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燕,范智毅,劉志輝*
1.南京中醫藥大學 附屬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9;2.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9
益氣活血方來源于江蘇省中醫院,由黃芪、炙黃芪、黨參、麥冬、五味子等中藥組成,具有益氣養陰、涼血散瘀的功效。該方在心內科門診已使用多年,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組方,不含具有毒性的中藥、無配伍禁忌、無藥味超量,若按傳統工藝制備,申報醫療機構制劑則可以免藥效、毒理和臨床研究資料[1]。本研究采用正交試驗法對益氣活血方進行水提取工藝優選,為其研究、開發及申報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備案提供理論依據。
KQ-1000E型醫用超聲波清洗儀(昆山市超聲儀器公司);e2695-2998型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Waters公司);Alltech-ELSD 2000型蒸發光散射檢測器(美國Alltech公司);WSK-A型自動空氣發生器(天津市津分分析儀器制造有限公司);AR2140型電子分析天平(美國Ohaus公司)。
黃芪甲苷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781-201213);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對照品(南京寧歧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批號:150326);乙腈、甲醇(色譜級,Merck公司);甲酸(色譜級,ROE Scientific Inc);水為超純水;正丁醇和氨水為分析純。
處方飲片均來自江蘇省中醫院藥學部,由顧和亞主任中藥師鑒定,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
2.1.1色譜條件 Hedera C18ODS-2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乙腈-水(32∶68);流速:1.0 mL·min-1;柱溫:30 ℃;進樣量:10 μL;漂移管溫度:103 ℃;載氣流量:2.7 L·min-1[2-3]。
2.1.2溶液的制備 對照品溶液制備:精密稱取黃芪甲苷對照品適量于量瓶中,以甲醇定容,得質量濃度為1.051 mg·mL-1的對照品溶液。
供試品溶液制備:量取益氣活血方水提液30 mL,每次加入水飽和正丁醇溶液30 mL萃取,共4次。每次以40 mL氨試液充分洗滌合并得正丁醇液,共洗滌2次后,棄氨試液,取正丁醇液于水浴蒸干,甲醇溶解殘渣,定容于10 mL量瓶中,取續濾液。
陰性樣品溶液制備:取缺黃芪/炙黃芪陰性制劑,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操作,即得[4-6]。
2.1.3系統適用性試驗 分別吸取2.1.2項下各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按2.1.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得高效液相色譜-蒸發光散射檢測法(HPLC-ELSD)圖(圖1)。結果表明,益氣活血方供試品與對照品在相同保留時間處均有較大吸收,陰性無干擾。

注:A.對照品;B.供試品;C.陰性樣品;1.黃芪甲苷。圖1 益氣活血方黃芪甲苷色譜圖
2.1.4標準曲線 將黃芪甲苷對照品溶液,加甲醇稀釋至質量濃度分別為1 051.00、840.80、525.50、262.75、131.38、105.10 μg·mL-1,按2.1.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得回歸方程Y=1.694 1X+4.973 4(r=0.999 5)。結果表明,黃芪甲苷的檢測進樣量線性范圍為1.051~10.51 μg。
2.1.5精密度試驗 將質量濃度為262.75 μg·mL-1的黃芪甲苷對照品,按2.1.1項下條件進樣6次測定,以黃芪甲苷峰面積計,RSD為0.45%,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1.6穩定性試驗 取同一益氣活血方(批號:1607002)供試品溶液,按2.1.1項下條件,于供試品配制后0、2、4、6、8、12 h進樣,測定,結果以黃芪甲苷峰面積計,RSD為3.54%,表明該方法12 h內穩定性良好。
2.1.7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益氣活血方樣品(批號:1607002),共6份,依2.1.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1.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得黃芪甲苷平均質量分數為0.14 mg·g-1,RSD為4.92%(n=6),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1.8加樣回收試驗 取已知指標成分含量的益氣活血方樣品6份,并精密加入黃芪甲苷對照品適量,依2.1.2、2.1.1項下方法制備、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黃芪甲苷加樣回收率試驗結果(n=6)
2.2.1色譜條件 HederaC18ODS-2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A:乙腈,流動相B: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脫(0~10 min,10%~20%A;10~20 min,20%~30%A;20~25 min,30%A;25~27 min,30%~10%A;27~30 min,10%A);檢測波長為260 nm;流速為1.0 mL·min-1;柱溫為30 ℃;進樣量為10 μL[7-8]。
2.2.2溶液的制備 對照品溶液制備:精密稱定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對照品溶液,質量濃度為1.02 mg·mL-1。
供試品溶液制備:精密吸取益氣活血方水提液2 mL,置10 mL量瓶中,加入甲醇適量使溶解并定容,取續濾液,即得。
陰性樣品溶液制備:取缺黃芪/炙黃芪的陰性制劑,依“供試品溶液”方法制備缺黃芪/炙黃芪陰性溶液。
2.2.3系統適用性試驗 取上述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及陰性溶液,按2.2.1項下條件測定,結果見圖2。益氣活血方供試品與對照品在相同位置均有較大吸收,且陰性無雜質干擾。

