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秀洋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225)
早在4000 多年前,藏族祖先就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繁衍生息,身處高原山地這樣特殊的地理環境,獨特的藏族文明應運而生,藏族服飾便是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典范之一。由于獨特的高原山地氣候,藏族人民的生活環境常年低溫低氧,故而藏族逐漸形成了厚重保暖的特色民族服飾來適應當地的生存環境。7 世紀吐蕃建政后與唐朝的交往、文成公主入藏等極大地豐富了藏族文化,使得藏族服飾有了長足發展,開始廣泛與中原民族服飾特點相融合。10-16 世紀,是藏族文化發展的興盛時期,在此期間藏族服飾的發展也達到了頂峰。直至今日,藏族人民仍以藏族服飾為日常服飾,乃至其他民族的人民也對藏族服飾有了濃厚的興趣。
民族服飾種類的形成與該民族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以實用性來區分,藏族服飾主要分為農區和牧區使用的服飾。農區氣候比較溫暖濕潤,男式的袍子和女式的長坎肩,都主要以黑氆氌為原料,款式屬大襟眼裝。而牧區草場廣闊,風大寒冷,服裝以皮袍為主,袍子整體肥大,袖子寬松,穿著活動方便,白天氣溫升高時,可將袖子脫下隨意搭著,調節體溫,夜間可用寬大的袍子保暖休息。
從穿戴習慣上,藏族服飾又可分成藏衣、藏帽和藏鞋等。藏衣的基本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農區的服裝主要是藏袍、藏衣、襯衫等,一般都比身高要長,且男女區分明顯,女性服裝要比男性服裝更為豐富多樣;牧區多以皮袍為主,且寬大可以折疊系成一個大行囊,便于放牧時攜帶所需物品。藏帽的式樣也有很多,傳統樣式有喇叭形、筒形、圓形。不同的季節也采用不同的材質的帽子,夏天戴氈制禮帽,冬天戴狐皮帽。藏族男女鞋,大致上底高二寸,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紅綠相間的毛呢裝飾,鞋腰上也有豐富的裝飾,可分為松巴鞋和嘎洛鞋。
從地域上看,服飾又有諸多不同。工布地區服裝最典型的特征是男女都穿“古休”,即寬肩無袖袍;阿里普蘭地區有獨特的女性孔雀服飾;云南迪慶藏族聚居區,流行的是內著袖繭綢襯衣,外罩呢絨坎肩。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藏族服飾圖案主要有以下五種來源:
幾何圖案,由點、線等基本幾何元素組成,是在藏族傳統服飾中最古老、應用范圍最廣、形態種類最為豐富的圖案。幾何圖案具體可分為二維形式連續幾何圖案和抽象符號圖案。三角形紋、弧線紋、折角紋、圓圈紋、網格紋、回旋紋、鋸齒紋、漩渦紋等就屬于前者;抽象符號圖案比前者更為復雜,包含點、線、面等基本幾何元素,也包括環形圈、小矩形等圖案,組合搭配,形式更為多元。
植物圖案,主要象形地幻化于藏地特有植物,有的則借鑒內陸漢民族的傳統吉祥圖案,例如蓮花、長壽茅草、格桑梅朵、福祿壽三多等。豐富多彩的植物圖案與不同的同種或者異種圖案結合,用于服飾的不同位置,又有著不同的寓意,例如福祿壽三多常用在女性頭巾、圍裙等位置,寓意多福、多壽、多子多孫。
動物圖案,主要來源于藏地常見的動物,造型生動、結構復雜、形態豐富。常用的狗鼻子圖案呈楔形二方連續排列,多作用于男子圍巾、皮毛的裝飾。牦牛圖案又細分了具象與抽象兩種類型,男子的上衣、門襟、右衽等較開闊的區域多采用具象牦牛圖案;而男子的肥腰、長靴等環形剪裁區域多用抽象牦牛圖案,僅保留了牦牛的頭角等較為突出的特征。具象白虎圖案造型精美、紋理細膩,多同花草紋搭配用于楚巴下擺、氈帽等位置,凸顯白虎全身形態;抽象白虎圖案大多只留下虎頭或虎斑,多用于氆氌或楚巴前襟等位置,風格簡潔。
