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洪濤

華能靈臺邵寨煤業公司是山東能源淄礦集團進入甘肅開發建設的第一對礦井,邵寨礦井自2019年7月復工建設至2021年1月實現聯合試運轉,歷時18個月,創造了淄礦集團基建礦井建設的新速度。
自2002年山東能源淄礦集團率先走出省門,異地開發陜西亭南煤礦至今已經過去將近20年。如今,淄礦人將省外創業的旗幟插在了甘隴大地,用短短18個月創出礦井建設新速度,這里面沉浸的是淄礦人的汗水,蘊含的是淄礦人的使命擔當,更是對淄礦集團省外創業精神的傳承。
黨的領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核心。邵寨煤業將黨建塑魂作為第一動力,發揚“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沒困難”的拼搏奮斗精神,凝共識、聚人心,握成拳、抱成團,用黨建之魂匯聚礦井建設“一盤棋”的硬核力量。
答好在甘隴大地樹旗幟、立標桿的時代之卷,創出邵寨煤業快速建設投產的新模式,更能夠在隴東大地彰顯淄礦能力、淄礦精神、淄礦風采。邵寨礦井建設從一上手就高起點定位、高目標布局、高標準落實,在“建設最快、投資最省、安全最好、用人最少、效率最高、管理最精、素質最優”的理念引領下,制定了“謀劃全局、系統思考、治災為本、智能提升”十六字辦礦方針,確立了“刷新淄礦建井新速度,再創淄礦建井新模式,讓‘淄礦旗幟’在甘隴大地高高飄揚”的總體建設目標。通過系統謀劃,著力解決邵寨煤業的工作理念、建設目標、發展方位問題,回答了礦井建設為了誰、依靠誰、反饋誰的問題。
目標既定,全看“旗手”。在礦井建設中每一個重要時刻,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堅強的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高揚的旗幟。公司黨委注重基層黨組織建設,引領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第一線、戰斗在最前沿,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礦井建設的強大動力。建礦初期,按照設計單位的初步設計,礦井三年都很難建成。因此,需要重新謀劃并對礦井所有大型系統進行全局優化。邵寨的黨員干部憑借積累的深厚礦建經驗,對礦井地質及煤炭賦存條件深入研究,以高度自信的勇氣和底氣從設計方案、技術措施、施工順序等方面與設計單位進行十幾次反復對接、科學研判,最終與設計單位達成共識,為礦井快速建設和長遠安全發展奠定了基礎。
職工是企業發展的力量源泉。建礦以來,公司始終將職工利益放在心上。工期再緊張,員工安全放首位;資金再困難,工資收入先保障;位置再偏遠,吃住行全跟上;職工有難事,黨組織做娘家。通過關心、愛護職工,維護職工利益,廣大職工在礦井建設期間以高度的主人翁姿態舍小家、顧大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廣大職工心系建設、聽從召喚,有的結束假期提前返礦,有的驅車上千公里繞道返礦,有的星夜啟程徒步返礦,疫情期間,無一名職工掉隊,創造了疫情期間當地復工復產的典范。
邵寨建設期間,外部施工隊伍最多時達到11個,由于分屬不同企業,文化理念、管理制度、工作標準各不相同,如果不能實現高度融合,就會互相“掣肘”而貽誤工作。對此,邵寨黨委響亮喊出“進了邵寨門,就是一家人”的口號,將外部單位編入內部隊伍,做到統一管理,統一施工,統一標準,統一監管,統一驗收,并派駐黨員和技術人員進行淄礦文化理念灌輸和專業技能指導,讓“家”的氛圍更濃厚、“干”的激情更昂揚,各外部單位在公司黨員干部和內部廣大職工的感召下,奮楫爭先,勇創一流,實現了施工質量和進度“雙保障”。
