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今年3月份,以央企煤炭資源整合平臺國源公司管理權正式移交中煤集團、龍煤能源投資集團成立等改革為標志,煤炭企業新一輪改制重組加快實施,受到業界廣泛關注。
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是有效化解煤炭行業散、亂、弱問題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供給質量,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十三五”以來,在能源革命戰略引領下,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煤炭行業掀起了一波波重組整合大動作。
可以說,近年來的戰略重組,是在能源發展新形勢下,特別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下,進一步深化國有煤炭企業改革,促進轉型升級,構建新的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是優化煤炭運營秩序和提升供給質量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進一步提升產業集中度,實施專業化管理、板塊化經營,減少同質化競爭,是煤企戰略重組的重要目標。
早在2016年2月,《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印發,拉開了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幕,也促進了煤炭行業新一輪重組整合改革。
為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戰略重組,2018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社部等12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意見》提出,通過兼并重組,實現煤炭企業平均規模明顯擴大、中低水平煤礦數量明顯減少、上下游產業融合度顯著提高,進一步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提升煤炭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在政策的驅動下,煤炭行業戰略重組動作頻現。目前,除山西、河南、安徽、河北以外,全國主要產煤省份基本呈現一省一家主要煤炭企業的格局。
拿山西省來說,原來的七大煤企產業趨同、各自為戰、大而不強,低水平同質發展、無序同業競爭嚴重,缺乏行業話語權,嚴重制約了企業的質量和效益。晉能控股集團組建之后,將按照“集團化管控、板塊化運營、專業化發展”的思路,重點做優煤炭產業、做強電力產業、做大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業,這將有效破解山西煤炭企業同質化競爭嚴重的困局,真正實現優勢真優、優勢更優、優勢常優。比如,重組后,晉能控股集團統一管理山西省300多座煤礦,實行同地區、同流向、同質量、同價格的措施,避免了不必要的煤炭價格惡性競爭,大幅度提升了市場話語權和主導權。
就全國范圍而言,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和煤炭企業戰略重組的推進,有效改變了以前煤炭資源分布散、同質化經營、重復建設的局面,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整合效益初步顯現。2020年,我國前8家煤炭企業產量18.55億噸,占全國的47.6%,比2015年提高了11.6個百分點。
煤炭是我國的能源基石,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強化對國有煤炭企業的管控,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機制,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是深化國有煤炭企業改革的重要使命,也是煤炭企業聯合重組的目的所在。
2018年,在總結前期改革試點經驗與問題基礎上,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在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功能定位上做了清晰的界定。《意見》是對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的系統化實施方案,標志著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入。
正是按照深化國企改革的要求,煤炭企業在近年來的戰略整合中,更加強調新集團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管理職能。
2016年7月,國務院國資委組織中國國新、中煤集團、中國誠通、原神華集團4家央企共同發起設立國源公司,作為資本運作與資產管理平臺,整合重組央企煤炭資源。國源公司先后整合了國投、中國中鐵等10家央企煤炭業務,涉及產能2.8億噸、資源儲量630多億噸。在推進專業化整合方面,國源公司作為資本運作、資產管理與專業管理有機結合的平臺公司,在資產移交、財務核算、債務處置、移交企業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和操作模式,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鑒的“樣本”經驗。3月25日,國源公司管理權正式移交中煤集團,這標志著中央企業煤炭資源整合基本完成。
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企業”,國家能源集團的組建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踐行能源革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舉措,也將為強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管理樹立標桿。
除了中央企業,地方國有煤炭企業戰略重組同樣重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管理。晉能控股集團以“集團化管控、板塊化運營、專業化發展”為發展路徑,二級公司負責運營煤炭、電力等產業,集團層面則偏向于資本投資運營管理。新山東能源集團突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定位,強化上市、資本運營、股權管理等職能。新組建的龍煤能源投資集團作為資源開發和新井建設的投資主體,將在投資融資、法人治理、股權管理、資源處置等方面,全面建立適合現代企業制度的運營模式。
顯然,新一輪煤炭企業戰略重組的重要使命,就是契合國家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目標任務,切實履行對國有煤炭資產投資運營管理職責,通過開展投融資、產業培育和資本運作等,實現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同時有效規避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有利于真正實現政企分開。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愿景下,煤炭行業發展面臨更大壓力和挑戰。因而,通過戰略重組,構建煤炭產業鏈、供應鏈新發展格局,布局新產業,培育新業態,壯大新優勢,推進轉型發展,這是煤炭行業在新發展階段著意謀劃的重點工作。
例如,國家能源集團組建后擁有煤炭、火電、新能源、水電、運輸、化工、科技環保、金融等8個產業板塊,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火力發電公司、風力發電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當前,國家能源集團在做強傳統產業的同時,積極布局風能發電、氫能產業等新能源產業,著力構建“大能源”產業格局。
山東能源集團重組后設定了六大主業,既有煤炭、煤電、煤化工三大傳統產業,又有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貿易三大新興產業,此外,注資30億元布局健康醫療產業等。
吉林省能源投資集團堅持“聚焦能源、發展多元”總戰略,圍繞電、油、氣、新能源一體布局,通過引進戰略合作、資產重組、資本運營等舉措,致力于打造成為“主業清晰、布局合理、資產優良、人員精干、盈利能力強”的綜合性能源類集團。
此外,陽煤集團改革重組后更名為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專注于碳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形成以碳基新材料為主業的戰略格局;山西焦煤集團合作生產新能源汽車;龍煤集團牽手北控清潔能源公司,打造風光儲氫清潔能源基地,致力于促進傳統煤炭企業轉型發展,等等。
由此可見,近年來不少煤炭企業在改制重組的同時,著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以煤為基而不局限于煤,跨界融合布局新產業,特別是紛紛向新能源產業拓展,實施傳統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
總之,新一輪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改革,是煤炭人堅持與時俱進,積極謀求戰略轉型的生動實踐,也是全煤行業踐行新發展理念和能源革命戰略的有力體現,為新時代煤炭行業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