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別克·熱合木都拉,趙雅琴,吾買爾·阿布力孜,邱遠金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藥民族藥研究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新疆中藥民族藥資源重點研究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開展維吾爾族醫學(簡稱維吾爾醫)常用藥材的植物資源考證研究是促進維吾爾醫藥學發展與提升維吾爾民族醫藥文化的迫切需要。目前,維吾爾醫藥材資源及種質鑒定等存在疑議和誤區,相關從業人員使用的維吾爾藥材沒有統一名稱。雖然,目前已有多個維吾爾藥藥材規范標準,但維吾爾醫臨床常用藥材夏合坦然等尚未被標準收載,存在“同物異名”的問題。
夏合坦然是維吾爾醫中常用藥材品種之一,最初以阿拉伯文、波斯文、烏爾都文等多種語言文字進行描述記載,各類書籍中都以音譯,所收錄的名稱存在很大差異。如《回回藥方》卷三十六中夏合坦然有沙亦他刺只、失他刺知、撒他剌、撒忒剌、沙他刺只、失答刺只、折答刺、失答那知、失答蘭只、撤的刺、撒荅剌等多種名稱。在該書考釋中,共計提到此藥材76處,其中有68處記載為血根草或延胡索,由印度進口的稱為印度血根草[1]。 約在公元1010年,中亞人阿維森納所著《醫典》中將其稱為Xahtrej,并記載其以綠、鮮、苦者為佳品,屬性為一級寒、三級干。公元1868年,阿富汗人米爾·穆罕默德·玉蘇因所著《藥物大全》中將其稱為Xahtare,書中記載該品種為常見植物,分2種:一種葉小,似芫荽,花似香堇ViolaodorataL.;一種葉深綠色,花白色,味苦、澀,葉比其他部分效果佳,以鮮、綠、苦者為佳品。《拜地依藥書》中以音譯為夏臺熱吉、夏塔熱等[2]。1964年,喀什市維吾爾醫醫院《維吾爾醫常用藥材》中稱其為Xatre,中文名稱為爵床(香蘇),拉丁名為Justicaprocumbens(Gardenialatifolia) L.,對其描述與《藥物大全》相似。1982年,前蘇聯И.И.依柯洛莫夫等烏茲別克文《醫典》中仍稱其為Xahtrej,拉丁名為FumariaofficinalisL.。1984年,巴基斯坦人艾肯木·穆孜瓦爾·玉蘇因·艾斯瓦尼所著《藥物志》中將其稱為Pitpaptre,英文名為Fumaria,阿拉伯語名為Xahtrej,波斯語名為Xahtare 。1987年,阿布都里米提·玉蘇甫·阿吉等所著《維吾爾醫制劑學與復方學》中稱其為Xahtre,中文名為蘭堇,阿拉伯語名為Xahtere,拉丁名為F.officinalisL.[3]。
SZ61型體視顯微鏡(奧林巴斯株式會社);BX51型倒置顯微鏡(奧林巴斯株式會社);C11440-22C型風冷式高分辨X射線探測器(濱松光子學株式會社)。DNA提取試劑盒[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Taq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Master Mix(北京艾德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具有代表性的維吾爾醫醫院及維吾爾飲片企業中收集到6批次的藥材樣品,其中5個批次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藥民族藥研究所凱撒·蘇來曼研究員鑒定為地錦草,另一批次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藥民族藥研究所樊叢照副研究員采集鑒定為煙堇(表1)。

表1 夏合坦然樣品信息
樣品中除資源普查收集的原植物標本外都為待加工藥材樣品,因此無法得到植物全株完整形態和結構。
依據《中國植物志》《新疆植物志》中的經典植物外觀形態特點,采用體視顯微鏡對植物根、莖、葉、花、蒴果及種子等植物外形進行觀察。
從觀察結果看,根據植物形態差異可將樣品分為2類。第一類為AK、DO、KR、DA、AN,其特征為:葉片正面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被疏柔毛,橢圓形,長10 mm、寬5 mm,頂端略圓,底部略漸變狹斜,中部以上邊緣有鋸齒,葉柄較短,長2 mm;蒴果直徑約2 mm,三棱卵球形,有明顯的3個分裂分果;種子直徑約1 mm,三棱卵球形,灰色(圖1)。這些形態特征及主要結構組成與大戟科大戟屬植物較為一致,因此這5種植物歸屬為大戟科。第二類為XA,與其他樣不同品,葉片長1.5 cm,回羽狀分裂結構,葉柄的基部有短柄,有2~3 mm果序,堅果,近球形,直徑1.5~2.0 mm,表面有皺紋,果梗長為3~4 mm,與罌粟科煙堇屬植物的形態特征表現及主要結構更為相近,歸為第二類(圖2)。

