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
佳樂利康天津醫用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北辰,300400
我國的食品工業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成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至今已走過了近60年的發展歷程。近20年間,我國食品行業企業生產能力向著機械化、工業化發展;國家也在不斷更新食品安全標準提升產品質量要求。其中嬰幼兒配方乳粉(以下簡稱“嬰配粉”)是提供給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1]。嬰配粉質量,是食品行業的監控重點。嬰配粉原料包括原料乳、脂肪粉、大豆/乳清蛋白、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2,3]。本文闡述了嬰配粉的生產技術現狀,同時也指出包裝對產品質量的保護是有限的,貯存條件也在影響產品質量,為行業提升嬰配粉的質量提供依據和參考。
干法工藝流程:原輔料—預混—總混—包裝。
干法工藝的特點是根據原料物性確定添加順序和分級混合[4]。嬰配粉原料或含量比例差異大,為了保證成品含量均勻,通常將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物料與其他部分物料混合,采用逐漸放大,通過二級或三級混合,提升混合均勻度,進行干混生產[5]。干法工藝的優勢是工藝步驟少,生產消耗能源少,物料回收率高,維生素和礦物質損耗低。
1.1.1 干法工藝的關鍵點
干法的關鍵生產工藝是稱量、混合、灌裝。混合工藝由于設備混合能力,物料比重、顆粒度規格原因,工藝參數差異大,實際生產時,需要進行工藝驗證,驗證質量指標是混合均勻度,混合均勻度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正式生產[6]。混合均勻度CV值(變異系數)越低(一般要求CV值低于5%),表示物料含量差異小,混合均勻[7]。
(1)混合時間
干法混合設備分為兩類,一類是容器固定混合機,主要依靠內部構造如氣流(氣流混合機)、漿葉(槽型混合機)、螺旋桿(雙重圓錐機)等進行攪拌,物料在容器內部被外力推動擴散。另一類是容器旋轉混合機,如V型混合機(二維混合機)、三維混合機,物料在機器內部隨著容器旋轉,與容器發生位移,進行物料間彼此擴散[7]。
混合機原理不同,其工作效率也不同。二維混合機混合時間(15min以上)要多于三維混合機(10min以上)。雙軸高效臥式攪拌機混合時間最短,大約90s。以嬰配粉的二十碳四烯酸(AR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為研究指標,不同混合設備的混合均勻度CV值均小于5%[8]。
(2)設備裝載系數
混合機的容積有不同規格,混合能力從幾十千克到幾百千克。混合機裝載物料的容積占混合機自身容積的比,即裝載系數。混合機裝載嬰配粉的重量和體積,影響乳粉在混合機內部的流動性、擴散性。裝載乳粉的重量和體積過少,物料流動無阻力,物料擴散移動距離大,物料分散不集中,混合均勻性差;裝載乳粉的重量和體積過多,物流流動受阻,物料擴散范圍有限,各個原料集中且靜止,影響混合均勻度。通過試驗證明,裝載系數是30%~60%,混合均勻度值CV均小于5%時,符合混合要求[9]。
(3)組分添加順序
嬰配粉原料包括液態乳、維生素、礦物質、脂肪粉、大豆/乳清蛋白、麥芽糊精、膳食纖維等。通過測定得知,物料的疏松堆密度排序是礦物質>脂肪粉>大豆/乳清蛋白>麥芽糊精>維生素,比重比值范圍2~5倍。對于干混工藝,堆密度大的物料由于重力作用比較容易擴散到比重輕的物料中。物料添加順序為堆密度輕的物料先加進混合機,堆密度大的物料,在輕物料之后加到混合機。以混合均勻度作為評價指標,干法工藝的混合步驟,產物的混合均勻度CV值=4%[10]。不同礦物質原料比重差異小,不同維生素原料比重差異大,因此,礦物質混合均勻度優于維生素,煙酸和泛酸混合均勻度為90%。鐵鋅鎂銅混合均勻度均大于93%[10]。
濕法工藝流程:原料乳—過濾—均質—濃縮—噴霧干燥—二次干燥—包裝。