文字圖案,來源廣泛,含義豐富,最具有民族特征。常見的有“六字真言”“十相自在”等,還有“十”字紋、“井”字紋、“回”字紋、“丁”字紋、“福”字紋、“壽”字紋等。早在距今18000 年的古象雄文明時期,藏族人民就研究和創造了屬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語言,這些具有很強的圖形性和裝飾性的文字,常作為民族特色的代表被用來美化服飾和器物。
除了以上幾種,也有其他圖案廣泛應用于藏族服飾之上。例如吉祥八寶圖,它由空傘、雙魚、勝利幢等八種器物圖案組成。吉祥八寶圖案可以成對,用于頭巾、氈帽的裝飾,又可以除寶瓶圖案的七種圖案組合為瓶狀,用于藏袍、門襟、短襯的裝飾。而吉祥八物圖是由寶鏡、奶酪、長壽茅草、黃丹、木瓜、右旋白海螺、白芥子、牛黃等八種圖案組合而成。吉祥八物圖多以整齊有序的單列形式出現,用于領口、靴口等位置。
藏族服飾圖案主要是源自自然環境,有靜有動。隨著民族的發展和民族文明的逐漸成熟,具有文化特征的圖案逐漸廣泛應用于服飾,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民族服飾,并逐漸興盛。
有著獨特生活自然環境的藏族人民,在服飾圖案顏色的選取與應用上,也十分明顯地表現著崇尚自然的特點。藏族服飾圖案的色彩主要是藏地五色:白、綠、紅、黃、藍,而且顏色的提取純度很高,幾乎近于原色,集中表現了藏族人民在顏色中寄寓的深刻含義。白色是吉祥和純潔的象征,是善的化身,代表善良與慈悲;藍色是藏區藍天和湖泊的主色,自帶神秘而遼闊高遠的感覺;黃色是大地的本色;綠色是草原的主色,象征生機和活力;紅色代表火,是力量的象征,也是冉冉上升的太陽的引申。其中藏藍和白色是藏族服飾中用得最多的顏色。
顏色提取的純粹可能與藏族長期生活在地形特殊的高原山地與外界交流接觸少,從而缺少文化交融與碰撞有關,這使得藏族服飾圖案獨特的色彩使用可以盡可能獨立而原始地保留下來,對于藏族本身的發展來說保留了其最純正的特征,同時可以將這種純正流傳下去,極大程度地保護了民族的獨立性與特異性。
從設計角度來看藏族服飾圖案的特點,會明顯地體會到這個民族的特點。圖案的繪制大多使用彎曲的粗線條,流暢而具有運動感和任意性,結構簡單不拘泥于細節,加上藏族服飾厚重寬大的特點,整體上塑造出了一種粗獷的游牧民族特征。但細致看圖案的設計,大量圖案內容的應用,卻采用一種刻畫方式,繁而不雜,體現了多樣與統一的辯證關系。在邦典宴會上,同色系的反復排列,形成了藏族服飾藝術的一大特點,但不同等級角色等圖案的設計又有差別,整體呈現一種節奏與韻律的美感,相同或相似的圖案或顏色有機地結合,整齊卻各有特點。不管是在圖案排列上的變化萬千還是在顏色搭配上的夸張大膽,都體現了藏族服飾圖案對比與調和的特點,兩者兼有卻都不過分,兩種不同方向的特征同時具備反而相得益彰。人體是對稱的,藏袍并不對稱,而藏族服飾圖案又是對稱的,這種對稱與不對稱的結合更加突出了藏族服飾具有運動性、動靜結合的特點,反而有了對稱均衡之美。
藏族服飾圖案大多源于自然,是將具象的自然動物、植物甚至是現象幻化為圖案,加上文化中衍生出的一些或具象或抽象的圖案,組合搭配應用于藏族服飾的設計。因此藏族服飾圖案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就等同于藏族人民生活的自然環境的特點以及藏族文化的特異性。
藏族長期處于相對獨立封閉的發展中,其所衍生的產物也都帶著濃烈的地域特色,幾乎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因此藏族服飾圖案在代表藏族時,它的說服力是不可替代的。相應的,在有關于藏族的文創產品設計中,這些圖案的加入,無疑會使相關產品帶給消費者的民族特色感大大提升,圖案給觀者的直接感受會使得文創產品帶上更為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這樣在寓意上的表現作用也就更加明顯。
