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峰 安豐發 劉延濤 宋瑞芹
(青島安泰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400)
鋼結構“三控強化法”拋丸除銹施工技術主要是通過選用適當的彈丸和彈丸級配,這樣就能使得除銹后的鋼結構粗糙度水平得到保障,進一步提高了在涂抹階段時漆膜的附著程度。由于該技術是采用確定輸送輥道速度的方式來進行加工的,這與傳統的方法相比不僅能夠確保鋼結構拋丸除銹的質量,而且還能有效地減少加工時間,使得拋丸除銹的功效得到提高,大大降低拋丸除銹的生產成本。另外,通過對拋射角度和拋丸器的進度進行調整,能夠有效地降低能耗的使用,從而達到延長設備的生產和使用的壽命。為此,將“三控強化法”應用在鋼結構拋丸除銹的過程之中能夠使得操作流程簡單、提高技術水平、減少生產成本、增強實用性。
鋼結構“三控強化法”拋丸除銹施工技術主要適用在對鋼結構表面進行處理,通過對鋼材、焊接H鋼、型材、鋼管所產生的氧化皮以及有關鋼結構連接處的表面進行施工,從而達到對鋼結構拋丸除銹的目的。
鋼結構“三控強化法”拋丸除銹施工技術的工藝原理主要是通過使用拋丸機中的拋丸器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密集地拋出彈丸,并使這些彈丸能夠均勻地拋打在鋼材的表面上,從而達到去除鋼材表面上存在的氧化皮、生銹層以及一些污跡,在拋打完成之后,鋼材表面就會形成具有一定粗糙度的表面。該施工技術主要是利用合適的彈丸以及不同的彈丸級來進行搭配,使得其能夠有效地對鋼材表面的粗糙度進行控制,根據鋼材表面粗糙程度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輸送輥道速度,從而有效對拋射時間進行控制,通過利用拋射角的角度以及對拋射器的控制等方法,來進一步地對設備能耗進行控制,從而使得拋丸除銹后的鋼材能夠達到既定的除銹標準。該工藝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而且還能有效地節約能耗,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這對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鋼結構“三控強化法”拋丸除銹施工技術的工藝流程主要包括七部分的內容,分別是選配彈丸、控制好拋丸時間、依據鋼材的結構以及高度及時對拋丸機所形成的拋射角進行調整、將構件吊到輥道中、開機進行噴打、將構件吊離輥道以及對鋼材進行檢查和驗收。
4.2.1 彈丸的選擇與級配
由于鋼結構在對其進行涂裝之前,其在表面的粗糙程度會對涂層附著有著較大的影響。若是鋼材表面的粗糙度不夠,那么在噴涂漆膜的過程之中就會缺少錨固點,使得其在固化后出現附著力不足的問題,這就有可能會導致涂層較早的出現損壞,例如脫皮或者是分層等現象;若是鋼材表面的粗糙度太大,那么在噴涂漆膜時,就很容易出現分布不均的問題,尤其是在波峰處就會出現銹蝕的現象。另外,在一些比較深的缺口處可能還存在氣泡,這或將會使得漆膜發生起泡。為此,工作人員在施工過程之中必須控制好除銹后的鋼材表面的粗糙程度。而彈丸的形狀、種類、大小以及級配則是干擾除銹后表面粗糙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就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對彈丸選擇和級配方案進行反復的論證和實驗。
在彈丸的選擇以及級配層面上,工作人員應當將拋打過后的鋼材表面粗糙度精確地控制在50μm~60μm,并通過使用相關的儀器對其進行檢測。
在對彈丸硬度的選擇上,選擇的彈丸要比構件表面的硬度大HRC5-25。若是選的彈丸過大,那么將其打到鋼材表面就很容易發生破碎;若是選的彈丸太小,那么彈丸打在鋼材表面就會很容易出現變形;而大小適中的彈丸的反彈性質相對較好,因此其對鋼材的除銹效果也比較好。
