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吉山,趙孟孟
青島市平度市同和動物衛生與產品質量監督站,青島平度 266700
奶山羊的主要生產性能為產奶,一般泌乳期為7~9 個月,年產奶量450~600 kg。奶山羊產奶性能穩定,單位活重產奶量明顯高于奶牛,且奶品質優良,富含多種營養成分。由于奶山羊食性廣、耐粗飼,對不同環境的適應性較高,養殖投資少、飼養周期短、資金回轉快,獲得的資金回報率和養殖效益高,是山區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隨著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增加,奶山羊養殖方式從傳統的放牧逐漸向圈養改變,飼養密度增加,日常飼養管理不當會增加奶山羊乳房炎的發病率,嚴重影響奶品質和產奶量。
誘發乳房炎發病的致病菌高達80 余種,目前常見的有病原微生物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和化膿桿菌等。致病菌感染主要和日常清潔不到位有關,可通過乳源徑路、血源徑路、淋巴徑路三種不同途徑侵襲奶山羊乳房,進而引發乳房炎。
因擠奶操作不當誘發奶山羊乳房炎的概率高達45%[1]。
1.2.1 人工擠奶操作不規范
擠奶工對奶山羊乳頭的拉扯力度過大,造成乳頭黏膜損傷,或擠奶工擠奶前后未進行消毒處理,多頭羊共用一條毛巾等都會誘發致病菌感染。
1.2.2 機械擠奶操作不正確
機械抽力、頻率不當,套杯大小不吻合,套杯內壁較硬,擠奶時間過長,真空泵生產能力不足、跑空機等都可能刺激或傷害奶山羊乳頭進而誘發乳房炎[2]。
1.3.1 日糧結構不合理
日糧結構不合理會造成營養不均衡或某些營養缺失,如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E、硒元素等物質會增加乳房炎發病率。
1.3.2 精飼料采食過多
為提高奶山羊奶產量,養殖戶在奶山羊泌乳期會飼喂過多的精飼料正向刺激乳腺分泌機能。但當奶山羊采食過多的精飼料時,產奶量和乳汁濃度都會提高,一旦不能及時擠奶或排出就會誘發乳房炎的發生[3]。或在此時期使用某些激素類藥物,會刺激奶山羊體內激素調節失衡,進而誘發乳房炎。
病羊食欲不振甚至完全廢絕,起立困難,精神沉郁,體溫突然升高至41~42 ℃,心跳和脈搏加快,呼吸急促,乳房腫脹后迅速變硬、乳房皮膚發紫,泌乳量急劇下降甚至停止泌乳。最急性乳房炎發病快,整個病程為1~2 天,死亡率高。
病羊食欲減退,站立時兩后肢分開,步態僵硬,精神不振,體溫升高至39~40 ℃,乳房腫脹、發熱發紅,乳腺淋巴結腫脹嚴重,觸摸有硬塊,病羊有疼痛感,泌乳量明顯下降,乳汁先稀薄后濃稠,伴有絮狀物、血液、膿汁等雜質,乳汁有臭味[4]。
病羊多數無全身癥狀,少數病羊食欲不振,體溫略微升高,產奶量下降,乳汁黏稠,含少許乳凝塊,顏色發黃,乳房患病組織彈性降低,發硬,若治療不及時,部分病羊結蹄組織增生造成乳房發硬,進而喪失泌乳能力,或病區萎縮性壞死,少數病羊經治療可恢復。
病羊無明顯臨床癥狀,產奶量和奶品質沒有明顯變化,乳房彈性也沒有明顯變化,但酒精檢測乳汁為陽性。若由環境污染誘發的,可通過乳汁分離培養檢測出致病性微生物;而由產后惡露不盡誘發的,病羊陰門會流出灰白色分泌物,伴有惡臭味。
治療前徹底清理羊圈,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治療前擠凈病羊乳房內乳汁,向乳頭內注射50 mL生理鹽水+10 mL利多卡因+2.5 g氨芐青霉素+1.0 g鏈霉,每天2 次,可有效緩解急性乳房炎癥狀[5]。同時使用中草藥水(200 mL黃酒、4 份大黃、3 份冰片、1 份雄黃),均勻涂抹于病羊乳房,可護膚[6]。若病羊有血乳,可配合安絡血、止血敏和維生素K等止血藥。
