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婭(中電建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雙面疊合形式的剪力墻系統是先在工程中對內外兩側模板進行預制,然后借助于桁架鋼筋進行連接,在中間預留出一個空腔,在施工現場通過混凝土來進行二次澆注的一種建筑結構體系。其主要優點為:四面無外伸鋼筋、墻板加工難度低,該體系的水平以及豎向鋼筋主要是用連接在空腔縫隙中的鋼筋以及混凝土的澆筑來進行連接。現場無須鋼筋對位,不需要應用套筒灌漿連接頭,有著非常好的整體性[1]。
本文以深圳市長圳公共住房工程項目為例,本工程所在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抗震等級為二級。該項目10#住宅樓為塔樓,地下2層,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現澆結構體系,地上36層,1~2層為非標準層,3層及以上為標準層,3層以下由于層高較高以及3層作為底部加強區采用現澆剪力墻結構,標準層核心筒區域采用現澆剪力墻結構,戶型內采用雙面疊合剪力墻,墻厚為250mm,內、外預制墻板厚度為50mm,空腔內部現澆混凝土厚度為150mm,構造如圖1、圖2所示。
圖1 雙面疊合剪力墻構造
圖2 雙面疊合剪力墻水平及豎向節點構造
在進行吊裝施工之前,首先應該對豎向鋼筋具體的預留位置進行檢查,保障其與標準相符,豎向插筋應該和樓板面保持垂直。如果出現了偏差,應先對其進行合理調整,使其小于墻板中間位置的凈空尺寸20mm。以安裝板實際的布置圖作為依據,每塊墻板兩側和端頭之間的相距20mm的墻邊處都應該進行定位木方的固定,并做好基礎面的清理工作。對于控制水平標高的墊塊,也應該做好測量,在預制墻板的下端口位置,應該預留出50mm以上的空隙,每塊墻板兩側底部都應該做好專用墊塊,并借助于水準儀做好測量,使其水平標高保持平齊。
圖3 剪力墻預留插筋
按照安裝圖及事先制定好的安裝順序進行吊裝,由兩名操作人員站在人字梯上,在剪力墻定位環中掛好掛鉤,保障塔吊吊鉤與墻板中心點之間處于垂直狀態。指揮塔吊慢慢提升到鋼絲緊繃,再將其提升到距離地面30cm高度,穩妥之后才可以繼續提升。在預制構件和樓面相距1m的位置停鉤,站在人字梯上的兩名操作人員引導塔吊使構件就位。
自與塔吊或者是吊車有著最遠距離的板開始,對其水平度以及垂直度進行調整,并對其上下兩端做好臨時固定處理,通過撬棍對剪力墻以及定位線進行水平微調。對于每一塊木板,都應該固定兩個斜撐,以此來校正其垂直度。在每一塊預制墻板上方三分之二高度的位置,應該事先埋沒連接件,借助于專用形式的螺栓,將斜撐和墻板直接固定在預留好的連接件上,通過膨脹栓將斜撐底部錨固在地面上,如圖4所示。
水電工安裝完成墻板內的水電管線后,土建鋼筋工進行墻端、L型角、T型角等拼縫處加強部位的鋼筋綁扎。鋼筋安裝完成并經檢查驗收后,開始進行模板安裝,豎向疊合墻之間的50mm接縫處是疊合剪力墻的薄弱處,因此要嚴格控制模板的完整性及封閉性,現澆邊緣約束構件部位的模板采用事先配制好的定型木模,封堵過程中,讓木模高度和墻板上口保持平齊,以保證現澆部位的表面質量及與預制墻板的接茬質量。同時為有效避免墻板底部發生爛根問題,混凝土澆筑的前一天一定要用水泥砂漿做好模板根部的封堵工作。
圖4 疊合剪力墻吊裝就位及斜支撐
本項目中,采用C30自密實混凝土對雙面疊合空腔以及現澆構件進行施工。首先應該將梁墻節點底部的雜物清理干凈,澆筑前24h做好澆水濕潤處理。為避免梁和剪力墻節點中的混凝土產生空洞,需要用兩根小的振動棒在澆筑中進行振搗,其混凝土的澆筑高度應該比墻板略高出一些。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一定要保障不出現噴射狀的氣泡,且混凝土表面出現泛漿情況為止,每一點的振搗時間應該在10s~20s之間,振動棒一定要做到快插慢拔,這樣才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分層、離析的情況出現,也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產生孔洞[3]。混凝土澆筑施工后,需要對其上表面做好抹面和收光處理。
綜上所述,雙面疊合形式的剪力墻結構由于其空腔的存在,同樣體積的墻體,混凝土量更少,吊裝質量顯著降低,可有效保障自密實混凝土在其空腔內的澆筑質量和密實度,保障剪力墻的剛度與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