雖然說彈丸的體積越大,除銹能力就越強,但是這時除銹后的表面所產生的粗糙程度就會加大,這也使得在拋打過程之中其彈丸粒數的覆蓋會出現減少的情況,大大降低拋打效率。因為太大粗糙度的彈丸很容易對涂漆產生不好的影響,為此,這就需要相關人員控制好彈丸的直徑。通過選用兩種類型的圓形鑄鋼丸(分別符合¢1、¢1.4的標準)和長度為2mm的鋼切丸(符合¢1.2的標準)進行混合。鋼切丸指的是將鋼絲切成段狀形的圓柱形彈丸,其棱角能夠對鋼材有著刮削的作用,在這一作用下,并不會對構件表面造成損壞,能夠有效地提高鋼材的除銹效率。
4.2.2 拋丸時間的控制
將相關構件放在輸送輥道上,并將構件運送到拋射室,在構件的頂部或者是底部運用拋射器使得其能夠將鋼丸拋射到鋼材的表面上,控制好拋丸時間,這樣就能達到對構件的除銹。
為了能夠達到同一除銹效果,對于一些銹蝕嚴重的構件就要求輸送輥道的速度變小,而對于一些不太嚴重的構件則輸送輥道的速度可以適當加快。根據以上原理結合被除銹鋼材表面銹蝕情況和設計要求的除銹等級,制定輸送輥道速度的確定方法。
4.2.3 依據工件的結構和高度及時對拋丸機的拋射角進行調整
由于拋丸除銹環節主要是將彈丸均勻地打在鋼材表面,這樣就能夠對鐵銹進行清除,若是鋼丸未能打到鋼材表面,我們將其叫作“空打”,這樣就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消耗,所以要及時調整拋丸機所形成的噴射角。
首先要把彈丸閥門關掉,并把構件放到拋射區域,停止輥道運行,檢查之后打開拋丸器,這時可以將彈丸放到流丸管中,等拋丸器暫停運轉之后再把構件運出來檢查,若不理想,那么就需要調整拋射角。
調整時,逆時針轉動定位套,拋射角向上;順時針轉動定位套,拋射角向下。若有無須拋射的鋼材表面,將其對應的拋射器關閉。
4.2.4 構件吊至輥道
將等待清理的鋼材借助桁吊來將其放到輥道上,這樣就不會使得其與拋丸機發生碰撞。
4.2.5 開機噴打
在工作前要對設備進行檢查,確保開機前進入口位置沒有人才能開啟噴打。
對彈丸級配和拋射角度進行檢查。檢查提升帶有沒有松動,若是出現松動要對其進行調整,按照要求控制好輥道的運轉速度。
定期清除設備中的廢物,確保機器能夠運轉。注意傾聽拋丸器的震動是否有異常;觀察軸承和電機的溫度,當發現存在異常情況時應停機檢查。
4.2.6 檢查驗收
在對構件除銹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嚴格按照標準對構件表面的除銹狀況和粗糙程度做好檢查工作,做好記錄和驗收。
主要需要的材料有H型鋼、Q345和Q235鋼板、鋼管、鑄鋼丸(符合¢1、¢1.4的標準)、2mm的鋼絲丸(符合¢1.2的標準)。
輥道式拋丸除銹機、出輥桁吊和入輥桁吊設備。
嚴格遵循相關加工廠的管理規定,執行嚴格的拋丸除銹等級驗收體系,做好彈丸級配、拋射速度和角度這三個方面的控制工作,并在自檢、互檢、工序交接檢的基礎之上再讓質檢員對產品進行驗收。
在加工之前就要制定好相應的施工方案,及時組織好相關人員培訓,讓每一個工作人員都能明白加工的原理、施工流程和環節,了解質量控制點、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等,方便工作人員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有效應對,避免不利影響進一步擴大。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在鋼結構拋丸除銹上應用“三控強化法”技術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如有很多企業并不注重對鋼結構的拋丸除銹處理,甚至有部分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并沒有對鋼結構進行拋丸除銹進行處理,這不僅不利于延展鋼結構的適用范圍,而且還可能會導致鋼結構的壽命出現縮短的情況,不利于發揮出鋼結構拋丸除銹施工的優勢。為此,這就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采用鋼結構“三控強化法”拋丸除銹施工技術來進行處理,及時地掌握好有關鋼結構“三控強化法”拋丸除銹施工技術的施工特點、適用范圍、工藝原理、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材料和設備以及質量控制并做到規范操作,從而提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