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斌峰
摘要:林業有害生物是森林主要災害之一,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它不僅具有火災、水災那樣嚴重的危害性和毀滅性,還具有生物災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長期性、艱巨性。在森林資源發展期間,很容易受到油松毛蟲的危害,油松毛蟲是林業資源發展的阻礙之一,所產生的影響極大。對于油松來說,油松毛蟲的產生,會為其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除此之外,油松毛蟲對樟子松也有很大危害,甚至能夠吃光松針,對林木的健康生長具有直接影響,如果不對其進行防范與治理,長此以往,松樹就會面臨枯死的威脅。在本文中,我們將對林業產業中油松毛蟲的防治對策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油松毛蟲;防范;治理;對策
山西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頻繁而嚴重,據統計,全省每年發生各種有害生物360萬畝左右,因有害生物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億元,對全省森林資源和生態系統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油松具有木材強度大、耐磨性強、紋理直及堅硬的特點,在橋梁、家具和建筑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在我國一些油松分布省,油松毛蟲災害基本上都有發生,并且油松毛蟲具有一定的暴發周期,一旦產生油松毛蟲災害,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控制,就會迅速擴散與蔓延,從而對油松的正常生長產生威脅。下面我們將對油松毛蟲災害的發生,以及防治措施進行具體的分析與探討。
1 油松毛蟲的生長特點及生物學特性分析
平常我們也把油松毛蟲,叫作松毛蟲,在幼蟲時期,油松毛蟲就會在樹的根基或者樹皮周圍潛伏,在冬季期間油松毛蟲會藏匿在枯枝或者落葉層下,并且在第二年的4月份上旬開始頻繁活動。而幼蟲則活動于6月份下旬時期,并且在落葉層內、樹木根基或者樹杈上進行蛹化,這個環節大概在15天左右。油松毛蟲羽化成蟲于7月份上旬或中旬,相對來說,成蟲的趨光性會更加強,并且在樹冠外層松梢針葉上進行產卵。一般情況下,油松毛蟲卵形態為塊狀,成串排列的現象也少數存在。雌蟲每次排卵的數量大概為350粒左右,卵的壽命為5到9天之間,在8月上旬,卵已經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孵化,逐漸轉變為幼蟲,1~2齡的幼蟲以松梢的針葉為食,并且成群進行取食。油松毛蟲在受驚時,會發生吐絲下垂的現象。
2 油松毛蟲與外界環境之間所存在的關系分析
2.1 影響油松毛蟲的生物因素分析
在自然環境背景下,油松毛蟲與天敵種群的發育、數量的消長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而從食料方面來講,油松毛蟲的食料是比較充足的,這會促進油松毛蟲的繁殖速度。經過我們的調查與分析可以了解到,油松毛蟲的食料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因此,食料方面的因素,對于油松毛蟲的消長并沒有主要聯系。
2.2 油松毛蟲的發生及產生的巨大危害
油松毛蟲我們平常也把它叫作松虎,它屬于鱗翅目枯葉蛾科,它的取食主要以松樹葉子為主,在山東、河南及華北等地區分布是比較廣泛的。油松毛蟲每年有兩個階段的幼蟲高峰期,在一般情況下,油松毛蟲發生于4月上旬至5月下旬,除此之外,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油松毛蟲幼蟲危害也十分嚴重。在雜草灌叢中大部分都是2 -3齡的油松毛蟲,它們在樹下腐質層內過冬,在第二年的4月上旬左右,油松毛蟲就會對樹木產生危害[1],它們對針葉植物、樹木進行取食,會對樹木的成長產生直接影響,甚至會將整株葉片吃光,在經歷過油松毛蟲危害之后,樹木的葉片像火燒狀一樣。影響油松毛蟲發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日照、降水、溫度及濕度等,油松毛蟲的數量先是呈現上升的趨勢,但是在經過一定的治理后,又下降了很多,在此期間,油松毛蟲災害可能暴發了多次。經過對資料的分析與研究后,我們可以了解到油松毛蟲在同一地區,發生的周期是具有相對穩定性的,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將對其防范與治理措施進行具體分析。
3 對油松毛蟲采取的具體防范與治理措施
