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克禮(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遼寧總隊,遼寧 沈陽 110004)
隨著國家對建筑工程的關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對施工質量的要求有了新的標準,尤其是高層建筑施工質量更需要施工單位引起重視。比如研究邊坡治理技術,以提高建筑基坑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結合建筑工程自身的特征制定合理科學的邊坡治理方針。
建筑工程邊坡是否安全穩定,影響著建筑工程的質量,所以有必要對建筑邊坡進行支擋和加固,這就考驗施工人員是否掌握邊坡支護技術以及應用該技術的過程中是否符合標準。邊坡支護工作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開展,這樣才能保證建筑工程的順利進行。在整個建筑工程中應用邊坡支護技術的環節比較多,通常采用的支護技術主要有三種,分別為錨桿施工支護技術、噴射混凝土施工支護技術以及扶壁式擋墻施工技術,下面就將圍繞這三種技術進行探討,分析其對建筑邊坡治理工程的重要性。
施工人員在進行錨桿施工作業時,要將準備工作做好,以便錨桿施工能夠順利開展,首先施工人員要結合圖紙內容以及相關要求進行試鉆孔,以便能夠驗證圖紙信息參數是否準確,使得后續施工在參照圖紙設計時“有跡可循”。為了檢驗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可以在施工前進行試鉆孔,相關業主和建筑監理單位要嚴格把關,以便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保證鉆孔成孔的質量。鉆孔時要注意鉆孔速度,不能過快,也不能過慢,需要進行嚴格把控,當鉆孔正常時才能逐漸提速。施工鉆孔鉆和鉆桿應是垂直狀態的,要符合圖紙要求,施工人員在進行鉆孔作業時,應設置扶正器,扶正器的位置大約在鉆具上方2cm處。扶正器的數量隨著鉆孔工作的深入而增加,大概每隔3m左右便需要增加一個扶正器,施工人員還要注重巖心的擺放。鉆孔作業結束后,要清理孔內的巖屑,保證成孔質量。
錨桿施工支護技術對施工人員操作水平有很高要求,除此之外也對錨桿質量有所要求。所以制作錨桿的技術人員要有豐富的經驗,嚴格按照制作要求制作錨桿,要對每個成孔的參數有充分地了解。當工作進行到錨桿下料環節時,可采用切割技術,不能應用電弧焊或者氣焊,否則會影響下料作業質量。錨桿設計與制作是錨桿施工支護技術必不可少的環節,所以工作人員在設計錨桿時要嚴格遵循相關要求,比如中支架和鋼筋軸線應處于平行狀態,鋼筋要保持平直狀態,且鋼筋表面不能有雜質。除此之外,工作人員在設置中支架時,要注意其間距應小于2m。還要結合相關的要求和標準,盡可能地錯開錨桿連接接頭,工作人員對接頭實施焊接作業時,要注意不能損害錨桿的立筋,而且錨桿不能生銹,要盡力保證錨桿質量,以便能夠符合施工要求。
灌漿作業和錨桿作業同等重要,所運用的方法是一次壓力灌漿法。首先,工作人員應準備一臺壓漿泵,壓漿泵的使用壓力在300kPa左右。在壓漿泵的作用下,砂漿和水泥到達拉桿管內部,這時拉桿管拉桿端開始起作用,使得砂漿和水泥到達錨孔內部。砂漿和水泥在注入錨孔的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嚴格控制拉桿管的拉桿端,不能讓拉桿管的拉桿端低于管底部。為了使灌注壓力趨于穩定狀態,應使得拉桿管的拉桿端高度保持在150 mm。隨著砂漿和水泥在錨孔里停留時間的增長,施工人員要不斷外撤灌漿拉桿管,要保證管口處于砂漿和水泥的內部。當砂漿和水泥盡數流進錨孔中后,施工人員應將事先準備的碎石導入毛孔中,然后用黏土將錨孔口封住,接下來繼續用壓漿泵進行補灌,在結束補灌作業后,需要穩壓一段時間,然后灌漿作業才算是徹底完成。
所有工序全部完成之后,接下來到了驗收環節,需要工作人員考察錨桿支護技術應用效率。驗收時通常是抽樣驗收,工作人員可以按照相關標準抽樣5%。當前應用最多的驗收方法就是隨機抽樣法,如果業主或者監理單位想要了解錨桿施工質量,可以在現場抽樣檢測,以確保施工質量達到實際要求。需注意的是,砂漿水泥強度應達到設計要求的90%以上,如果業主或者監理單位對錨桿施工質量仍然存在懷疑,還可以采用循環加荷法,以進一步確保錨桿施工質量。
