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垚,彭喜洋,戴智勇,汪家琦,董 玲,潘麗娜
澳優乳業(中國)有限公司;澳優食品與營養研究院,湖南長沙410200
近年來,中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簡稱“嬰配乳粉”)產業規模增長迅速。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國內消費者對于海外奶源信任度增長,海外嬰配粉逐漸受到追捧。眾多國內乳品企業也紛紛選擇海外設廠[1],直接開發符合配方注冊要求的嬰配奶粉產品或開發本地產品并通過跨境購形式輸送回國內。國內乳品企業海外投資的熱點國家有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法國、愛爾蘭等。其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簡稱“澳新”)兩國地理位置接近,乳制品價格低、品質好,法規體系合作密切,在海外進口中國或跨境購的嬰配粉產品中占比較高[2]。
本文主要對澳新境內開發的嬰配粉中,涉及的標簽設計原則進行深入的法規解讀及實際操作指導。逐條分析澳新嬰配粉產品標簽制定的常規要求及注意事項,為澳新嬰配粉跨境購產品研發、境外奶粉生產商及國內消費者提供一定參考。
澳新嬰配粉法規主要以兩國合作設立的澳新食品標準局(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FSANZ)所制定的《澳新食品標準法典》(Australia New Zealand Food Standards Code)[3]為主。
《澳新食品標準法典》分為常規食品標準、食品產品標準、食品安全標準和初級生產標準4個部分,其中后兩部分的食品安全標準和初級生產標準僅用于澳大利亞[4]。
澳新嬰配粉標簽法規主要分為本地產品及出口產品兩部分。其中,澳新本地嬰配粉產品主要涉及FSANZ法規,出口產品(非澳大利亞)需同時符合出口標簽法規,如進口國另有其他標簽法規,同時需要兼顧進口國要求[5]。主要涉及的標簽法規如表1所示。

表1 澳新嬰配粉產品主要標簽法規
此外,澳新食品另有關于轉基因,輻照標簽宣稱的法規[6,7],但嬰配粉產品屬于不適用的產品類別,即嬰配粉產品中不得使用相關原料,在表1中沒有列出。表1中同時包括了法規(Standards)中指向的具體明細法規條款(Schedules),屬于對Standard法規要求的具體細化和擴展,同屬于FSANZ法規體系內容。
澳新食品產品標簽強制標識內容的相關要求來自Standard 1.2.1產品標簽及其他信息提供要求[8],結合嬰配粉所屬的食品產品類型,另有對應的產品標準法規對標簽有進一步規定。實際標簽設計中,澳新嬰配粉產品強制要求標識的項目包括:產品名稱、批次/生產信息、供貨商名稱和地址、強制宣稱及警示語、過敏原標識、配料信息、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環境、營養成分表,蛋白質來源、凈含量等。
澳新法規規定[9]食品標簽中必須標明產品名稱。對于嬰配粉產品,法規給出了具體的法定名稱,如表2所示。

表2 澳新嬰配粉產品法定名稱
如果食品產品有法規特定要求的法定名稱,則必須標識法定名稱,如法規沒有特定名稱,則需標注可以反映產品真實性質的名稱。因此,表2中法定名稱必須在對應的嬰配奶粉產品標簽上分別標注。
此外,澳新嬰配粉產品標簽中,還需要強制標注產品批次/生產信息。具體來講,需要標注產品被生產,準備及包裝的場地以及產品所屬批次的相關信息。
澳新嬰配粉產品標簽需要同時標注供貨商的名稱及具體地址。其中,供貨商可以是與食品相關的制造商、包裝商,也可以是分銷商及進口商。但需要注意的是,供貨商地址必須在澳大利亞或者新西蘭境內。
澳新標簽法規對于特定產品中含有的特定成分,有強制宣稱的標簽要求。對于嬰配粉產品,標簽強制宣稱主要包括[10]母乳喂養聲明,喂養提示,警示語,食用指導等,具體文字如表3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表3中的“食用指導”部分,除了文字宣稱內容,還需要同時配以圖片進行輔助圖示。
對于3段嬰配粉產品來說,澳新法規僅明確規定了“喂養提示”中標★★★內容的標識要求及粉狀產品沖調復配的比例信息。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為提供足夠準確信息,保障消費者健康,一般還是會在3段產品標簽上標識“勺重信息”及“食用指導”內容。
澳新法規明確規定[11],產品如果含有過敏原成分,需要在標簽中明確宣稱。過敏原成分包括:含量在10 mg/kg及以上的亞硫酸鹽,含有麩質的谷類及其制品,甲殼綱動物成分,蛋類及蛋類制品;魚類及其魚類制品;乳及乳制品;堅果、芝麻及其制品;花生、大豆及其制品;羽扇豆成分等。
對于嬰配粉產品,牛乳是常見的需要明確宣稱的過敏性成分。同時,大部分產品中經常含有的大豆磷脂等大豆類成分,也需要做過敏原宣稱。
澳新法規規定[12],嬰配粉產品中所有配料信息的宣稱,需要符合以下幾個原則:產品中所有配料均要按照重量比例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排序宣稱;產品中風味成分,加工過程中完全消除的成分,加工助劑及水分(低于5%或用于重構脫水成分)可以不宣稱;所有配料均需要以常用的、描述性或通用名稱列出。
對于產品中的復合原料成分,可以選擇列明復合成分本身的名稱,后面用括號將具體成分逐一降序排列的方式進行宣稱。選擇這種宣稱方式,如果復合原料在成品中比例大于5%,必須將所有成分在括號內逐一展開。如果復合原料在成品中比例低于5%,則只需要在括號內列出必需列明的過敏原成分及在成品中仍發揮功能的原料成分,其他成分可以不列出。