各類困難和問題伴隨基建礦井而生。邵寨煤業建設者們樹立勇者無畏、勇闖必勝的堅定毅力,以“一張藍圖繪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實干精神,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
項目建設闖“進度”。掛圖作戰抓建設,制定了礦、土、安施工圖和進度表,實施任務分解、指標掛圖,會戰實施、考核到人,日報旬調、嚴格兌現,確保重點工程快速推進。在主副井裝備工程中,面對井筒淋水大、裝備工藝復雜等困難,經過多部門現場聯合會診,采取合理平行作業、優化焊接工藝、制定階梯單價等措施,實現了安全質量、施工效率雙提升,特別是副井井筒一次裝備工作量創出集團公司基建礦井第一。地面各單項工程全部提前完成,副井提升工程比計劃提前10天,主井提升工程比計劃提前5天。
手續辦理闖“速度”。成立采礦許可證辦理工作專班,盯上靠上做工作,發揚跑斷腿、說破嘴的精神,負責辦理手續的人員克服疫情影響,通過艱辛努力,成功解決了礦井建設時間長、探礦權轉讓價款支持資料不全,與中石油、中石化礦區范圍重合協調難度大,采礦證批復程序下放,需重新理順辦理流程等關鍵問題,于2021年1月15日順利取得采礦許可證,創造了集團公司采礦許可證辦理的新速度。
災害防治闖“準度”。針對新建礦井災害不明的問題,按照“干一年,看五年,排十年”的思路,超前謀劃礦井綜合災害防治,使礦井施工建設和災害治理系統布置同設計、同施工,確保礦井投產之日災害防治系統能夠同步應用。結合邵寨與彬長礦區其他礦井地質條件類似情況,超前布置瓦斯抽采系統,配套建立瓦斯抽放站,實現瓦斯“精準”防治。為提高礦井安全保障系數,將主要運輸巷道布置在巖石結構中,最大限度減少地壓沖擊風險和巷道維護工作量。
復工伊始,邵寨礦井就將效率快、投資省、結構優、質量好作為出發點,在設計、施工、投資等環節進行優化,將工程不斷優化作為工作導向。
優化設計降成本。制定設計優化周例會制度,針對系統完善、災害治理、生產布局、施工工藝等方面反復論證,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形成最佳方案,從根源上杜絕技術失誤和施工浪費。從《礦井恢復建設方案》做起,與設計單位多次協調交流,在原設計基礎上對礦井開拓布局、主副井提升、大巷層位及井底車場、泵房水倉布置、35KV變電站擴容改造及設備選型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論證分析,并形成了全局優化方案。考慮自然災害影響,深入研究提升運輸、供電排水、通風抽采、輔助運輸及安全避險等各大系統的合理配置,在滿足礦井基本功能前提下,將彬長礦區多年開采經驗融入礦井設計理念,在“高瓦斯、大涌水、易自燃、強沖擊”多災害融合疊加條件下,推行開拓巖巷、小煤柱、千米鉆孔高抽等技術工藝合理配置,實現抓大系統、防大災害的目標。
優化工藝提效率。結合礦井地質構造實際,確定了全巖綜掘施工工藝,探索快速掘進的掘、裝、運綜合作業線技術,礦井全巖巷道綜掘率達到88%。在主立井管子道+26°上山全巖施工中,創新實施“四定”工作法,對打眼、爆破、耙裝、支護、大坡度安全防護進行全程工藝優化,月進尺由40米提高到95米。通過綜合施策,探索出大坡度、大斷面全巖綜掘、半煤巖分裝分運等富有邵寨特色的掘進施工工藝,全巖綜掘掘進效率達到116m/個/月。同時,通過對井底車場、排水、運輸、煤炭倉儲等進行工藝優化,實現了盤區俯采、清污分流、半小時無軌運輸、兩班生產存儲等。