注:A.葉片;B.果實;C.種子。圖1 第一類樣品的葉片、果實、種子形態結構

注:A.葉片;B.果實。圖2 第二類樣品葉片和果實形態結構
藥材粉碎,過80目篩,取粉末適量放于潔凈的載玻片上,用水合氯醛加熱進行透化處理,重復3次后甘油封片。于顯微鏡下觀察,AK、DO、KR、DA、AN樣品顏色均為綠色或綠褐色,葉表皮細胞外壁成突起狀,葉肉組織、細脈末端周圍的細胞放射狀排列,最外層表皮細胞為類圓形,皮層較寬,形成層明顯,木質部較寬,呈環帶狀,導管呈放射狀徑向排列,纖維較多而氣孔較少(圖3)。其顯微構造及粉末特征與大戟科植物較為接近。XA最外層表皮細胞為類長方形,皮層不明顯或無,木質部導管呈輻射狀排列,莖表皮細胞明顯大于前5種樣品莖表皮細胞,氣孔較明顯有木薄壁細胞及較多的纖維,可見莖表皮細胞及淡黃綠色氣孔,氣孔結構較稀疏,多為長橢圓形(圖4)。其顯微構造及粉末特征與罌粟科植物的較為接近。

注:A.表皮細胞;B.木質部;C.導管。圖3 第一類樣品粉末顯微鑒別照片

注:A.表皮細胞;B.導管;C.莖表皮細胞;D.纖維。圖4 第二類樣品粉末顯微鑒別照片
采用同步輻射硬X射線技術結合同軸相襯成像法、相位恢復算法及計算機斷面層檢查(CT)重構技術,實現夏合坦然藥材的微米級分辨率的無損三維原位結構的鑒定。
AK、DO、KR、DA、AN樣品的微觀特性結構構造中根莖表現為導管微管束的微觀形態、纖維束、淀粉粒等結構也清晰可見;莖節內部有導管束、纖維束和圓形薄壁細胞分布;種皮包裹單個種子三棱狀,油管集中分布在種子周邊,內含胚囊及胚芽呈現環狀分布等(圖5)。XA藥材樣品根莖導管的微觀形貌和導管細胞壁增厚形成的微管束、木栓纖維束、淀粉粒等清晰可見;莖節橫切致密纖維束有環狀分布,有多個微導管束,在子午面和冠狀面中也有大量纖維束和圓形薄壁細胞縱向分布;種子胚組織細胞形態、外胚乳組織細胞形態、淀粉類結構等清晰可見,中心部位有集中的胚芽結構(圖6)。

注:A.根基;B.莖節;C果實;下同。圖5 第一類植物根莖、莖節、果實成像照片

圖6 第二類植物根莖、莖節、果實成像照片
稱取干燥藥材樣品30 mg,用DNA提取研磨儀1000 r·min-1研磨,根據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提取,提取后產物置于-20 ℃條件下保存,用于目標序列的擴增。實驗選用葉綠體片段psbA-trnH進行擴散。利用fwdPA、revTH的通用引物在Bio-Rad PCR儀中進行樣品PCR擴增,反應體系25 μL(包括2×TaqPCR Master Mix 12.5 μL,2.5 μmol·L-1引物各1 μL,樣品總DNA 2 μL,ddH2O 8.5 μL)。psbA-trnH序列擴增程序:95 ℃預變性5 min;94 ℃變性1 min,55 ℃退火1 min,72 ℃延伸1.5 min,30個循環;72 ℃延伸7 min;12 ℃保存。
綜合收集到的藥材葉綠體序列在基原植物GenBank數據庫中Blast鑒定得到了有效的鑒定結果。AK、DO、KR、DA、AN樣品與大戟科大戟屬植物地錦草EuphorbiahumifusaWilld.的相似度為99%;而XA與罌粟科煙堇屬植物煙堇F.vaillantiiLoisel.的相似度為96%。
結合多種鑒別鑒定方法得出的結果,獲得了2種不同類型的植物種類。一種為大戟科植物地錦草E.humifusaWilld.,另一種為罌粟科植物煙堇F.vaillantiiLoisel.。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2015年版記載,地錦草能夠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退黃,用于痢疾、泄瀉、咯血等[4]。維吾爾醫藥中地錦草藥材既沒有應用歷史,也沒有文獻史料的記載。煙堇雖不是《中國藥典》2015年版收載品種,但在維吾爾醫中較為常用。《中華本草》維吾爾藥卷中記載其用于清血生寒、純化異常血液質、祛風止癢、清熱退燒、通便通尿,主治熱性或血液質性疾病,如梅毒,皮膚痰癢,各種粒瘡、濕疹和皮癬[5]。
黃輝等[2]對維吾爾藥用同科同屬植物歐煙堇進行文獻綜述,指出地錦草是歐煙堇的誤用品,但并未對實物樣本進行研究。陳燕等[6]在對維吾爾藥歐煙堇與其誤用品地錦草的生藥學鑒別中分別采用性狀、顯微與理化鑒別方法進行簡單的比較,但沒有對實際中應用的植物藥材和基原歸屬開展深入研究和闡述。雖然煙堇和歐煙堇都為煙堇屬不同種的植物,可否互用有待進一步驗證。本研究結合傳統經驗與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夏合坦然進行了溯源考證和基原鑒別,為今后該藥材資源的規范化種植栽培和可持續利用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