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明
(武漢市蔡甸區消防救援大隊,武漢430100)
建筑外墻保溫系統是一種建筑保溫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采用保溫技術與材料對建筑外部構建保溫系統,不僅可以提高保溫效率,還可以對整套系統的應用成本進行控制。在現階段的外墻保溫系統中,主要采用混凝土復合保溫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玻璃棉以及巖棉等材料。但是外墻保溫技術也存在一些缺點,例如,在工程項目建造與施工過程中,由于大部分保溫材料暴露在室外,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因此,選擇材料時要綜合分析各類材料的防火性能與質量影響因素[1]。
外墻保溫系統在西方國家已經應用多年,相關系統技術比較成熟。根據統計結果可知,在當前外墻保溫材料市場中,EPS 保溫板的市場份額約為82%;巖棉系統與保溫份額約為4%。我國在對保溫材料進行選擇時,仍然將易燃可燃的有機保溫材料作為外墻保溫主要材料,當建筑發生火災時,會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2]。
進行建筑工程項目的外墻保溫系統施工時,不同保溫材料需要選擇相應的保溫系統,以EPS 保溫板為例,當前的普遍施工方式為薄抹灰,這種技術方式的防火性能較低,存在較大的火災風險,當發生火災事故時,有機保溫板燃燒的火焰與毒氣會對逃生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此外,在多數公共建筑中,在使用有機保溫材料時缺乏防火隔離措施,火災發生時,有機保溫板與幕墻之間存在很大的空腔,導致墻體與保溫板之間形成煙囪效應,進而加快火勢的蔓延速度[3]。
基于上述問題,為提升建筑外墻的防火性能,首先要科學布置外墻保溫系統,避免施工中造成的火災隱患,具體從以下方面展開:
1)結合建筑項目外墻的實際情況選擇保溫材料,并且根據保溫材料的種類選定契合的施工技術,例如,剛建成的建筑宜選擇能夠滿足建筑外墻保溫系統阻隔火焰傳播能力需求的保溫材料,在選定施工材料后,還要針對建筑的防火性能展開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布置相應的防火措施,兼顧外墻保溫系統的保溫與防火性能[4]。
2)針對已經使用可燃性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建筑,需要將防范火焰傳播作為保溫系統的構建重點,例如,以建筑構造為基礎對豎向與橫向的分隔工作進行調整優化。
3)針對建筑火焰的傳播特點進行研究,提前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實現與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合理分隔,這樣可以抑制火災隱患的進一步蔓延。此外,為提升外墻保溫系統的應用質量,還要對其外表層進行防護處理,例如,采用水泥砂漿對外表層進行涂抹,強化建筑工程的整體防火性能。
在當前的保溫材料市場中,可以將其分為有機保溫材料與無機保溫材料,其中,有機保溫材料主要有擠塑板、聚苯板、酚醛樹脂、聚氨酯泡沫等;無機保溫材料主要有加氣混凝土、石棉、泡沫玻璃以及泡沫混凝土等,各類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防火性能具體如表1 所示。
根據表1 數據可以看出,無機保溫材料具有導熱系數低于抗火性能強的特點,而且實踐應用中能夠體現出良好的防火性能。但是無機保溫材料中泡沫玻璃的應用成本較高,無法在建筑工程中大批量使用,同時,巖棉、石棉以及礦棉等纖維保溫材料雖然防火性能好且成本低,但是會造成環境污染,對人體生命安全造成傷害,因此也不宜作為外墻保溫材料。在有機材料中,聚氨酯硬泡塑料與酚醛樹脂泡沫雖然防火性能良好,但是應用成本較高,為改善有機保溫材料的應用性價比,應選擇EPS 板,并且持續對該類材料的阻燃、抑煙、抗火性能進行提升,以此提升外墻保溫材料的應用價值。

表1 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防火性能
綜上所述,建筑外墻保溫系統的構建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綜合質量。然而,選擇建筑外墻保溫材料時,需要對項目的防火性能進行分析,同時對各類保溫材料進行對比,這樣才能兼顧建筑外部防火。本文對建筑外墻保溫材料防火性能的分析與選型展開研究,從消防安全監管的視角出發,對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防火性能展開分析,首先介紹建筑外墻的外保溫系統;其次指出建筑外墻保溫系統防火安全性能的影響因素,具體為保溫材料與保溫系統;最后提出建筑外墻保溫系統與材料的選用策略,具體為科學布置外墻保溫系統,合理選擇外墻保溫材料,以此來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防火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