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森,張芬芳
陜西省寶雞市眉縣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陜西眉縣 722300
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產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產業和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戰略性產業。近年來,眉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優質安全、綠色發展為目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降成本、優結構、提質量、增活力為著力點,采用對規模牛場進行日常監控的方法,保證奶牛飼草料等原料質量,配方、全混合日糧(TMR)制作,從奶牛舒適度、冷熱應激管理,分群、轉群、產犢應激等方面規范牧場飼養管理,及時了解和掌握規模奶牛場的牛群泌乳效率,致力于提升奶牛產奶量,以期提升規模奶牛場泌乳效率,從而獲得良好的養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積極推進奶業現代化,為眉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規模奶牛場的迅速發展,“優質、高效、安全”成為奶業發展的主導目標,提高奶牛泌乳效率是奶牛場增產增收的主要措施。目前,奶牛泌乳效率不僅受飼料干物質采食量、牛舍溫度、衛生保健、水質水溫、光照、臥床、飼槽、原料質量、應激反應及飼養管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1,2];同時也受不同環境和地區的影響[3]。飼養管理水平低的牛群泌乳效率(3.5%乳脂校正乳產量/干物質采食量)在1.30~1.49;飼養管理水平高的牛群泌乳效率在1.50~1.60。奶牛場應在保證飼料原料質量、飼料品種多樣化、飼喂技術科學化、養殖環境衛生化的同時,提高奶牛群體的泌乳效率,隨之提升產奶性能及產奶量,為生產出優質高效的生鮮乳打下良好的基礎[4]。
全年泌乳牛全群泌乳效率不低于1.50。
3.1 奶牛場飼養主管負責每周填寫表1,月末進行月度匯總表2。

表1 泌乳牛群泌乳效率統計表

表2 泌乳牛群泌乳率統計表(月度)
3.2 根據全群泌乳牛的泌乳天數,飼養主管負責確認校正泌乳效率是否高于參考值下限(表2)。
若全群奶牛的校正泌乳效率低于表3參考值下限,飼養主管需負責依次排查、檢查以下工作。

表3 不同泌乳天數牛群的泌乳效率(轉化為3.5%FCM)參考值
4.1.1 原料質量變異較大的原料
(1)青貯
通過顏色、氣味和籽粒可見度及破碎情況對感官判斷、結合實驗室指標數據判斷質量情況,并反饋營養中心。
(2)苜蓿
通過手感、枝葉是否分離、是否含有紫花等感官判斷,結合實驗室指標數據判斷質量情況,并反饋營養中心。
(3)高濕壓片玉米
通過容重、水分變化和壓片完整性、厚度等情況判斷質量情況,并反饋營養中心。
4.1.2 原料質量變異較小的原料
玉米、豆粕、甜菜粕、棉籽等長期以來質量較為穩定,但需要關注感官變化,以原料穩定為核心,仍以品控中心制定的標準為質量標準判斷。
4.2.1 玉米青貯籽粒破碎情況
現場觀察糞便中是否明顯可見未消化的玉米粒和較多較長的纖維。若有未消化半粒或整粒玉米粒,排查玉米青貯籽粒破碎情況,完整或半粒的玉米籽粒數/1000mL容積(自然密度):一級≤2粒;二級2~4粒;三級4~6粒;四級≥7粒。若玉米青貯籽粒破碎屬于三四級水平,需與營養中心溝通調整玉米青貯用量;若有較多未粉碎玉米,排查壓片完整度和玉米粉碎篩是否有破損;若有較多較長未消化的纖維,排查高產牛TMR是否偏細,賓州篩第一層占比是否低于8%~12%;若偏細首先嘗試調整加料順序、攪拌時間、轉速和刀片。以上調整效果不佳的情況下,需與營養中心溝通是否需要微調配方,適當使用進口燕麥草;若有較多較長未消化的纖維,但高產牛TMR賓州篩第一層占比在8%~12%范圍內,需排查粗飼料纖維質量,例如苜蓿手握時否扎手,是否有較多紫花;玉米青貯手握時是否扎手,是否有較多玉米芯、玉米包衣;若是粗飼料纖維質量問題,需要與營養中心溝通調整苜蓿或青貯用量,適當使用短纖維飼料。
4.2.2 糞篩
取不少于10頭牛的新鮮糞便,取樣1.50kg左右,使用糞便分析篩上下提將糞便沖洗干凈,噴頭用淋浴狀態,壓力不可過大。要求第一層<20%,第二層<30%,第三層大于>50%,同時糞篩第一層中光棉籽數目<40(確保棉籽瘤胃消化率>95%,不能有帶絨棉籽)。若糞篩第一層比例>20%,或第二層的比例>30%,需如上排查TMR長度和粗飼料纖維質量;若糞篩第一層中未消化光棉籽數目大于40或有帶絨棉籽,需排查TMR長度,和棉籽中是否有較多光棉籽[5]。
4.3.1 需要飼養主管負責察看表4數據(建議日常干物質采食報表按照表4模版記錄),根據每舍奶牛平均泌乳天數,確認是否每舍奶牛的泌乳效率都高于表3參考值下限。

表4 各牛舍牛群泌乳效率統計表
4.3.2 若有的舍泌乳效率低于表3參考值下限,需要飼養主管調出該舍牛群的明細(牛舍、牛號、胎次、泌乳天數、胎齡、最近連續3 次測產數據),根據營養中心《泌乳牛分群管理制度》進行牛群梳理。重點關注并篩選泌乳天數大于150天的牛舍,發現個體牛只泌乳效率低于表3參考值下限,現場確定體況、產量,并根據營養中心《泌乳牛分群管理制度》及時分群[6]。
參考營養中心泌乳牛群梳理制度,進行全群普查,針對乳房結構差的、肥牛蹄病、無奶牛等一種或者多種特征的特異牛只,同獸醫處、繁育處一起鑒定,及時禁配、離場。先天性低產或疾病造成的產后無奶牛只,及時判斷淘汰。在產后第一次配種前符合禁配條件的特異牛只,提交繁育處禁配,列入待淘汰名單。體況小于2.5分的極瘦牛只或蹄病牛只,通知獸醫處診斷是否有治療價值,及時淘汰。
4.5.1 了解產后護理和產后疾病狀況,并針對性的查找原因。
4.5.2 跟蹤泌乳高峰期產量,對高峰產量持續力差或高峰值不理想的情況,查找飼養管理因素,確認是否存在牛群應激、飼養管理不當等不利因素,并上報營養中心。
4.6.1 空氣質量
檢查牛舍通風,是否有氨味,根據情況要增加或改善風機數量和功率。
4.6.2 衛生、水位、水溫和安全
檢測是否有污染,清洗不及時、水位低、上水慢等情況,定期了解水溫是否適宜(7~25℃)。定期檢查水槽是否存在靜電情況。
4.6.3 光照
牛舍每天是否能保證16h強光(240lux以上)、8h弱光,按照自然時間正常交替[7]。
4.6.4 臥床
檢查臥床水分、厚度和疏松度;記錄散牛站立數量和評估臥床尺寸和牛只空間,記錄前、后肢磨損情況,并針對問題,及時對擋胸板和頸軌作出調整[8]。
4.6.5 飼槽
檢查飼槽是否干凈、有無發霉、牛糞污染,及時清理,并定期清理飼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