注:A.對照品;B.供試品;C.陰性樣品;2.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圖2 益氣活血方中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色譜圖
2.2.4標準曲線 精密吸取上述對照品溶液,加甲醇稀釋成質量濃度分別為255.000、127.500、25.500、12.750、6.375、3.188、1.594 μg·mL-1的對照品溶液,按2.2.1項下條件測定,得回歸方程Y=23 473X+25 945(r=0.999 9)。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在0.016~2.550 μg·mL-1響應值與質量濃度之間線性關系良好。
2.2.5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25.5 μg·mL-1的對照品溶液,重復進樣6次,測定峰面積積分值,RSD為0.34%,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2.6穩定性試驗 取同一批益氣活血方樣品(批號:1607002),按2.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按2.2.1項下條件,分別于配制后0、2、4、6、8、12 h進樣,測定,結果以峰面積計RSD為0.54%,表明該方法12 h內穩定性良好。
2.2.7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益氣活血方樣品(批號:1607002)6份,按2.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進樣,測定,結果平均質量分數為0.13 mg·g-1,RSD=1.83%(n=6),表明該方法穩定性良好。
2.2.8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已知指標成分含量的益氣活血方樣品,共6份,精密加入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對照品適量,按2.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加樣回收率試驗結果(n=6)
精密吸取益氣活血方水提液樣品適量,置干燥的恒重蒸發皿中,水浴蒸干后,放入烘箱中,設定溫度為105 ℃,干燥3 h,取出后再于干燥器中冷卻20 min,精密稱定并按公式(1)計算。

(1)
影響水煎煮的因素有很多,如飲片大小、浸泡與否等,但主要影響因素還是提取次數、提取時間和加水量。
2.4.1提取次數的考察 按益氣活血處方稱取飲片共5份,分別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1 h,按提取次數為1、2、3、4、5次煎煮,每次1 h,濾過,濃縮,再加水定容至適量。按2.1~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測定、計算。結果見圖3。

圖3 益氣活血方提取次數與轉移率、出膏率關系
由圖3可知,煎煮液中黃芪甲苷的轉移率在煎煮3次后增加不明顯,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的轉移率在煎煮第1~4次間呈緩慢線性增加,兩者的轉移率在煎煮4次后均稍有降低;出膏率在煎煮2次后增加不明顯。
2.4.2提取時間的考察 按益氣活血處方稱取飲片5份,分別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1 h,按提取時間為0.5、1、1.5、2、2.5 h,分別提取1次,濾過,濃縮,再加水定容至適量。按2.1~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測定、計算。結果見圖4。

圖4 益氣活血方提取時間與轉移率、出膏率關系
由圖4可知,煎煮液中黃芪甲苷的轉移率在煎煮1.5 h后開始下降;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的轉移率及出膏率隨時間增加變化不明顯。
2.4.3加水量的考察 按處方稱取飲片5份,按加水量6、8、10、12、14倍分別加水,浸泡1 h,提取1次,每次1 h,濾過,濃縮,再加水定容至適量。按2.1~2.3項下方法分別制備供試品、測定、計算。結果見圖5。

圖5 益氣活血方加水量與轉移率、出膏率關系
由圖5可知,煎煮液中黃芪甲苷的轉移率在加入10倍水的條件下增加明顯,加入12、14倍水轉移率差別不大;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的轉移率在加入6、8、10倍水時變化不明顯,加入12倍水時稍有增加。出膏率的增加幅度較小。
2.5.1正交試驗設計 選擇提取時間(A)、提取次數(B)和加水量(C)為考察因素,平行操作條件下,以黃芪甲苷轉移率、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轉移率、出膏率為評價指標,按 L9(34)正交表設計試驗。
2.5.2水煎煮工藝因素水平的選擇 選用正交試驗表L9(34),見表3。

