 模式下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問題之一,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PPP模式下的造價,是以市場平均價格為參考。而在定額計算中,卻與市場最先進的水平保持一致。因此定額計算的造價,會比實際需求高出很多,導致兩者的差異較大[3]。第二,傳統模式下的工程造價,整個流程比較煩瑣、復雜,不僅要與國家的政策法律保持一致,還需要經過層層審批與核實,然而一旦確定后,就無法再次更改。而PPP模式下的工程造價,審批環節相對減少,流程相對快捷。一旦發現任何不合理的地方,就可以立即完善與優化,相對靈活與合理。第三,在實際編制中,需要造價人員結合市場的實際情況,對計算方法進行優化創新。然而很多造價人員,仍舊采用定額計算的方法。雖然為建設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利潤,但是破壞了公眾利益,無法得到公眾的信賴。
在建設工程的施工階段中,會存在著很多造價問題,也是造價控制的難點與關鍵點之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施工人員沒有遵循設計方案展開施工,使用的工藝、技術、材料等,與實際要求嚴重不符,就會出現工程變更,導致大量的資源、資金浪費,為造價控制帶來了很大的難度[4]。第二,很多管理人員只注重表面的質量與安全,忽視了內在隱患與問題。再加上施工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施工質量與安全存在問題,也會引起工程變更,最終增加了造價成本。第三,在PPP 模式下,如果政府方、社會方面的資金不到位,就會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出現停工,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安穩。
在PPP 模式下,建設工程造價控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對于企業、社會、政府等,都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就需要高度重視PPP模式的合理應用,做好關鍵問題的管控。針對其存在的問題,展開深入的分析,然后及時調整與優化,將造價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因此第一步,需要構建合理的造價體系,來保障工程造價的有序開展。首先,政府部門、建設企業,要高度認識到PPP模式的價值與優勢,然后將其運用在造價控制中。雙方還要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協調,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做好市場的調查與分析,來構建長期、平穩的合作關系。其次,雙方還要積極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與方法,然后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優化。不僅要構建完善合理的造價體系,還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造價方式,才能有效提高造價控制的水平。最后,要積極利用網絡、宣傳欄、會議等形式,加大宣傳與教育,引起建設企業人員的高度認知,并且主動積極遵循與參與。在實際工作中,各部門人員也要與造價人員,展開密切的互動交流與協調,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資源的優化配置,才能充分發揮造價體系的價值與作用。
建設工程在造價控制中,必須實現動態、全過程管控,才能將造價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為企業帶來更多效益,贏得公眾的信賴。首先,在設計階段中,設計人員需要與造價人員,展開密切的互動交流,并且做好風險評估工作。還要對每一項風險,進行深入分析與全面跟蹤,然后針對其問題進行優化調整,才能將風險全面掌控。比如施工材料、施工工藝、資金流向等,都是重點分析對象,必須要遵循相關標準與依據,才能實現資源、資金的優化配置。其次,在編制階段中,需要對市場展開深入的調查分析,然后將市場平均價格作為計算標準。還要對各種影響因素,展開全面分析,對于每一項工程,都要多次計算。對于造價方法,也要創新與調整,才能保障編制方案的科學合理。最后,在施工階段中,需要嚴格遵循合同條款以及設計方案,由雙方共同參與協調。在設計方案確定之后,就要禁止相關人員隨意更改,來防止工程變更的發生。還要對施工材料、機械設備、施工工藝等,進行全面跟蹤管控,才能保障材料符合實際要求,設備始終處于平穩的運行狀態,工程質量與安全得到保障。此外,還要對于資金流動方向,進行密切跟蹤與管控,一定要緊跟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才能實現造價控制的靈活化、合理化,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如果造價標準不夠明確與規范,就會增加成本投入,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還需要對造價標準進行明確化、規范化,采用科學合理的造價方法,才能維護企業、社會公眾、政府的利益,保障施工的合理性。在實際工作中,需要聯合各個單位,相互協調與配合,密切關注市場動態,進行造價標準的調整,造價方法的管控,才能降低造價成本,推動建設企業、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PPP模式的優勢,以及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問題、優化策略,展開了詳細深入的分析,希望為后續的造價控制,提供相應的參考與依據。那么在今后的造價控制中,就需要通過構建合理體系、實現全面掌控、明確造價標準等,來保障建設企業、社會公眾、政府部門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