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錫漳(汕頭市達泰建材實業有限公司,廣東 汕頭 515071)
應優先選用質地堅硬、粒形為多面多邊、連續級配的石子,碎石最大粒徑應≤25mm,以連續級配5mm~20mm為宜,針片狀含量應<8%為宜,最大不得超過10%,吸水率不得超1%。單粒徑碎石使用時,先找到最佳級配值,再行配制生產,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其余各項指標應符合國家標準。
應優先選用粒形圓潤的河砂,砂子細度模數應在2.7~3.0,貝殼含量不得≥3%,氯離子含量<0.02%,二區連續級配砂為宜,亞甲藍<1.0%,其余各項指標應符合國家標準,不得使用活性骨料。
優先選用一級灰,若地區限制應盡量選用各項指標貼近一級灰的二級灰。細度<25%,玻璃含量應在60%以上,需水量比<95%,游離氧化鈣含量<1%,嚴禁采用三級灰。
應選用減水率為25%~40%的高性能減水劑,保坍時間應控制在2h~3h,其余各項指標應符合國家標準。
優先S105等級使用,其中游離氧化鈣、硫化物含量及其余各項指標不得超過國家標準;若使用S95,必須根據實驗準確折算28d活性實驗強度,補充水泥用量,表觀密度>400,摻加后以起到增加流動度作用,游離氧化鈣<1%,其余各項指標應符合國家標準。
選用92級以上顏色較白的硅粉進行使用,建議硅粉摻量為水泥用量3%~8%為宜,其余各項指標應符合規范要求。
pH應控制在7±1,以不含其他雜物、中性清水為宜,不得使用堿性、酸性過高的工業生產廢水,其余各項指標應符合國家標準。
設備計量準確,不得出現計量不準、漏砂漏石、粉料少下多下的情況。開具準確的任務單,不得出現強度等級、坍落度等錯誤的情況。準確使用配合比,嚴格審核,不得用錯。生產過程中,嚴禁操作員私自加水,當有異常時,應暫停生產并及時上報,找到異常原因,解決后方能繼續生產。
A(n-1)′陣的下三角元素和對角元素是對F陣元素的全部運算記錄,后續可用于對不同的F陣進行前代計算求取不同的F(n-1)′陣,其上三角元素則可用于回代求解相應的X陣。將A(n-1)″陣中元素用l、d、u元素替代后的矩陣用LDUn陣表示[1-5],其四階陣可表示為LDU4。分別展開后如下。
車輛調配合理,結合車輛運輸時間、上下班高峰期、澆筑時每車混凝土澆筑時間等,做到一卸一等,不得出現大量壓車、現場等待時間過長情況。當運輸攪拌車輛出現異常時,需準確了解攪拌車輛修復時間,對于未送達工地的混凝土,及時處理,不得出現超時運輸。
選用相對穩定的原材料進行生產,避免生產過程中出現原材料供應不足、原材料變化幅度過大的現象。
攪拌車輛在裝入混凝土前,需先反轉罐體,排空罐體中雜物和水分,罐體中不得有明水、洗車廢水、雨水堆積、結塊堆積等情況。提前做好攪拌車輛保養,對于易損件部位需先排除或者更換,采用一車發現車車排查的方式,減少中途壞車情況。對于攪拌車輛司機每月至少進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訓,不超速、不超載、不疲勞駕駛,減少或避免事故的發生。嚴禁攪拌車司機私自調料,在有試驗室技術員的情況下,必須由技術員確定后調整,在沒有技術員的情況下,拍視頻回來,由試驗室確定后調整。車前放好強度標識,確認好工地,以免卸錯標號,去錯工地。澆筑前攪拌車輛管理人員及時對工地路線及現場路況進行了解,保證及時順利送料。
選擇地勢開寬、安全、方便司機退車、出車、調頭的場地架設泵車。現場存在安全隱患、容易陷車、刮擦的地方設置警示帶。
泵管方面,應避免平管過長、彎管過多的現象,當受地勢影響時,采用90°彎管時,應保持在3個以下且不得出現連續拐彎現象,避免泵管壓力過于集中而導致堵管。
