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我跟相處了五年的男友分手了,回想一路走來,其實男友的“渣”早有痕跡,但可悲的不是他的欺騙,而是我自己一次次地為他找借口來騙我自己!事到如今,失去的不僅僅是五年多的青春,更是一個女人的自尊!我恨死自己了!北京:欣茹
很多時候,我們的身邊存在著一些悲情的人物,這些人屢受欺騙欺負,卻始終執(zhí)迷不悟,究其背后原因,就是心理學(xué)上所謂的認知失調(diào)。
邏輯自洽緩解心理不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世界,對于我們自己定義的世界,我們會不斷尋求證據(jù),進行邏輯自洽,從而極易陷入“合理性遮蔽”的樊籠。自我從個體認知出發(fā),這就是心理學(xué)上的認知失調(diào)。
“認知失調(diào)”是當兩種重要的信念、態(tài)度或者看法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我們感受到的一種極端的心理不適感。人類不能長時間地忍受這種不協(xié)調(diào),所以他們通過改變自己的信念或者態(tài)度來緩解這種不適感。例如:一個人認為抽煙有害健康,而行為上卻在抽煙,這就會出現(xiàn)信念和行為的不一致,為了避免認知失調(diào),要么改變行為,要么改變信念,最終抽煙者就會說:抽煙可以幫助思考,抽煙可以緩解壓力,抽煙不會長壽但不一定會短命,并舉出很多人抽煙仍然長壽的案例,舉出很多人不抽煙短命的案例等等,來進行自我欺騙。
屏蔽壓力只是一種錯覺
心理學(xué)家認為,失調(diào)基本上是行動上的,特別是在我們每天的決策、選擇和承諾上。當我們做出重要決定的時候,我們的思維會本能的找出證據(jù),證明我們做了一件聰明事。
但如果你作出了一個真的很糟糕的選擇,而你又無法隱瞞,你會怎么辦?我們的思維應(yīng)對一個巨大錯誤時采取什么戰(zhàn)略?非常普遍的是不愿意坦白地承認錯誤的人們一旦他們的信念被證明是錯誤的,他們反而會更加堅持自己的信念。自圓其說從心理學(xué)角度出發(fā),是非理性信念指導(dǎo)人們意識的一種現(xiàn)象。非理性信念是看待事物的錯誤觀念,這些錯誤的觀念會給我們制造壓力,我們恐懼這種壓力,所以就用更加背離真相的思維方式來干預(yù)壓力的產(chǎn)生,甚至?xí)薷膬?nèi)心深處的信仰。這些壓力被我們屏蔽在認知之外,但這只是一種錯覺,這種錯覺到最后沖破我們的干預(yù)能力,往往會制造更大的麻煩或者傷害。
擺脫自圓其說的思維陷阱
人天生喜歡合理化。當我們接收到心目中錯誤答案的論據(jù)時,我們會天然地拒絕接受它。對于我們所無法接受的東西,我們會試圖將其扭曲成為我們所希望的那樣。例如: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當吃上葡萄時,又說,葡萄也沒那么酸嘛!認知失調(diào)會激發(fā)個體選擇性的信息搜索和對信息進行偏差性解釋。為了緩解認知失調(diào), 人們常常把一些既不能支持已有假設(shè), 也不能支持其它假設(shè)的模棱兩可的信息解釋為支持已有假設(shè)的論據(jù),從而產(chǎn)生“相關(guān)錯覺”,造成證實偏差。
“疑人偷斧”的故事便生動地描述了證實偏差、自圓其說的思維陷阱。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各種觀念的形成也都受著這種傾向的影響,從而形成各種偏見。只有有勇氣逃脫自圓其說的陷阱才能摒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