表3 澳新嬰配粉標簽中強制宣稱及警示語
對于復合原料成分的宣稱,還可以選擇直接拆分成具體原料進行降序排列,不使用括號的方式。這種方式沒有5%的要求,必須將所有原料全部拆分后排序。
對于配料表中的食品添加劑成分,需要先列明其通用名稱(如抗氧化劑、風味劑等),之后跟隨括號將食品添加劑列出。對于同一種食品添加劑同時屬于不同類別通用名稱時,由生產商自主選擇最合適的通用名稱類別進行標注。
澳新法規中[13],產品保質期描述方式分為“Best Before”(在…之前食用最佳)和“Use By”(在…之前食用)兩種。“Best Before”側重于產品品質保持的截止日期,在該日期內食品可用維持其最佳品質。在此日期之后,食品可能可用繼續被食用,但其品質有可能下降。而“Use By”側重于食品安全保證的截止日期,該日期之后產品不建議被食用,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威脅。對于嬰配粉產品,鑒于其中營養素成分復雜,貨架期內穩定性差異較大,澳新法規更傾向于其使用“Use By”作為保質期的表述形式。
對于保質期日期的書寫形式,澳新法規有具體的書寫要求。其中,“日期”的表述必須用數字形式。月份的表述可以用數字形式,也可以用英文大小寫字母形式(一般使用前3 個字母縮略表示)。年份的表述必須用數字形式,可以是全部位數書寫,也可以僅寫對應年份的后兩位數字。
對于保質期小于3 個月的產品,如果月份和日期都使用數字形式,則日期必須先于月份,如果月份使用了縮略詞形式,則日期和月份的順序沒有強制要求。對于保質期大于3 個月的產品(如嬰配粉產品),月份必須先于年份標識。不論何種形式,生產商必須保證日期,月份和年份可以清楚明了地被消費者識別。
此外,產品標簽同樣需要對產品儲存條件進行描述和標識,確保產品可以在此條件下保存到“Use By”日期,同時必須包含產品開封后的儲存建議。對于儲存條件,澳新法規沒有給出具體實例,需要奶粉生產商根據自己產品特點進行準確宣稱。
澳新法規中,1段和2段嬰配粉產品的營養成分表主要遵循Standard 2.9.1,3段嬰配粉產品主要遵循Standard 1.2.8。所有營養成分含量數據均需明確表示為平均含量值。
2.7.1 澳新1段和2段嬰配產品營養成分表的設計原則
(1)使用“kJ/100 mL”作為能量平均含量的表述單位;
(2)使用“g/100 mL”作為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平均含量的表述單位;
(3)對于其他維生素,礦物質及法規允許添加的營養成分,選擇各自對應單位的“重量/100 mL”作為平均含量的表述;
(4)營養成分表中對應的100 mL,是指嬰配粉按沖調指導意見復配后形成的奶液;
(5)所有成分含量不得超過3 位有效數字,需要對含量進行適當修約及單位調整;
2.7.2 澳新3段產品營養成分表設計原則
除2.7.1所述要求以外,3段產品另有以下要求:
(1)標識單位產品中含有的“份”數(Serving),這里的“份”是指,按照生產商的標簽沖調指導,在食用前無需進一步制備的情況下,構成一份正常食物的食物量。例如,單罐奶粉重量800 g,單次沖調需用奶粉40 g,則單位產品中含量20“份”;
(2)標識單位“份”產品中,含有的產品重量(即Serving size),對于粉狀產品需要用單位“g”來表述。(對于食用前需要加水復配的食品,同時需要在營養成分表中表明單份產品對應的沖調比例);
(3)標識單位“份”產品中,對應含有的營養素成分平均含量。其中,平均能量值單位是kJ 或同時包含kJ 和kcal;
(4)單位“份”產品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糖和脂肪(脂肪酸)平均含量單位用g表述;
(5)單位“份”產品中,鈉平均含量單位用mg或同時包含mg和mmol表述;
(6)單位“份”產品中,其他營養素選擇各自對應單位作為平均含量的表述。
此外,對于3段嬰配粉產品,如果某種維生素或礦物質含量超過了10%的RDI(Recommended Dairy Intake)或ESADDI(Estimated Safe And Adequate Daily Dietary Intake),則可以在營養成分表以外標簽上做相應宣稱[14]。與此同時,如果針對本身具有“RDI”推薦值的維生素或礦物質做了相應宣稱,則需要同時將其在單位“份”產品中對應的“RDI”百分比在營養成分表中進行標識。
對于3段嬰配粉產品,如果某種維生素或礦物質含量超過了25%的RDI或ESADDI,則可以在營養成分表以外針對該營養素做“Good source(良好來源)”的宣稱。
澳新法規要求,對于1段和2段產品,需要明確將產品中蛋白質的特定來源進行標注,標注位置靠近產品名稱,3段產品法規沒有明確要求。
澳新法規要求[15],嬰配粉產品生產商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產品標簽明確標識單位包裝中產品的凈含量。凈含量應處于包裝的顯眼位置,靠近產品名稱。凈含量字體高度不得低于2 mm高度,同時應與包裝背景色有明顯區分。
對于產品外箱包裝,應明確標識單位外包裝中含有的產品總量,內含的單位包裝數量及對應的重量。如果外箱包裝僅作為運輸物流等容器發揮功能,不直接提供給消費者,可以不受上述要求限制。
澳新法規對于標簽中警示語字體高度同樣做出了規定,對于凈含量超過500 g的產品,警示語高度不得低于3 mm;對于凈含量低于500g的產品,警示語高度不得低于1.5 mm。早產兒和低體重嬰配粉產品同樣符合此規定。
新西蘭用于出口的嬰配粉產品(出口澳大利亞市場除外),需要首先滿足上述澳新本地的標簽法規要求。在此基礎上,嬰配粉產品出口標簽法規另外規定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用于出口的嬰配粉產品,除了滿足第2章強制標識內容,還需要在標簽額外標識新西蘭奶粉生產商的“唯一生產單位編號ULI(Unique Location Identifier)”。該編號是新西蘭生產企業在新西蘭初級產業部MPI(Ministry for Primary Industries)登記的唯一特定的生產商編號。此外,還需要同時標注進口國要求的,澳新要求以外的其他標簽標識內容。
對于新西蘭標簽法規與產品進口過標簽法規發生矛盾或不一致,如在進口國標簽法規中有明確要求的,出口嬰配粉產品標簽可優先符合進口國相關標簽法規。
用于出口的嬰配粉,可以在標簽上進行原產國宣稱,宣稱形式及法規要求如表4所示。
除上表中兩種原產國宣稱方式,法規同時規定了兩種原產國宣稱豁免情況:
(1)根據相關進口國政府機構,或由進口市場主管部門,在其法律或行政指令中明確規定的原產國宣稱要求,可以不需要符合上述要求;
(2)為滿足進口國政府機構或進口市場主管部門的要求,同時只在標簽背面使用“Country of Origin:New Zealand”(原產國:新西蘭)的表述方式,可以不需要符合上述要求。
對于新西蘭用于出口的嬰配粉產品,可以單純使用進口國語言,或單純使用英文標簽,也可以使用英文+進口國語言的雙語種標簽。如使用雙語標簽,必須有經過認證的相關聲明,保證兩種語言標識信息準確一致。對于單純使用進口國語言的情況,生產商需要同時提供經第三方或生產商自己翻譯的,經過信息認證表明標簽信息準確的相關文件。