優化招標控投資。突出將各類投資資金和風險控在源頭。在招標資金管控上,招標前期委托專門機構嚴格編制預算,結合市場調研進行內部優化調整后,綜合制定最高限價,以低于最高限價完成招標,通過層層優化管控,讓投資達到最省;在風險管控上,設立“高門檻”準入機制,強化投標單位資質審查,將投資風險降到最低。自礦井接手到實現聯合試運轉,累計招標80余次,節省投資3200余萬元,通過招標壓減投資率超過5.6%,所有投資施工項目超額完成率達到99%,風險發生率為零。
優化施工保暢通。統一整合各施工項目部,實施正規劃化管理,統一調配資源供給,形成全礦一盤棋的生產格局,推行掘進、噴漿、物料運輸分時穿插,實現進尺不降、成巷增加。特別是在掘進管理過程中實現了“三項專業化”運作:物料配送專業化,由專業化隊伍將物料配送至井底車場,建設井下高位翻車機系統及物料換裝點,砂石料換裝時間縮短為10秒,支護材料及設備換裝縮短至3分鐘之內;輔助運輸專業化,由專業化隊伍將井底車場物料運至各施工地點,并承擔綜掘區順槽的鋪底硬化任務,減少掘進區隊人員占用,激活施工潛力,保障工作面順槽保持日進10米的施工速度;皮帶運輸專業化,由專業化隊伍負責,在提升皮帶管理精益水平的同時,系統開機率由37%提升至75%。
邵寨建設之初就堅持小而靈、小而巧的思路,用“云端”鏈接“精準采集、規范集成、可視展現、自動運行、智能服務、集約生產”的智能礦山目標。
生產更靈敏。依托工業互聯網技術,高標準搭建完成礦井通信基礎平臺建設,實現礦山所有信息準時、安全傳輸。在淄礦集團公司首家提出并采用融合定位通訊技術,實現多系統共用一個基站和一條線路。在淄礦集團首家采用基于VOIP技術的調度通訊系統,在滿足傳統調度通訊功能基礎上,將有線、無線、廣播、定位、視頻等子系統互相統一,做到各子系統之間強插強拆等全調度功能。完成智慧礦山大數據平臺建設,實現對采掘、運輸、機電等全礦井系統數據統一采集、集中存儲和數據資源池化管理,初步實現安全生產、調度指揮、經營管理等方面決策能力。
采掘更智能。高起點推進采掘智能化建設。在2201首采工作面配備智能化“三機”設備和智能化控制系統,同時在1502工作面配套了第二套智能化設備,形成2套智能采煤系統接替生產格局。目前,2201工作面實現電液控制、遠程智能供電、供液和遠程可視化操作,工作面實現投產即達產目標。突出智能化掘進應用,在掘進工作面推廣遠距離操控方式實現高效掘進,在1個綜掘工作面配備液壓錨桿錨索支護鉆車,掘進工作面單班直接生產人數減少到8人以內,綜合掘進效率提高10%。

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輔助更高效。突出輔助生產高效目標,在主、副井提升控制上,實現了本地手動、半自動、全自動控制,具備集中自動化控制功能;通風機控制系統已經實現了35KV變電站的遠程控制,一鍵啟停、故障倒機、一鍵倒機功能,能夠監測主通風機的電壓、電流、溫度、振動情況,具備故障報警功能;地面壓風機房實現了遠程智能控制;礦井車輛智能調度系統基本建成,井上下無軌膠輪車、電機車實現精確定位,可實現GIS地圖實時車輛軌跡顯示和跟蹤;在通風智能化上,礦井主要通風機已實現實時監控及變頻調速,可在線監測風機運行工況參數,具備一鍵啟動、倒機、震動檢測等功能,部分風門實現就地自動控制功能;突出災害精準預警,建立安全監控系統,實現瓦斯濃度、風速、風壓、粉塵濃度、礦壓等參數實時監測、上傳、超限自動報警。
洗銷更精干。創新實施智能化選煤廠建設,以選煤核心業務為重點,構建了MES智能生產管理平臺和機電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供配電、智能視頻、智慧重介、智慧濃縮、智慧壓濾及智慧運銷七個子系統,實現了選煤廠工藝控制及運銷系統少人甚至無人干預的目標。目前,公司選煤廠定員43人,成為煤炭行業“最精干”的選煤廠之一,并將選煤廠人員全部定位為維護檢修人員,在煤炭行業率先探索應用選煤廠“全員維修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