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強
(天津市交通科學研究院,天津300074)
伸縮縫是橋梁工程施工的最后工序,其質量管理應以結構耐久性和行車順適性為總體目標,優選原材料與施工隊伍,扎實落實首件制,以合理的施工組織,細化的過程控制,嚴格的現場檢測工作及量化指標對工程質量進行過程和成品驗收。
伸縮縫的施工單位應以班組為單位開展兩階段首件工程,并以3 道伸縮縫為宜。
1)第一階段按正常的土建施工分項工程首件制進行,要確定施工工藝和工法:首件驗收完成后編制形成施工作業指導書,并向各施工班組宣貫和交底。
2)第二階段為施工工藝標準穩定性評價階段,要在項目全線形成規范化的施工習慣和高質量的控制標準:在首件工程完成并逐步鋪開施工后,以完成總工程量的20%為節點,匯總相關過程檢測數據和問題,召開專題會進行工藝穩定性分析,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并整改落實。
參建各方應對首件過程中的切縫開槽、校正預埋筋、填塞梁縫、下縫安裝定位、混凝土澆筑以及養護等工序開展聯合驗收,以實測指標數據為依據,以過程問題處理確定標準,杜絕僅以最后成品評價作為首件而不注重過程的首件驗收方式。
具體施工工藝流程:伸縮縫現場調查和材料進場安排—伸縮裝置安裝施工準備工作—切割縫區、清理縫區—對預埋鋼筋修正—型鋼就位—以路面及兩端縫為基準將型鋼點焊定位—對直線度、平整度復查后加入分布筋,錨筋鋼筋與預埋鋼筋焊接—檢驗焊接點,對必要的點進行加固后布設面層鋼筋—澆灌過渡段混凝土—混凝土養護、開放交通—安裝橡膠止水帶。
3.2.1 原材料施工準備
原材料施工準備包括以下內容:
1)伸縮縫產品進場必須證件齊全,施工、監理、試驗檢測單位除了按規范要求進行檢測外,還需加強對外觀質量檢查,尤其是伸縮縫成品的各部件鋼材尺寸、構件的焊接質量、外觀質量缺陷等方面的檢查[1]。
2)伸縮裝置應預先在工廠進行拼裝保證與設計圖紙相吻合,核實無誤后應進行夾具固定保證其不變形,通過專用運輸車輛運抵施工現場。如伸縮縫較長時,可分階段組裝運輸至施工現場,但需保證在工廠試拼裝無誤。
3)伸縮裝置運抵施工現場為保障其不受風吹日曬,須采取上鋪下墊的措施確保其不受潮。
4)伸縮縫使用前應對檢查其是否變形,如發生變形必須進行更換。
3.2.2 切縫開槽
開槽時一定要先拉線測量劃線,以保證切縫順直,并確保切割至堅實的橋面整體化層(或梁頂混凝土)處,不允許槽口側面松散。
切槽檢驗標準:切槽后用3m 尺測量槽口兩側瀝青路面的平整度,確保3m 范圍內平整度不大于3mm,如瀝青路面平整度較差,應適當擴大切割范圍。
開槽后應將基面清理干凈,用強力吹風機或高壓水槍清除浮塵和雜物,混凝土面應作鑿毛處理,須清鑿至原梁體粗骨料。鑿除的廢料堆放寬度內必須鋪置彩條布,避免污染和破壞橋面,不得將廢料向梁縫、橋下或者其他紅線范圍內傾倒。伸縮縫位置梁端及蓋梁雜物需清理干凈并填塞泡沫板等措施保證其填塞密實。對于損壞的預埋鋼筋,應采取植筋進行處理,植筋打孔需采用干鉆法,鉆頭直徑小鋼筋設計1 個型號,吹干后用植筋膠包裹鋼筋,補植深度不小于15cm,補植后的鋼筋須請業主代表、監理人員共同驗看[2]。
3.2.3 伸縮縫的安裝與焊接
伸縮縫需按設計圖紙中要求,根據施工時的溫度計算伸縮縫型鋼的寬度,根據計算的伸縮縫型鋼寬度進行安裝和固定,當安裝伸縮裝置的溫度與設計圖紙規定不同時,應嚴格按照設計文件中各項安裝參數予以調整,并保證鋼筋連接質量。伸縮縫應充分利用已有預埋鋼筋,伸縮縫錨固環與梁板預埋筋須一一對應焊接并保證焊接質量。預埋筋少埋或嚴重錯位,應采取植筋或連接筋的方式規范進行處理。施工過程中應加強伸縮裝置型鋼的接縫位置,盡量遠離行車輪,同時加強焊接質量的控制,兩側型鋼固定后及時解除型鋼臨時鎖定夾具。過程須加強對植筋質量、焊接長度、焊縫質量等的檢查和返工力度。
伸縮縫安裝過程應采用穩定且不易變形的定位裝置進行定位;過程中注意隨時對標高進行復核調整,按照型鋼面略低于瀝青混凝土面1~1.5mm 控制;在焊接的同時,隨時用三米直尺、塞尺檢測異型鋼的平整度,平整度應控制在0~2mm。型鋼安裝完成后及時進行檢查,高差超限和型鋼面高于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必須進行返工處理。
3.2.4 澆筑混凝土