當使用電泵或車載泵向下施工時,在泵管落差超過3m時,應平緩過度,不得直接向下進行澆筑,避免混凝土因落差過大造成離析而導致堵管。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保持泵車卸料斗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混凝土,方能進行泵送澆筑,避免因卸料斗中混凝土量過少,泵車吸入空氣而造成壓力差導致的堵管。
潤管砂漿應清除干凈,必須保證泵管中出來的混凝土與泵車卸料斗中混凝土狀態一致,方能將混凝土澆筑。在混凝土澆筑前應先充分濕潤模板且不得存在明水。高強度混凝土到現場后應在60min施工完成,低強度混凝土到現場后應在90min施工完成,不得存在卸料時間太長的情況;越是強度等級高的混凝土,施工時間相應縮短,不得存在因等待時間過長而進行多次調整后繼續澆筑混凝土的現象。
保證鋼筋綁扎合理、鋼筋間距合理,施工過程中,應配置相關人員進行補綁。澆筑振搗時間相應增加,不得出現過振或漏振現象。高強度混凝土與低強度混凝土澆筑轉換時,應考慮泵管中混凝土余量,排空后方能澆筑高強度混凝土,不可出現低強度混凝土打入高強度混凝土部位中的情況。
當需在卸料前補摻外加劑調整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時,外加劑摻入量應由攪拌站專業人員加入,外加劑摻入后運輸車應進行快速攪拌,攪拌時間應由現場試驗員決定,確保調整均勻后方可卸料,禁止現場工人私自加水或其它不明物質等情況。
分層澆筑混凝土時,要注意使上下層混凝土成為一個整體。在第一層混凝土初凝前將第二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在澆筑第二層混凝土時須將振搗器插入第一層混凝土50mm左右,以消除兩層接縫,以便形成整體。
板類混凝土面層澆筑完畢后,應在初凝前及時進行薄膜覆蓋,若工程對表面平整度有要求時,應在初凝前進行二次抹壓,少量淋水并及時覆蓋薄膜,并保證后期充分養護。
在混凝土澆筑后拆模前,因高強度混凝土水化熱較高,必須充分濕潤模板,保證混凝土水化反應用水,避免出現“燒心”現象,從而影響工程質量。
早期發現微小裂縫時,應及時清理混凝土表面,防止雜物進縫,使用水泥漿填充裂紋表面,加強覆蓋與養護,可以控制混凝土裂縫不再生長、擴大,從而減少貫穿裂縫的產生。
剪力墻結構可在24h后松開固定模板的螺栓,使混凝土和模板距離5mm,澆水養護,水溫與混凝土溫差不宜超過15℃。3d~5d拆模,避免在混凝土溫峰時拆模,拆除模板后,澆水保濕養護到14d以上,應在墻兩側掛麻袋或草簾等覆蓋物,避免陽光直照墻面。地下室外墻宜盡早回填土。應避免冷水直沖,從而出現溫差裂縫,采用噴霧方式保證空氣濕度90%以上。
混凝土澆注完畢,待混凝土凝結后即須進行妥善的保溫、保濕養護,盡量避免出現人員踩踏、過早載重、振動以及外力的擾動而導致混凝土質量問題。對于柱子,在拆除模板后,應隨即纏裹塑料薄膜或涂刷養護液,保證混凝土表面水分不散失。
現澆板面采取振搗抹面完成后,覆蓋塑料薄膜是較快捷較省工的方法,但要注意其防失水效果,將薄膜壓緊,并及時補充流失的水分,使之緊緊貼附在混凝土表面,使拌合水難以蒸發出來。進行放線施工時,不要把薄膜全部揭起,可用裁紙刀把放線礙事的部位割去,將薄膜繼續保留在混凝土表面,有利于混凝土的養護。
基于混凝土發展技術,越來越多的混凝土新型技術用于民用建筑中,從建筑的結構設計、原材料的選擇、生產管理控制、運輸管理、現場施工管理、后期養護、強度跟蹤,再到質檢部門的驗證、過程的監督,每一項技術的發展和推廣都離不開建筑人的共同協作和努力,從細節出發將每一項新型技術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