在早些年間,我國對油松毛蟲的防范與治理是相對被動的,一些地區通過噴灑化學藥劑的方式,對其進行防治,但是所獲取的效果甚微。在中期階段,很多地區都能夠積極主動的采取科學的油松毛蟲防治措施,并且防治效果有了顯著的提升。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逐漸了解了油松毛蟲的生活史和生物學特征,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防治活動[2],也會促進油松毛蟲防治效率的提升。近年來,油松毛蟲防治工作走向了全新的階段,在監測預報技術下,油松毛蟲的防治手段逐漸增多,并且改變了傳統藥劑的防治模式,將科學技術融入到了油松毛蟲防治工作當中,促進了防治效率與質量的提升。
3.1 對越冬代幼蟲進行重點防治
我們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在樹基周圍,以及枯枝落葉層附近集中大量的幼蟲,就是越冬幼蟲活動的開始階段,相對來說,這個時候采取防治措施是最簡單、有效的,我們可以利用一些科技手段,對油松毛蟲進行集中治理,這樣可以使上樹后的蟲口密度有所降低。例如:在進行防治的時候可以利用LED燈進行防治,可以借助LED燈的光亮與溫度對幼蟲進行燈誘,因為溫度是影響幼蟲活動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越冬幼蟲上樹,并且剛剛進行取食期間抵抗能力是比較差的,還沒有對樹木形成大的傷害,由此可見,這個時候采取防治手段,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使林業損失得到控制。
3.2 對油松毛蟲的生物學特性進行分析,做好成蟲防治工作
一般情況下,7月份為油松毛蟲的成蟲期,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根據油松毛蟲的趨光性,利用黑光燈,對其進行誘殺,這也是有效降低蟲口密度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們在對油松毛蟲進行治理期間[3],還需要對一些成功或者失敗的經驗進行及時的總結,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采取治理油松毛蟲的措施。
3.3 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這一重要方針
無論采取什么樣的防治措施,我們都要貫徹與落實“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這一方針,在實際開展油松毛蟲防治工作期間,我們可以從營林措施方面入手,對純松林進行大力改造,并且將生態建設與工程林相結合,從而營造針闊混交林[4],從而切斷油松毛蟲連續危害整片樹林的可能性。其次還要注重油松毛蟲的預測與預報工作,從而在最合適的時間,對油松毛蟲進行治理。在治理油松毛蟲期間,要保證治理措施的科學、合理性,從而促進防治效率與質量的提升。相關部門可以將群眾防治與專業團隊防治結合在一起,從而使油松毛蟲防治工作有全新的突破。除此之外,在進行油松毛蟲防治工作期間,還應對相關預防措施進行加強,從而減少藥劑物品的使用,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林業資源的發展,還有利于對自然環境保護。在實際治理期間,現階段比較具有代表意義的措施有:黑光燈誘殺、飛機噴射農藥以及人工施放赤眼蜂或噴灑生物農藥,在不同情況下,我們采取不同的具有針對性的方法進行防治,從而使蟲口密集度降到最小化,促進我國林業資源的發展。
3.4 加強油松毛蟲的測報與蟲情調查工作
油松毛蟲災害在暴發之后,如果沒有及時地進行治理,就會對森林資源或者森林產業產生直接影響。根據我們對相關信息的分析后可以了解到,嵐漪鎮、溫泉鄉除了采取油松毛蟲的相關防治措施之外,還做了大量的蟲情測報以及調查工作,在油松毛蟲災害發生之前,相關治理人員就可以及時獲取蟲情資料,及時對傳播途徑進行阻斷,這樣會使疫區面積得到有效控制,從而得到更好的進行防治效果。
4 結語
森林資源在我國分布是十分廣泛的,也是我國重要的自然保護區,但是經過我們的調查與分析可以了解到,油松毛蟲災害對林業資源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我們通過了舉例及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在早些年間,我國油松毛蟲防治工作處于被動狀態,而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蟲情得到了良好控制,在日后的工作中,相關部門也應做好油松毛蟲防治工作,促進林業資源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文龍,任利利,張連生,等.不同波長LED燈對油松毛蟲的誘捕效果與評價[J].應用昆蟲學報,2017,54(6):955-960.
[2] 李霓雯,張曉麗,張凝,等.基于加權信息量模型的油松毛蟲災害發生危險性評價[J].林業科學,2019,55(3):106-117.
[3] 邵鈺瑩,馮宇倩,田斌,等.冷馴化對油松毛蟲越冬幼蟲過冷卻點及主要耐寒物質的影響[J].應用昆蟲學報,2017,54(6):961-970.
[4] 王瑤,孔祥波,張蘇芳,等.云南松毛蟲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測定和分析[J].林業科學研究,2019,3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