病羊乳房腫脹發熱,乳腺充盈時,在按摩前需要先擠凈殘留在乳房內的乳汁,動作輕揉,避免傷害乳腺。然后通過15~20 min熱敷,促進乳腺疏通。根據病羊的乳房腫脹情況或乳腺充盈情況合理安排按摩次數,一般每天4~5 次直至乳房腫脹消退且形成皺褶能夠收縮即可。按摩后用微刺激性松節油搽劑涂勻,可緩解鎮痛。
治療原則為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化瘀。使用通草6.0 g、王不留行10g 、赤芍10.0 g、絲瓜絡10.0 g、金銀花15.0 g、當歸15.0 g、連翹15.0 g、蒲公英20.0 g、甘草20.0 g,煎水灌服,每天1 次,連續服用3 天;乳房紅腫脹痛需添加地丁,乳房有硬塊需添加黃芪和當歸,奶山羊體溫升高需添加黃連和黃芩。
4.1.1 擠凈或吃凈
母羊哺乳時,若產奶量較高,羔羊吃完后仍有部分乳汁留在乳房內,應該讓其他羔羊吃奶或人工擠凈,防止乳房腫脹誘發乳房炎。
4.1.2 定時擠奶
定時擠奶,選擇合適的擠奶時間,嚴禁在酷寒和烈日曝曬下擠奶。
4.1.3 合理制定擠奶次數
一般每只奶山羊一天擠奶2 次,高產奶山羊可至3~4 次,合理安排間隔時間,讓母羊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且每次都要擠凈,避免粗暴擠奶。
4.1.4 擠奶前后清洗和消毒
擠奶工徹底清洗雙手,用45 ℃水或漂白水浸過的毛巾擦拭乳房,然后用干凈的干毛巾擦干,擠奶后,用毛巾蘸取碘伏或次氯酸溶液,輕輕擦拭乳頭。
4.2.1 提高羊舍內環境衛生和羊體清潔度
每天定時清除羊舍糞便,清洗羊舍地面,保持地面干燥、清潔,提供干凈、干燥的墊草,對羊圈定期消毒[7]。同時,每天對羊體尤其是乳房和乳頭進行清洗、沖刷,清除乳房及后肢的污染物,若冬季可以用毛巾蘸取45 ℃溫水擦拭乳房。
4.2.2 通風換氣,合理控制羊舍溫度
羊舍溫度控制在12~24 ℃,禁止將奶山羊尤其是哺乳期奶山羊放置于低溫環境,北方雪天要提高舍內溫度,冬季前檢查舍內有無漏風,防止冬季賊風灌入。
4.2.3 提供適量運動和光照
羊場要建有比羊舍面積大3~4 倍的運動場,為妊娠期和哺乳期奶山羊提供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強奶山羊抗病力,減少隱性和慢性乳房炎的發病[8]。羊舍內提供適量的光照,減少陰暗寒冷帶給母羊的刺激。
4.2.4 合理飼喂
合理飼喂,提供均衡營養。分娩前和斷奶前,若母羊乳房腫脹嚴重,降低精飼料在日糧中的比例,同時減少青綠多汁飼料的飼喂。妊娠后期停奶勿操之過急,停奶后完全擠凈,然后對乳房部位清潔消毒,向每個乳頭管內注射適量的抗生素。
4.2.5 定期檢查羊群乳房健康情況
若母羊已檢查出乳房炎,應及時隔離,單獨飼養,并進行藥物治療,單獨擠奶,擠奶用具切勿混用。
奶山羊乳房炎是奶山羊常見疾病之一,由于奶山羊乳房炎主要影響產奶量和奶品質,因此,奶山羊乳房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在奶山羊治療方案選擇時,要根據臨床特征鑒別奶山羊乳房炎類型,對癥下藥,通過使用副作用小、藥物殘留低、不易產生耐藥性且對奶山羊自身危害小的藥物,中草藥是治療和預防奶山羊乳房炎的一種低價、優質選擇。同時,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操作,可以有效降低奶山羊乳房炎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