施工單位在實施噴射混凝土作業時,需要挑選符合標準的施工材料,最常用的施工材料是普通的硅酸鹽水泥,施工人員要按照一定比例,將粗沙或者中沙混入硅酸鹽水泥中,使其強度能夠和設計要求相貼近。噴射混凝土施工對含水量有很嚴格的要求,為了避免管道發生堵塞,施工人員可以準備較大顆粒的碎石,將其和硅酸鹽水泥相融合。混凝土的凝結狀態和硬化程度是一個關鍵因素,這一點深受建筑工程的重視。通常情況下,為了提高混凝土使用性能,避免其脫落,施工單位要嚴格控制分層噴射的間隔時間以及噴射厚度,為了避免混凝土長時間不凝結,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速凝劑,加入速凝劑后,混凝土首次凝結要在5min之內完成,徹底凝結要在10min之內完成。
混凝土的噴射質量影響著最終工程質量,所以工作人員要提高其噴射質量,這就要求嚴格控制混合料的配比。混合量主要由砂石和水泥組成,施工人員將這些成分混合在一起時,要嚴格把控水泥和砂石的比例,還要結合試驗結果,合理控制速凝劑的用量。混合用料的配比是一個嚴謹的環節,允許和實際要求有一定偏差,然而對于速凝劑和水泥而言,允許產生的誤差要在2%以內。
在選擇噴射混凝土作為邊坡治理措施時,最常用的作業方式是鋼筋網噴射。工作人員可以參照一次性噴射去決定錨噴支護擋墻厚度。通常情況下,厚度在150mm左右。為了將施工管理工作進行簡化以及令支護治理質量能夠達到實際要求,施工人員可以采取由上到下,分段、分區域的施工方式進行噴射作業。施工人員在實施噴射作業時,第1步應先送風,送風之后再開啟設備,然后依據標準的操作流程,完成給料環節。噴射作業結束后需要取消送風,但是在此之前,施工人員要確認噴射用料是否還有剩余,一定要保證用料全部噴完,然后再取消送風。為了避免產生較濃的粉塵,在噴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始終保持噴頭和受噴面呈垂直狀態,嚴格控制二者距離,其目的在于使混凝土噴射質量得到保障。
噴射混凝土是一個嚴謹而又復雜的過程,需要注意一些事項,比如關注腳手架搭設質量,這就要求施工人員仔細勘察周圍地質狀況,還要實時監測腳手架安全性,其目的在于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系數,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其次,施工場地不同,地質也就存在差異性,這一點也需要施工人員引起關注,要保證坡面清潔程度達到施工標準,對于噴射的坡面要及時整修。除此之外,如果坡面某部位比較松軟,施工人員要填充加固,結合混凝土特征去挑選符合填充條件的填充材料。
如果坡面有裂縫,施工人員要將裂縫中的雜質清理出來,保證裂縫的清潔度。在此基礎上,實施灌注作業;再次,為了保證噴射混凝土作業的質量,避免二次返工,在噴射之前,施工單位應將準備工作做好。在進行噴射作業之前,要確保噴射設備處于良好的狀態,以便其性能能夠符合施工條件。施工人員還要仔細檢查邊坡表面清潔度,如果有雜質一定要清理干凈,避免影響后期的噴射作業;最后,完成第1次噴射作業之后,為了讓混凝土在規定時間內發生凝固,一定要保證加護處理工作效率,如果有脫落現象產生,施工單位要第一時間將脫落部位進行修補。
扶壁式擋墻施工技術的特征在于分段開挖,其作用在于最大限度減少邊坡滑塌現象,在分段作業時,每挖一段就要實施擋墻作業,主要以人工挖掘為主。完成擋墻基底開挖作業后,需要地勘單位驗槽,此時的地基承載力要高于250kPa。如果地基實際承載力沒有達到250kPa,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去處理地基。
比如CFG樁可以使得地基經過處理后達到施工標準。扶壁式擋墻采用的是整體現澆法,使用的底料是C25混凝土。完成現澆作業后,鋼筋保護層厚度要大于4mm,在擋墻的底部要用C15混凝土墊層,墊層厚度不能小于100mm。除此之外,扶壁式擋墻高度應小于10m,這是考慮到經濟、結構受力特征等原因,如果扶壁式擋墻應用在6m~10m范圍的填方邊坡是比較經濟合理的。此外,為了提高擋墻穩定性,扶壁式擋墻基礎應作用于穩定地層內。設計埋置深度時,要結合擋墻結構受力情況以及工程地質條件。此外,工作人員還要考慮邊坡工程是否會受到凍脹以及沖刷的影響,要保證擋墻基礎的深度大于這些不利影響。
高層建筑使用性能非常關鍵,所以對基坑圍護結構的要求比較高,施工人員有必要對建筑邊坡進行支擋和加固,這就考驗施工人員是否掌握邊坡支護技術以及應用該技術的過程中是否符合標準。對于建筑工程行業而言,要想獲得良好地發展,就需要對邊坡治理技術引起關注。比如研究邊坡治理技術,以提高建筑基坑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結合建筑工程自身的特征制定合理科學的邊坡治理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