表4 新西蘭出口嬰配粉產品原產國宣稱要求

表5 澳新嬰配粉產品標簽禁止宣稱內容
澳新法規針對嬰配粉產品標簽同時規定了禁止宣稱的內容,同時適用于新西蘭出口產品標簽,具體如表5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營養成分的營養宣稱及健康宣稱,澳新法規只針1段及2段產品。對于3段產品,維生素或礦物質的營養宣稱條件見2.7.2。
3段嬰配粉產品標簽,對于其他未在明細法規4 (Schedule 4)中列出的營養成分,也可以做相應的營養宣稱。宣稱方式包括:(1)產品中含有或不含有某種營養物質,或;(2)產品中含有具體數量的某種營養成分;(3)前兩種宣稱方式同時標識。
澳新法規體系復雜,標簽類法規眾多,要求相對零散。產品開發中,標簽設計及指定需要參考很多細節性的法規因素。近年來,隨著FSANZ對嬰配粉產品標準、新食品原料標準等展開的一系列修訂工作,未來澳新地區嬰配粉產品的標簽要求也會持續趨于豐富和完善[16~19]。對于嬰配粉生產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法規要求。
本文針對當前澳新法規體系中,涉及嬰配粉產品標簽的基本法規要求做一定程度的信息匯總和解讀探討。希望可以為國內外嬰配粉生產企業的澳新嬰配粉產品開發及標簽制定提供實際參考依據。鑒于目前國內嬰配粉行業注冊制度日趨嚴格,跨境購產品或將成為眾多奶粉企業的下一個競爭領域,澳新產品法規體系的調整與相應標簽標示,過敏原管控等法規均會逐漸趨于完善,相關發展趨勢值得后續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