模板采用泡沫板、纖維板等,模板須堅固、嚴密,能確保在混凝土振搗時不出現移動并能防止啥漿流入伸縮縫內,以免影響伸縮;為防止混凝土從上部縫口進入型鋼內側溝槽內,型鋼的上面必須要用膠布封好。
伸縮縫混凝土澆筑前,鋼筋應焊接完畢后,應對槽口進行清掃并沖洗干凈,保持界面濕潤。經監理和業主檢查同意并存留現場驗收影像資料后才能澆筑混凝土。填槽應使用鋼纖維混凝土,監理及檢測中心應嚴格控制鋼纖維摻量和型號,并加強混凝土的收縮控制。對于遠距離運輸的混凝土,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遠運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混凝土澆筑前,必須在緊靠兩側瀝青混凝土面上貼膠帶,以防污染瀝青路面,一旦有污染應立即清除。嚴格控制角隅周圍的混凝土澆筑,保證振搗密實;監理應落實全過程旁站。
加強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鋼纖維混凝土拌和物抽樣檢驗項目應包括坍落度、坍落度經時損失、凝結時間、離析、泌水、保水性、鋼纖維體積率。坍落度、離析、泌水和保水性應在攪拌地點和澆筑地點分別取樣檢驗;鋼纖維體積率應在澆筑地點取樣檢驗。坍落度、離析、保水性、鋼纖維體積率每工作班應至少檢驗2 次,凝結時間和坍落度經時損失應24h 檢驗一次。應按照相關規范要求,澆筑混凝土時每一臺班應制作不少于3 組混凝土試件,杜絕在拌和站取樣。其中1 組用于7d 的同條件養護,7d 同條件養護和28d 標準養護試件必須滿足設計要求。7d 同條件養護試件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開放交通。
伸縮縫處臨時封閉填筑質量是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平整度的重要保障。橋面移交路面單位前,由業主協調土建或路面施工單位將伸縮縫處采用低標號水泥混凝土進行臨時封閉,并提倡將其納入工序驗收范圍,封閉的混凝土面層標高要求與橋面整體化層持平,力戒高出(或低于)橋面。鋪筑瀝青混凝土應時保持連續作業,在伸縮縫兩邊各20m 范圍內不能停機,以免因機器停止、起動影響伸縮縫周圍的平整度,從而影響伸縮縫的安裝質量。
開槽后(伸縮縫安裝前)驗收,檢查預埋鋼筋數量、槽內清理情況等,用3m 直尺跨槽口檢測平整度。伸縮縫安裝后(澆筑混凝土前)驗收,檢測平整度(伸縮縫型鋼面與瀝青面高差)、縫寬、植筋質量、焊縫質量、安裝質量等(大型伸縮縫應按規范或設計要求開展相關檢測工作),不合格必須進行調整,否則不得澆筑混凝土。
混凝土澆筑時的縱橋向平整度施工控制、檢驗及混凝土初凝前的伸縮縫兩側的橫橋向平整度修整檢驗要認真開展,混凝土澆筑后、養護覆蓋前,應完成平整度檢測并進行記錄,對不合格的應堅決返工處理。
4.2.1 縱橋向平整度
每一道伸縮縫的縱橋向平整度采用三米直尺對行車道和應急車道輪跡帶位置進行跨縫檢驗(每條行車道2 個輪跡帶各測約33.3cm,每條應急車道測約33.3cm),每約33.3cm 測2個數據(縫左右兩側各測1 個最大值),以≤3mm 為合格標準,對于單道伸縮縫測點合格率低于80%(半幅兩車道檢測10 個點、2 個點以上超限;半幅三車道檢14 個點,3 個點以上超限),應進行返工處理。
4.2.2 與橋面高差
每一道伸縮縫與橋面高差(相鄰板高差)采用三米直尺對折檢驗(不跨縫,檢測輪跡帶位置,每條行車道2 個輪跡帶在伸縮縫兩側各測一尺,每條應急車道在伸縮縫兩側各測約33.3cm),每33.3cm 測一個數據(瀝青與混凝土相接處高差最大值),以≤2mm 為合格標準,對于單道伸縮縫測點合格率低于80%(半幅兩車道檢測10 個點、2 個點以上超限;半幅三車道檢14 個點,3 個點以上超限),應進行處理直至合格。行車過縫有明顯跳車的,應加強檢測,必要時進行返工處理。
對伸縮縫出現阻塞、滲漏、積水、變形、開裂現象,不符合要求時必須進行整修或返工;對于混凝土強度不合格、混凝土開裂嚴重、伸縮縫變形、伸縮縫功能失效等問題必須進行返工處理。由總監辦牽頭做好伸縮縫的過程聯合驗收、檢測并存留影像資料,對每一道伸縮縫建立實體工程合格率和返工臺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