對于紋飾本身來說,藏族服飾圖案的形狀有以下幾個特點:圓滿性,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寓意的追求,表達的是對完滿的追求。藏族服飾圖案在構成上十分看重完整性和線條的圓潤、豐實繁密程度,在器物的形制上、圖案結構的形式上,線條的粗細、數量的多少,都要均齊、平衡、統一,調和形成圓滿的完整美,嚴格遵循著追求完滿的要求;適用性,圖案的圖形可以隨著應用條件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不光是大小比例的改變,還有例如像在腰帶上的圖紋可根據需要自如地采用放射式、離心式、旋轉式、內心式迎合整體的結構的組合變化;延續性,藏族服飾圖案在借鑒本地社會文化時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大多形成了固定的搭配與使用方式,保存了其原始精神內涵。
藏族服飾圖案幾乎涵蓋了所有具有藏族特色的民族圖案,且包含了這些圖案不同的搭配組合,甚至服飾圖案種類要多于圖案本身,因此藏族服飾圖案和圖案形成的經典形狀完全可以作為藏族、藏族文化、藏族特色等方面的代表,將這些形狀重新組合再設計用于IP、VI 等領域的創造,可以直接突出藏族的民族的特征。從大眾的審美來說,代表性的圖案形狀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北京奧運會的福娃,就是用典型的圖案形狀達到宣傳其所代表的含義的目的。
對于色彩來說,藏族服飾圖案色彩的特點體現了藏族崇尚自然、關注生命的民族特點,顏色的純凈提取和大膽搭配,可以明顯地突出主色調,從而表現不同顏色相關的象征含義。同時,不同純色的反差構成強烈的對比,但對比的有序結合又使得對比并不生硬,反而有一種和諧的美感。藏族服飾從純色到色彩搭配,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表現不同的含義。
純色的單獨應用和近乎原色的夸張搭配使用是藏族服飾圖案的色彩最典型的特質,隨著現代流行的色彩元素不斷地豐富與變化,藏族服飾圖案的色彩反倒清新獨特、別具一格,十分具有辨識度。如果把這樣的色彩用于產品的包裝設計,簡單大方的顏色,卻能暗含著藏族特色的粗獷與豪放美,這無疑是藏族文化的又一大名片。
藏族是十分具有特色的民族,獨特的發展方式和獨特的民族文化使得藏族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生生不息且極大程度地保持了最具特色的本民族的特點而少有融合。對于藏族服飾圖案的分析及其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的思考,在極大程度上向外界輸出了藏族文化,讓藏族文化從高原上走向中原,得到更多的發展空間與機遇。開發者與被開發者之間在共同作用期間是互相促進發展的,合理地推動藏族文化發展與充分借鑒其文化產物所具備的美學優勢從而應用于視覺傳達設計都是現階段不應忽視的重要內容。與文化借鑒一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們對藏族服飾圖案開發乃至藏族特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應持有的尊重態度。視覺傳達設計的最終目的也是使藏族文化的特色得以普及、藏族文化的優點得以弘揚,從而使這個民族得以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