表3 益氣活血方水煎煮工藝因素水平
2.5.3水煎煮正交試驗結果 黃芪、炙黃芪為方中君藥,所占比例較大,將兩者主要有效成分設為主要指標,出膏率為次要指標。設黃芪甲苷轉移率權重為0.4,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轉移率權重為0.4,出膏率權重為0.2,結果見表4~5。
綜合得分=黃芪甲苷轉移率×0.4+
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轉移率×0.4+出膏率×0.2
(2)

表4 益氣活血方水煎煮工藝正交試驗設計及直觀分析

表5 益氣活血方水煎煮工藝正交方差分析
由表4可知,B對試驗結果影響較顯著。選擇的3個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由大到小順序為B>C>A,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 A2B3C3。由表5可知,B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C對結果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綜合考慮生產的各方面因素,確定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煎煮1 h為最佳提取工藝。
2.5.4水煎煮工藝驗證實驗 按益氣活血處方稱取3份與正交試驗相同批次的飲片,按優選的提取工藝參數進行煎煮,結果見表6。

表6 益氣活血方水煎煮工藝正交驗證實驗 %
所得結果與正交試驗結果最大值基本接近。可判斷,優選的工藝可行、穩定。
2.6.1傳統煎煮的方法 稱取益氣活血處方中各味飲片,平行5份,煎煮2次,第一煎加水500 mL浸泡1 h,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0.5 h,濾過;第二煎藥渣加水200 mL煎煮0.5 h,合并濾液備用。
2.6.2試驗方法與結果 按2.1~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測定、計算,試驗結果見表7。

表7 益氣活血方傳統煎煮法試驗結果 %
2.6.3傳統煎煮方法與優選工藝結果比較 將傳統煎煮方法與優選工藝結果比較,見圖6。

圖6 益氣活血方傳統煎煮法與優選工藝結果比較
由圖6可知,優選工藝煎煮液的出膏率及有效成分的轉移率均高于傳統煎煮方法,進一步驗證了優選工藝的可靠性。
黃芪、炙黃芪為方中君藥,所占比例較大,且補氣升陽作用明顯,與本方專于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相一致。故選取黃芪、炙黃芪主要成分作為考察指標。
在建立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HPLC時,曾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梯度洗脫方法,流動相A為乙腈,流動相B為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脫(0~20 min,20%~40%A;20~30 min,40%A),發現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與其他成分的分離并不理想。后改現用的梯度洗脫方法,可以較好地與其他組分分離。
益氣活血方已應用多年,臨床上患者使用的是中藥湯劑,其攜帶、貯存及服用不方便,劑量也不十分準確,因此,需進行劑型改進。以湯劑為基礎的內服制劑可有合劑、顆粒劑等多種口服劑型選擇。合劑保持了湯劑的用藥特點,但其攜帶、貯存不便。顆粒劑不僅具備湯劑相對用藥量大、起效迅速的特點,還具有攜帶、貯存運輸方便、穩定性好、服用量準確等諸多優點,也克服了膠囊劑和片劑載藥量相對有限、服用量達不到治療劑量的缺陷,因此,選擇了顆粒劑作為益氣活血方的劑型。顆粒劑的成型工藝及設備有多種,如濕法制粒、干法制粒、一步制粒法等。一步制粒是目前最常用的工藝方法,便于自動控制,生產環境更加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藥浸膏黏性大、成型困難等問題。后續按照優選工藝采用一步制粒法進行了3批中試研究,即加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濾液先減壓濃縮(70~75 ℃,-0.04~-0.08 MPa)至相對密度為1.20(60 ℃)左右,趁熱將甜菊素加入,備用。一步制粒前,將稠浸膏加純化水稀釋至相對密度為1.15~1.20(20 ℃)。制粒時,先將糊精吸入流化床中,設置進風溫度為90~100 ℃,待物料溫度達到70~80 ℃時,開始進液。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節進樣速度(80~150 r·min-1)、霧化壓力(1.5~2.0 kg·cm-2)、進風量(800~1800 m3·h-1)。進液結束后,70 ℃干燥約1 h。3批中試產品黃芪甲苷轉移率分別為40.49%、40.90%、41.16%,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轉移率分別為46.36%、41.82%、41.45%。本實驗優選的提取工藝,為益氣活血顆粒開發為醫療機構制劑提供了參考。
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多選取醫院臨床應用效果良好的處方研制,療效確切、使用方便、價格低廉,同時也能體現中醫藥特色治療優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2018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的“對醫療機構應用傳統工藝配制中藥制劑實施備案管理的公告(2018年第19號)”等相關法規及細則的出臺,將給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研制與開發帶來更多的激勵、機遇和挑戰[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