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亞倩
(寶雞文理學院,陜西 寶雞 721000)
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以一定的世界觀為指導,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通過觀察、體驗、分析、研究、選擇、加工和提煉生活素材,塑造藝術形象。“藝術來源于社會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繪畫創作過程中,藝術家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體,其生活閱歷、情感訴求、脾氣秉性、藝術文化修養是藝術創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及最終目標完成的基礎。情感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必須始終貫穿于藝術創作之中,他們的情感不會輕易被外界所干擾。藝術創作者會盡力去理解自然的物體和形象。他們的創作往往是自由獨立的,不會隨波逐流。因而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提倡用心感悟自然,不僅是精神感悟,更重要的是它將為我們帶來更加豐富多樣、斑斕多彩的審美境界。
普列漢諾夫看來,藝術表現情感,也表現思想。蘇珊·朗格認為,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形式的創造。藝術創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情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同的事物會使藝術創作者產生不同的情感,經過細致的觀察和切身的體會,即使是同一事物,由于個體存在差異,都存在著一些不同的觀察視角、審美標準以及自己主觀意向,不同的藝術創作者產生各種不同的情感體驗,并將這種情感訴求寄予作品之中,從而能夠引起讀者共鳴。
安東尼奧·洛佩茲的藝術設計作品《櫥柜》,物體豎立在畫面中央,櫥柜里面有整齊擺放的餐具和器皿,畫面左側區域上方有一個女子胸像,表現的是畫家的妻子瑪利亞·莫雷諾,胸像旁邊是一個漂浮燃燒中的燭臺。這個柜子里裝滿了各種家用器具。經過女主人的悉心照料,柜子里的東西整齊、對稱、平衡。除了使用功能,它也極具美感。這樣的展覽可以算是傳統生活場景的再現。畫面中除了對架子上的盤子、茶壺以及一些衣物的精心刻畫之外,更吸引注意的是其對物體擺放位置的均衡合理分配,前后、主次、大小整齊有序,呈現出了一種安靜祥和之感。畫面中還擺放了兩塊白色的蕾絲刺繡,干凈整潔,營造出一種意境色彩。作者在畫面中使用了一個女人的半身像,這是古羅馬藝術的典型體現。安東尼奧·洛佩茲在構思這部作品時還加入了個人情感,不僅是對現實事物的簡單描摹。他所描繪的是一個帶有個人情感的生命綜合體。他的每一筆都是對他個人喜好、感悟和思考的情感描述。他細膩而沉穩的色彩使這幅畫充滿了感情。
創作必須是自己全身心投入并通過一個畫面來表達自我情感的過程。首先你要讓自己看得見,感動自己,再讓別人看得見,感動別人。靈感的到來往往是偶然中帶著必然,肯定中帶著否定的。外界環境因素提供的養分往往屬于偶然,儲存在腦海中的思想感情是必然。
對于藝術創作者來說,題材往往是表達個人思想的媒介。每個藝術創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情感表達,每個作者對自然生活的理解都有個人見解。選題目就是選自己的心思和靈魂,選自己應該對別人做什么樣的表達。藝術創造最忌諱的就是虛情假意、矯揉造作,藝術作品可以通過藝術家本人注入自己的真情實感詮釋著美的真諦。藝術源于生活,一旦脫離現實生活,脫離自然規律,就會失去生命力。畫家需要通過他們的藝術修養和獨特的藝術視野進行篩選,把自己的情感和感悟同現實社會發展進行有機結合,融入到創作作品中。
在繪畫創作的早期階段,首先要做的是充分準備,再進行實地考察、拍攝、后期制作、整理等一系列復雜的工序,在準備階段也需要結合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在最初選定題材的過程中,繪畫藝術創作者往往是搖擺不定的,他們需要通過細致的觀察和切身的體會,將自己的感情進行分析以及一系列強化,逐步激發創作靈感,而不單單是機械式地臨摹素材。反之,如果對繪畫對象的本質不了解,那么這種創作就失去個性。沒有個性的作品就沒有生命力,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沒有任何情感共鳴。因此,繪畫創作者的自我情感表達很有研究意義,只有一個十足的情感生活體驗,才能創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在藝術實踐過程中,繪畫對象經過藝術家加工后,與原始事物大相徑庭。通過藝術創作者的情感表達,創造出一件有靈魂的藝術作品,正是因為這種創作欲望,才會激發藝術創作者的表達激情,觀者所看到的不再是真實存在的物象,而是藝術家在自我情感和奇妙靈感的催化劑下,產生的一種新的抽象形式。
