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2020年是能夠被載入石油石化工業史冊的一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歐佩克+談判波折、貿易摩擦、地緣政治等因素疊加,國際原油市場出現劇烈波動。4月WTI價格甚至出現史無前例的-37.63美元/桶。
按照經濟學的邏輯,低油價通常意味著化石能源成本競爭力的增強、新能源發展的受阻。但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疫情引發的能源需求萎縮和石油價格下跌并未延緩全球能源綠色化、低碳化、多元化的轉型步伐,新冠肺炎疫情反而成為加快全球能源轉型的催化劑,從歐盟到中國都推出了加速發展綠色低碳能源的“綠色新政”,電動汽車市場在歐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爆發。國際能源署(IEA)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稱,新冠疫情將“重塑能源未來”。
石油石化行業難以再回疫情前水平。2021年,隨著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逐漸實現,世界經濟復蘇預期增強。研究機構普遍認為,2021年全球油氣市場將隨世界經濟增長而反彈,然而仍無法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疫情對經濟產生的影響逐漸向長遠發展,疊加能源低碳轉型的加速,石油需求峰值或將提前到來,石油石化行業增速下降的趨勢正在加快。
政策發力推動能源革命加速。IEA在2020年年中發布“可持續經濟復蘇”計劃,建議全球各國在未來三年內投資3萬億美元用于低碳能源、新興技術等領域,實現“綠色復蘇”。為避免疫情后經濟快速恢復帶來的碳排放反彈,世界主要經濟體都不約而同地采取了“綠色復蘇”政策,將清潔能源、提高能效、碳捕集等技術作為復蘇計劃的核心。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做出我國將努力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承諾。目前,全球已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確立碳中和目標,各大石油石化公司也紛紛制定和推出碳中和解決方案。歐盟實施綠色新政,成員國批準了歐盟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中和的目標,大幅提高減排目標,對新車銷售平均排放量未能達標的企業征收巨額罰款。受新政刺激,2020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暴增3倍。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數據,2020年四季度,歐盟新注冊的電動汽車占全部乘用車注冊量的16.5%,2019年同期僅為4.2%。2020年底,剛剛當選的美國總統拜登就宣布重回《巴黎協定》,愿與世界各國共同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可再生能源發展一枝獨秀。據IEA報告評估,2020年疫情導致全球能源需求下降5%,能源投資下降18%,電力需求下降2%,天然氣需求下降3%,石油需求下降8%,煤炭用量下降7%,可再生能源成為唯一增長點。彭博社新能源財經BNEF跟蹤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對可再生能源新產能投資達3035億美元,增長2%;新增太陽能、風電裝機均達到創紀錄水平。IEA預測,這一趨勢仍將持續數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有望在2025年取代煤炭成為全球發電的主要來源。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9.34億千瓦,同比增長17.5%,其中風電裝機2.81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2.53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2952萬千瓦。
大公司應對能源革命路徑呈分化態勢。市場劇變使國際石油公司陷入空前困境,需求大降導致的巨額虧損、日益增加的政策和環境壓力,迫使國際石油大公司加快轉型應變。以殼牌、BP、道達爾、挪威國油為代表的歐洲石油公司率先占領新能源領域,紛紛降低在石油天然氣傳統業務的投資,把業務重心轉向太陽能、風能、氫能等領域,并借此重塑公司組織架構和相關業務。而以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為代表的美國公司則采取了相對保守的能源轉型策略,主要致力于加強碳捕集和碳封存等技術研發,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傳統石油天然氣業務的低碳化,同時剝離油砂等高碳資產。未來,石油石化行業發展道路的分化將更加明顯。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全球綠色低碳能源革命正在加速展開,中國石化必須勇立行業變革潮頭,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經濟,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加快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向建設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