濕法工藝特點是采用原料乳作為原料,在原料乳中添加營養強化劑,如維生素和礦物質,均質使維生素和礦物質混合均勻,然后通過高溫濃縮后,噴霧干燥,得到成品。濃縮和噴霧干燥都是采用加熱方式,因此,部分熱敏性物質,如維生素會發生損耗[11]。
1.2.1 濕法工藝的關鍵點
濕法工藝的關鍵控制點是均質和噴霧干燥。關鍵控制點影響成品產品混合均勻度和溶解狀態。
(1)均質
實際生產時,采用高壓均質乳化機進行均質原料乳。高壓均質腔機給乳液加壓,乳液受到高速剪切力、高頻振蕩等機械力作用,使大分子物質的物理、化學結構發生變化,粒度趨于一致,達到均質的效果。均質主要目的使物料分布均勻,且粒徑大小接近。均質前脂肪和蛋白質的粒徑在1.0~10.0μm,油脂粒徑大產生聚集上浮均質后蛋白質和脂肪的粒徑均0.1~1.0μm。粒徑接近的蛋白質、脂肪在水溶液中均勻分散,脂肪不會上浮發生液滴聚集,蛋白質不容易沉淀。研究表明,均質溫度50~80℃,均質次數1~3次,均質壓力20~40MPa為宜。如果均質壓力過大,達到50MPa以上,液滴表面積過大,乳狀液穩定性變差[12]。維生素在均質過程會有熱損失,脂溶性維生素A、D、E損失5%~10%;水溶性維生素C、B1、B2損失10%左右[7]。
(2)噴霧干燥
噴霧干燥生產采用閃蒸或頂噴式噴霧干燥塔設備。噴霧干燥工藝設備參數包括:高壓泵壓強、進風溫度、出風溫度、物料流量、熱風流量。物料控制質量參數:濃縮牛奶濃度。通過正交試驗,發現影響成品溶解性的關鍵參數排序為高壓泵壓強>進風溫度>濃縮牛奶濃度[13]。噴霧干燥最佳工藝條件:高壓泵壓力17MPa,進風溫度185℃,濃縮牛奶濃度16。Be。
噴霧干燥的進風溫度過低,容易出現顆粒團聚。提高進風溫度,可加快液體干燥速度,減少顆粒團聚,提高生產效率。但溫度過高會導致熱敏性物質如維生素的損耗。進風溫度180℃左右時,能快速烘干水分,提高產品產率,出風溫度為80℃時,控制產品水分含量小于5%。
近期研究也發現,噴霧干燥的物料流量和熱風流量會影響成品乳粉的溶解時間,因為物料流量和熱風流量決定了成品空泡的大小、數量和最終乳粉中的水分含量。通過響應面分析,確定了噴霧干燥工藝參數為進口溫度130℃,物料流量729mL/h,熱風流量0.48m3/min時,乳粉的溶解時間為21s[12]。采用噴霧干燥工藝,維生素會發生熱損失,脂溶性維生素A、D、E損失5%~10%,水溶性維生素C、B1、B2損失10%左右[13]。
噴霧干燥過程中物料流量和熱風量與干燥速度相關。研究發現,快速去除水分也會導致脂肪向表面遷移。隨著乳糖結晶的進行,會導致表面游離脂肪的增加,進而導致溶解度降低和異味的產生。篩選合適的工藝參數對成品溶解性有影響。
濃縮牛奶黏度是噴霧干燥工藝的限制因素;高于臨界限值時,霧化過程中濃縮物的黏度會產生過大的液滴,無法有效干燥。建議黏度為60~100mPa·s,以實現高效霧化。物料的水溶液黏度比較:濃縮牛奶蛋白>水解乳清蛋白>部分水解乳清蛋白>濃縮乳清蛋白[14]。
1.3.1 適用不同原料
干法工藝的所有原料是固體;濕法工藝的原料是液態乳,固體維生素、固體礦物質等。
1.3.2 適用不同設備
干法工藝主要設備是混合機、粉末灌裝機;濕法工藝主要設備是均質機、噴霧干燥、顆粒灌裝機等設備。
1.3.3 優劣勢分析
干法設備加工周期短,設備參數固定,操作簡單,耗能低。濕法工藝加工周期長,設備參數需要依據液態乳比重、黏度和實際加工情況進行調整,耗能高[8]。干法工藝的優勢是維生素損失少,劣勢是產品沖調后掛壁,維生素和礦物質混合均勻度差[15]。濕法工藝的優勢是產品溶解后掛壁少,維生素和礦物質混合均勻好,劣勢是維生素損失大[16]。
1.4.1 抽樣選取依據
依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規范,混合取樣應具有代表性,對于容器旋轉性混合設備如三維混合機,V型混合機,至少取10個點;不均勻的,容器固定的混合設備,如槽式混合機,至少取20個點,取樣點至少包括出樣口,容器死角處。每個取樣點取3個點。所有結果CV值<5.00%。所有檢測值應在平均結果的±10.00%以內。《JB 20010中華人民共和國制藥機械行業標準三維混合機》規定混合均勻度的取樣原則是應在容器內部上中下分別取樣,分別取3個樣品,一共9個樣品。
1.4.2 工藝質量控制指標