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尋求慰藉的文化產品,是個人情感的寄托,是藝術家最終的視覺表達。藝術作品中的情感內涵始終是不可忽視的。它包含著對生命的理解、感悟和認識,能夠對心靈產生巨大的影響。人們可以通過藝術形象去認識生活,使靈魂深處受到觸動,從而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作品《墨葡萄圖軸》(如圖1 所示)是明代才子徐渭先生水墨花鳥代表作,紙本水墨,立軸116.4 厘米,橫64.3 厘米,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畫中一顆顆墨汁葡萄倒掛枝頭,鮮嫩欲滴,生動活潑。以大塊水墨點染茂盛的葉子。風格疏放,作畫大刀闊斧,以形寫神,凸顯了徐渭大寫意繪畫風格特點,也是明代寫意花卉的高水平杰作。作品《墨葡萄圖軸》中題詩有:“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其書為草書,字勢欹斜跌宕,筆墨也是桀驁不羈,有一氣呵成之感,表達了作者飽經患難又無可奈何的真情實感。徐渭主張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有感而發。他的詩書畫合二為一,表現出強烈的個性,也對后世打破傳統繪畫風格的束縛形成了巨大的影響。

圖1 墨葡萄圖軸
保羅·高更是法國后印象派畫家、陶藝家、雕塑家及版畫家。1848 年6 月7 日出生于巴黎小鎮上,非常向往樸素、自然、悠閑的生活,他的作品都與他樸素的生活場景息息相關,給人一種神秘、直擊靈魂的感受。他年幼便失去父親,從小缺乏父愛和教育,這使他的性格更加獨立和以自我為中心。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如圖2 所示)這是高更在極富熱情得狀態下完成的一部宏偉的作品。整幅畫長四米半,從左到右,向我們展示生命的不同階段,展示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消失。在作品右下角,躺在地上的是一個襁褓中的啼哭嬰兒,他代表著生命的誕生和美好生活的開始。在畫面的中間,有一個年輕人正在摘水果,代表生命的成長和繁榮。畫面左側有一位老人,代表著死亡和生命的終結。畫面中的人物形態各異,以自己的方式講述生活的過程和狀態。其中有男女成雙,象征愛情和孕育;有一個獨自思考的女人,象征著人類的自我反省;天空和地面都代表母親,我們終將死去,回到這個世界。畫中的一切都象征著生命和時光的流逝,左邊的白鴿更是我們死后沒有靈魂的象征。該作品更多地是為了表現創作者的生活經歷和內心情感。

圖2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繪畫是一種追求藝術的方式,它有其獨特的繪畫語言和表現手法,但就繪畫而言,表現語言、方式、不同的題材和工具有其特殊規律。不論是徐渭先生酣暢淋漓、大刀闊斧創作出的國畫,還是保羅·高更創作的具有強烈輪廓線以及主觀化色彩大面積平涂的油畫,都為人類的精神文明起到一個積極向上的推動作用,都符合人類追求的審美理想。
繪畫中的藝術情感是繪畫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貫穿于繪畫創作的全過程。繪畫藝術呼喚真誠,沒有虛偽做作。用心感受生活的真諦,用情感理解生活的真諦,用真誠對待藝術。繪畫可以作為一種視覺藝術表現形式,情感注入能夠賦予作品生命,彰顯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也使繪畫作品彰顯節奏感和韻律感,賦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和形式。因此,在繪畫創作過程中,藝術家應注重其情感的表達,進而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提高繪畫藝術創作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