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偉紅
(作者系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屯蘭礦黨委書記、副礦長)
“1334”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機制,即樹立一個理念,搭建三個平臺,明確三項重點,實施四輪驅動
人才是企業的根本。作為國有煤炭企業,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新型人才隊伍,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屯蘭礦對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尤為重視,在不斷實踐、思考、總結中,逐漸建立了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多形式的“1334”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機制,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人才工作的重視,國有企業黨組織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
屯蘭礦作為傳統國有煤炭企業,存在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短缺,創新型、科技型人才實力薄弱、數量不夠、活力不足,基層管理干部“一將難求”等問題。為此,屯蘭礦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從頂層設計入手,以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新型人才隊伍為目標,構建“1334”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機制,著力解決企業人才工作方面存在的弊端,以高質量人才隊伍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屯蘭礦牢固樹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明確職能定位。優化頂層設計,出臺《關于加強后備人才管理的實施意見》《職工培訓工作方案》等一攬子人才工作配套制度,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有考核,構建起了人才工作的“四梁八柱”。把人才工作納入礦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和組織實施人才工作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為人才素質的提高和作用的發揮創造更優條件。成立人才建設領導組,建立人才工作例會制度,統籌規劃人才管理工作,切實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有安排、有落實、有反饋。
二是提供資金保障。嚴格按規定比例提取職教經費,重點投向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員、關鍵崗位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繼續學習。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力度,對科技攻關、“四新”應用、小改小革、專利申請、QC成果、合理化建議等分層次進行獎勵。堅持每年召開一次科技創新座談會,每兩年召開一次科技創新大會,集中表彰一批優秀人才和優秀成果,充分調動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積極性。
三是加強督導檢查。建立完善“線上+線下”的“13710”督查督辦體系。在線上,啟用手機端督查督辦APP平臺,對礦職代會、黨委會、黨政聯席會、領導辦公會、早調會安排的人才工作進行督辦,完成一項、銷號一項;在線下,成立人才培養督查督辦工作組,堅持月自查、季評估、年總評,從源頭上推動人才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屯蘭礦搭建理論教學、實訓實操、“互聯網+”三個平臺,促進政治理論和業務素質“雙提升”。
一是搭建理論教學平臺。堅持與中國礦大、中北大學等煤炭類院校聯合辦班常態化、制度化,推動職工隊伍由低學歷向高學歷、非主體向主體轉化。扎實開展干部上講臺活動,以“屯蘭大講堂”為平臺,倒逼各級干部加強自主學習。舉辦“名師講堂”,充分發揮專業副總、首席高級工程師、首席崗位工、技術狀元的輻射帶動和專業引領作用,采用學員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授課,增強培訓效果。
二是搭建實訓實操平臺。整合全礦的人才、技術、資源優勢,打造一個基地(“標桿”礦井掘進專業示范培訓基地),組建三個實驗室(水化驗實驗室、瓦斯參數實驗室、電氣實驗室),建立四個職工創新工作室、四個職工實訓點,設置六個實操專業,把井下設備搬到地面,采取“一對一、手把手、工人對工人”的方式進行小班教學,切實提升實操技能。
三是搭建“互聯網+”平臺。開啟“互聯網+培訓”模式,創建云數據中心機房,自主開發微信培訓考試系統,建立涵蓋各專業知識的培訓抽考題庫,打破職工學習時空限制,破解工學矛盾。引入集游覽模式、實操模式、事故應急避險模式、事故傷害體驗模式為一體的安全VR實訓實操平臺,開展情景模擬教學,激發職工學習興趣。
屯蘭礦明確管理型人才、技術型人才、操作型人才三項重點,實現考核評價使用全覆蓋、多層次、動態化管理。
一是明確管理型人才考核評價重點。出臺《科級干部日常精準化考核》制度,把安全、生產、經營、黨建等納入考核范疇,實施精準管理、量化考核,每月進行打分、排名、匯總,并將其納入干部年度履職檔案,作為評優評先、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二是明確技術型人才考核評價重點。出臺《屯蘭礦工程技術人員素質提升方案及考核管理辦法》,實行以培訓、考試、演練、評估、上講臺、選聘為主的“六個一”工程技術人才考核,引入優勝劣汰機制,進一步激發團隊活力。
三是明確操作型人才考核評價重點。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職工技能競賽,以分專業培訓、分層次比武、逐級把關、逐級選拔推薦的方式開展活動,對優秀選手給予重獎,營造了學技術、鉆業務、練操作、比技能的氛圍。
屯蘭礦堅持政治上關心、思想上關愛、生活上關懷、文化上熏陶,形成更加開放、更加務實、更加包容的人才成長環境。
一是政治上關心。加大“雙推、雙培、雙優先”力度,堅持將35歲以下青年骨干、基層生產和工作一線人員、高知識高技能人才、各領域先進分子發展入黨,將技術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技術帶頭人。
二是思想上關愛。以黨員包保、干部包隊活動為契機,確保每名職工有包保黨員,每名黨員有包保對象,每個隊組有包保干部,通過定期走訪、談心談話、心理咨詢、情緒疏導等方式,了解職工訴求,傾聽職工心聲,解決職工實際困難。
三是生活上關懷。持續改善職工工作生活環境,取消后夜班生產,建成投用職工高層住宅樓,在家屬區建造職工生活餐廳,在井口開設愛心服務站,開通職工免費通勤車,為全體職工進行全面健康體檢,組織勞模先進療休養,建成投用職工康體中心,讓職工切身感受到企業的關懷和溫暖。
四是文化上熏陶。大力弘揚“聚能奮進、厚正求新”的屯蘭精神,推進“一核五街”主題文化,推動升國旗、穿工裝、工間操、唱礦歌等活動常態化,組織召開勞模表彰會、先進事跡分享會、典型人物宣講等活動,在全礦上下形成了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
通過實施“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機制,培養了一批高素質專業化新型人才隊伍,全礦呈現出風正、氣順、勁足、心齊、人和的良好局面。
礦井實現安全“零目標”,消滅了重傷及以上事故,工傷、微傷起數同比下降33.3%、75%,嚴重違章同比下降33.5%,全員自主保安意識和能力得到極大提升,礦井保持了安全平穩運行的良好態勢。
2019年以來,49人次在各級技術比武中排名靠前,在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2人獲特等獎、1人獲一等獎;2人獲太原市“時代新人˙晉陽工匠”稱號。
2019年以來,創造創新成果323項、“五小”成果166項、QC成果16項,榮獲6項國家專利授權,4項在山西省“五小”競賽獲獎,2項在中國創新方法大賽山西賽區獲獎,礦井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創新示范煤礦”、山西省煤炭科技創新“雙十佳”煤礦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