工藝質量控制指標篩選依據:1)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如高溫不穩定的維生素B1、維生素B6;易氧化的DHA、EPA等,見光易分解的維生素D[17]。2)指標的檢測方法能精確的體現工藝質量,檢測方法準確度高,重現性范圍窄,誤差小,優選高效液相色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
工藝質量有時也要考慮半成品物料的粒度。半成品物料的粒度與成品的溶解速度和均勻度有相關性。乳粉粒度控制在0.25~0.45μm為適宜,粒度太小容易吸潮;太大會導致成品溶解速度慢。顆粒度是100~200μm,即以ARA計,100~160目嬰幼兒乳粉的均勻度C V值=3.65%;小于60目的幼兒乳粉的均勻度CV值=15.85%;60~100目,嬰幼兒乳粉的均勻度CV值=7.65%。粒度對均勻度有影響,細粉和過粗粉均勻度都差[8]。
1.4.3 工藝質量的評價
通常采用混合均勻度CV評價工藝質量,CV值受以下因素影響:比重差異(比重較輕的復配維生素、比重較重的復配礦物質互相分布不均),配方配比差異(DHA、膳食纖維原料占配方的比例小,混合工藝不能滿足在配方中分布均勻)
輸送設備采用真空抽料機或傳送帶上料機。嬰配粉含易氧化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因此,應采用封閉輸送方式,盡量隔離光照和空氣。傳送帶上料機依靠摩擦力輸送,物料在密封管道內,通過傳送帶輸送,無外加壓力,對于物料本身物理和化學性質改變小。真空抽料機,通過真空度,高壓使物料移動,物料間隙變小,容易出現成團聚集現象,改變物料溶解性。10m/s空氣速度輸送空氣速度輸送的粉末的團聚體大部分完好無損,僅觀察到少量破碎的粉末顆粒。以20m/s、30m/s的空氣速度輸送后,凝聚體的表面上有更多較大的裂縫和孔洞[18]。
根據包裝材料不同,選擇不同的包裝機器。嬰配粉多采用馬口鐵罐、復合塑料罐、復合塑料包裝袋、復合鋁箔袋。復合塑料袋、復合鋁箔袋多采用三邊封粉末包裝機,鐵罐或復合塑料罐多采用氣動包裝機。
馬口鐵罐為非滲透性包裝材料,金屬材質對空氣,光線、水分隔絕效果優于塑料。馬口鐵罐抗摔打,抗擠壓性,但由于其成本高,多用于高品質嬰配粉。復合塑料袋和復合塑料包裝由于自身材質原因,透氣透水透光性相對較差。單獨使用塑料材料,大多選擇3層或6層復合塑料材質,價格低廉,但性能一般。嬰配粉大多采用復合鋁箔膜袋。復合鋁箔袋是金屬鋁與塑料材料的復合袋。復合鋁箔袋兼具金屬包材的特點,隔熱隔濕隔氣,鋁箔比馬口純鐵罐貴重金屬材料用量少,成本與塑料材質相比略高,且品質優。
空氣中包含一定的水分、氧氣。嬰配粉易與包裝袋內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吸收空氣水粉,發生結塊現象。為了減少或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很多嬰配粉生產企業采用充氮包裝。充氮包裝采用自動包裝機,通常會在復合膜袋或鐵罐中抽真空,注入性能較穩定的氣體,如氮氣和二氧化碳,去除空氣,減慢營養素與氧氣反應而發生衰減,抑制脂肪發生氧化,避免憋罐、憋袋的發生,確保嬰配粉在產品保質期內營養成分穩定,損耗小[19]。
充氮包裝相比普通包裝可以提升益生菌的活菌數。其原因是充入氮氣后,物料的水分沒有改變,但活度降低,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長。
對自動充氮前后乳粉物理變化的研究表明,充氮包裝后,包裝袋內壓強增大,則物料疏松堆密度和振實密度提升,包裝內壓強增加,物料聚集,造成細粉減少、粒度增大,產品溶解變慢[20]。
嬰配粉在11%和23%的相對濕度下,溫度22℃保持穩定6個月,吸濕增重5%~7%。在54%相對濕度下,22℃條件下儲存,增加了吸濕性,吸濕增重大于5%。在54%相對濕度下,40℃吸濕增重<4%。儲存溫度相對低,誘導乳糖結晶,增加了嬰配粉的表面脂肪結塊,降低了溶解度[21,22]。
本文對嬰配粉干法和濕法生產工藝進行對比和分析,干法工藝得率高,熱敏性物質損耗小;濕法能源消耗大,熱敏性物質損耗大。考慮性能和價格,嬰配粉的多采用鋁塑復合膜,貯存條件的溫濕度對嬰配粉質量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