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杰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中國傳統設計元素統指凝結中國文化的設計方式,包括空間布局、材料使用、結構設計、藝術裝飾,以及上述要素所凝練的符號形象或風俗表現。中國傳統設計元素源于文化精華,是民族文化沉淀所得。直至如今,我國內諸多區域仍然保留著數量眾多的古代建筑工程,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受現代文明的不斷沖擊,傳統設計元素在當今建筑規劃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受到阻礙。因此,合理地將傳統設計元素融入現代建筑規劃設計中,方可體現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推動建筑規劃設計水平持續提升。因此,探索傳統設計元素在建筑規劃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迫在眉睫。
在社會經濟縱深發展態勢下,民眾開始追求建筑內涵化。因此,現代設計不僅需要針對建筑布局、建筑結構進行全面設計,也需要在設計中表現出一定內涵特色,例如社會主流審美、價值觀念等。在不同設計理念的驅動作用下,最終的建筑規劃設計效果會有所差異。事實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思維觀念也在不斷演進,而思維觀念的轉變依然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所以,現代建筑規劃設計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傳統設計元素的轉變,并深受其影響。例如在我國傳統設計中,由于受古代民眾生活方式的影響,建筑工程一般設計為坐北朝南,并且最終衍生為一種設計元素,沿襲至今,對如今建筑工程設計的影響依然較為明顯。因此,可以將現代建筑規劃設計作為傳統設計元素聚合的一種全新形態。在古代,受到社會生產力的制約,傳統設計元素難以得到深度應用,但在現代技術催生下,諸多傳統設計元素能夠更加完美的體現、聚合。
傳統符號設計元素本質屬于文化載體,反映和體現某種先賢文化或思想?,F代建筑規劃設計應當高度重視符號設計,歸納傳統符號設計特點并加以應用,繼而通過與現代建筑規劃設計高度結合,將傳統符號這一設計元素融于民眾日常生活中,例如表征人的思想物樣式一類的符號元素?,F代建筑規劃設計中傳統符號的傳承方式較為多元,包括圖案形式、外表形式等。倘若直接依據傳統形式進行建筑設計,則可直接利用傳統設計元素中的符號元素。也可應用部分符號并在其基礎上融合現代符號元素,但容易產生符號混亂交叉的情況。因此,應注重提煉現代化符號及傳統設計符號,將其融合應用于建筑規劃設計中。
在傳統建筑設計中,常選擇木材作為建筑材料。其原因在于木材的紋理、顏色、形態均可表現當時設計師崇尚自然、追求樸素的心態。在現代建筑規劃設計中,多采用鋼筋混凝土作為建筑材料。部分現代設計師的選擇將木材融入于現代建筑設計中,即現在較為常見的仿木磚塊、仿木墻紙。日本知名現代設計大師安藤忠雄極為重視材料的使用,尤其是材料的美學特征。安藤忠雄認為應繼承和利用傳統材料純潔、樸素的特點,既可表現出材料的形態,也可展現不同材料蘊含的文化內涵。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形制設計元素,其背后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在諸多歷史文物、房屋建筑中均體現出傳統形制設計特點。無論是古代園林設計還是古代建筑設計,設計人員均將思想、文化融匯于形制之中,繼而設計出較為獨特的建筑項目。在現代建筑規劃設計中,設計人員也會受到傳統形制特點的影響,表現出形制特點的傳承。例如北京的香山飯店就很好地傳承了傳統形制的特點,設計師貝聿銘借助我國傳統飛翹式屋檐及圓形拱門的形制特點,并加以花瓶式門,而本質也屬于傳統形制設計元素的傳承。
我國文化在不斷的發展中衍生出諸多思想流派,包括儒家、道家、佛家。其中,儒家思想文化一直作為主導。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對于我國建筑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中國四合院的建設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講求緊密合作、協調一致。在建筑思想傳承方面,主要傳承部分即是建筑規劃布局。在我國傳統建筑規劃布局中,經??紤]風水布局。但在現代規劃布局設計時,往往會認為所謂風水是一種迷信,與設計規劃并無聯系。事實上,我國傳統風水學的本質蘊含著哲學思想,旨在適應自然、順應自然。此外,在風水學中亦會融合生態知識、環境知識以及地質知識。仍以四合院設計為例,講究坐北朝南能夠保證房屋建筑光照率達標。加之合圍布局的形式,從風水學角度解釋為藏風聚氣,從科學角度而言則是人居獨立住房條件,便于聯系,利于內部環境穩定。
將我國傳統設計元素應用于現代建筑規劃設計時,只有全面掌握傳統文化元素的深刻內涵,才能實現合理運用。換言之,現代建筑規劃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傳統設計元素與建筑工程周邊環境能否實現完美融合。此外,為避免不合理運用,應當選擇使用象征、暗喻等設計手法,使其能夠在原則不變的情況下,實現傳統設計元素與現代建筑設計的有效融合,充分體現傳統設計元素蘊含隱的民族文化,展現符號背后的文化內涵,有效提升建筑規劃設計水平。
現代建筑規劃設計不僅需要滿足建筑空間的實用性、適用性,也要考慮建筑空間的觀賞性,豐富建筑工程的功能效用。這就需要在建筑規劃設計中對空間位置進行科學合理的統籌安排。所以,在建筑規劃設計中,需要在充分展示傳統設計元素精神實質的同時,對建筑空間設計進行合理優化,彰顯建筑項目整體空間安排的科學性。針對室內空間設計,可以借鑒四合院的設計要素,強調主次鮮明、輕重差異。合理、科學的空間布局規劃,能夠在充分體現文化內涵的同時,實現空間利用率的最大化。
建筑工程的最大效能即是為民眾提供日常生活、居住、娛樂、辦公的場域,同時也是文化、文明的彰顯。在建筑規劃設計中,不僅要融合使用者對于建筑的情感及理念需求,同時要充分體現國家、民族的文化特點。因此,在具體的建筑規劃設計中,在提升建筑外形設計水平的同時,要注重在建筑中融入豐富的文化內涵,更好地展現傳統設計元素及其深層的文化內涵。文化內涵設計的核心要點是滿足現代民眾的情感需求,并充分體現現代建筑規劃設計的共情。
宏觀應用是指在部分片區或者建筑群內,無論空間布局還是色彩、形制方面,均借鑒中國傳統設計元素進行設計。例如在舊城改造時,保留原本的空間布局、色彩、形制,用現代材料進行替代,強度增加而形意不便。特別是近年不同區域的商業街建設,更需要全面采取宏觀應用方式,保證建筑質量,提升設計水平。例如著名的上海城隍廟及南京夫子廟,均采取宏觀應用方式進行綜合設計。采取宏觀應用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建筑質量,并充分彰顯我國古代設計元素的文化特點。
我國傳統設計元素相當豐富,對于提升民眾審美意識、滿足民眾精神需求均有重要作用。在當今工業化社會,冰冷的現代建筑規劃設計無法滿足民眾的精神需求,應當采用合理的應用方式,將傳統設計元素引入現代建筑規劃設計中。傳統設計元素中蘊含鮮明的傳統文化及民族特色,賦予建筑設計文化深度、材料廣度、結構寬度等多種能效。探討傳統設計元素在建筑規劃設計中的傳承,旨在繼承、弘揚傳統文化。傳統設計元素在建筑規劃設計中的創新應用,對于提升現代建筑規劃設計水平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