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鐘強華 邵 強 劉松巖 崔 璽 呂 立
(第一作者系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020年8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指明了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方向。“十四五”國家經濟將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數字經濟也將成為發展的新引擎。北京公交作為首都最大的地面公共交通運輸企業,迫切需要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企業管理效能、提升企業服務水平。按照中央、北京市明確的數字化發展新方向,北京公交集團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逐步成熟,為北京公交集團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基礎。
北京公交集團迫切需要從信息化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基礎能力,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深度開發,為企業和諧、安全運行,打造成為優秀的“城市客運出行綜合服務商”提供堅實的數字化、智能化保障。基于此,關于城市公交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思考如下。
(1)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頂層設計及總體規劃工作。結合北京公交集團企業運行狀況,對標兄弟城市先進經驗,運用數字化前沿技術和數字化架構理念,量身打造業務數字化轉型升級規劃,開展深入細致的業務流程規劃及設計,梳理應用架構、數據架構、技術架構,完成數字化治理機制總體設計和數據治理機制設計,指導北京公交數字化轉型升級路徑和項目群任務。
(2)同步強化業務管理的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轉型升級理念為指引,描繪企業運行、業務功能、流程、組織架構,形成企業核心業務人、車、線、站的有效互動,實現業務與技術的“雙輪驅動”、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數字孿生”,為北京公交集團未來5-10年持續開展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打牢根基。
(3)開展信息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數字化轉型升級、數字化治理管理人才,梳理總結并形成適用于公交企業運行特點的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治理的經驗和方法。
打造“云平臺、數據湖”兩大基礎底座,提高計算、存儲、網絡底層資源的易擴容和高穩定性,支撐業務應用開發、數據共享服務和展示。
(1)建設適合企業的云基礎平臺。為北京公交集團提供計算資源池和數據存儲池,實現計算、存儲、網絡底層資源的易擴容和高穩定性,實現高速可用的網絡接入帶寬、安全可靠的機房環境、完善的服務器托管運維服務。最終將云平臺打造成所有數據都能接入處理支撐、所有應用都能計算部署、所有車輛及設備都能智能連接的公交云大腦。
(2)推進數據湖建設。構建向上支撐業務應用開發、數據共享服務和展示,向下依托數字化云平臺的計算和存儲能力,形成強大的數據中臺體系,實現數據集成能力、分析能力、共享能力、展示能力的提升,應用的敏捷開發、快速部署和功能組件復用,為數據的融合、貫通提供支撐,為未來發展打好基礎。最終實現北京公交人、車、線、站、能源、物資等核心生產要素數據的輸入、處理、輸出(I-P-O)數字化處理與應用能力。
采用物聯網、5G、人臉識別、視頻識別、RFID、邊緣計算等新技術,進行新一代數字化車載、場站系統設備和移動化應用終端的規劃設計,實現對人、車、站的感知。以智能化、一體化、數字化和高度集成化為目標,提升新一代車載信息化設備設施的技術性能,提高前端存儲和計算能力,提升車輛各種數據的采集能力、存儲和計算能力、集成能力,將人員感知技術與車輛、場站感知技術相匹配,實現管理終端對人員操作行為、車輛狀態及場站設備的實時監控、行為分析及運維預警。結合人臉視頻識別、視頻動態監測、RFID等新技術,研究確定新的公交場站與中途站信息系統與設備架構,提升數據接入采集與處理能力、數據傳輸與存儲能力、聯動控制能力、狀態監控與遠程管理和運維能力。
提升“網絡通信能力、信息安全能力、數據治理能力、運維管控能力”四大信息基礎能力,有力支撐信息化業務高效開展。
(1)網絡通信能力。提升網絡與通信能力,實現網絡配置的精細化管理和網絡通信資源臺賬的智能化管理。
(2)信息安全能力。加強基于數字化云平臺架構下的信息安全能力建設,從物理和環境安全、運行安全、通信安全、系統開發和維護、系統訪問控制管理、信息資產管理、網絡安全策略以及人員安全管理等方面完善公交集團網絡安全制度體系,從云平臺安全管理、服務器及終端的安全防護管理、車聯網安全管理、漏洞管理、基線配置管理、安全審計管理、日志收集管理、人員的上網行為管理、安全事件應急響應等方面完善信息安全運營能力建設。
(3)數據治理能力。加強基于數字化云平臺架構下的數據治理能力提升,健全完善北京公交數據管理體系和制度,推進數據資源互聯互通共享,實現數據資源統一采集、處理、存儲與共享,自動訂閱、監控與可視化管理,建立業務數據標準和質量規則,加強數據監控管理,提升數據資產價值和數據應用服務能力。
(4)運維管控能力。以打造基于“5G+物聯網”時代的高效自動化運維體系為目標,建設“監控/維護平臺”“使用分析平臺”“問題處理平臺”三個平臺,服務于企業核心業務的信息化設備,適應企業多元化信息系統運維管理。
圍繞“智能運營生產、智能安全管理、智能客戶服務、智能資產資源管理、智能經營管理”五大業務應用領域,完成關鍵業務系統的數字化升級,強化系統融合程度與協同聯動性,提升系統應用效果和效益,形成運營、管理、決策一張圖的綜合展現平臺。
(1)運營生產數字化。建立線網管理、運營調度、搶修保修和能源管理一體化的智能運營生產業務系統,實現基于“一張圖”基礎上的線網規劃調整和線網數據管理、運營和搶修車輛統一監控與調度指揮、車輛中途事件的接收與處理、車輛維修全過程管理、車輛能源與能耗管理,實現“一車一時一狀態”管理目標。
(2)安全管理數字化。一是在車輛安全方面,通過對車輛數據的挖掘,對車輛進行風險綜合評判預測,實現對車輛的健康監測,實施預防性、隱患排查式維修方式,降低車輛故障率,提升運營效率。二是在行車安全方面,建立駕駛員的智能管理,對駕駛員行為進行實時監測,實現對駕駛員異常行為的早發現、早干預,確保駕駛員規范駕駛、平穩服務。三是在安保與應急管理方面,整合多維度數據,建立相應的分析預測模型,實現從“事后能夠快速處置”向“事前可以及時預警”的轉變。
(3)客戶服務數字化。對內構建并完善客戶服務熱線大業務平臺,提高辦公效率。對外提升“北京公交”APP等新媒體服務能力,優化和豐富出行功能,增強APP的實用性和智能化,推進互聯互通,提升跨城服務能力,方便各地市民公交出行,提高乘客服務水平。
(4)資產資源管理數字化。按照“資產全感知、物資全管控、資源全掌握”理念,充分利用底層數據資源和各類終端感知設備,整合北京公交各類資產資源,實現企業資源數據全面共享和合理調配,提升資產有效利用率。
(5)經營管理數字化。建設適應企業發展的數字化辦公自動化平臺、財務管理平臺、人力資源管理平臺、集中采購管理平臺,實現貫穿企業經營管理的全方位數字化、智能化管控。
實現PC端、移動端、指揮中心大屏端等多終端、多頁面的統一的一體化數據和狀態可視化展示,實現管理的數據可視化展現,對數據的規范化生產和管理的監控以及對網絡安全態勢的實時監控。
北京公交數字化轉型升級工作標準高、任務重,為確保順利實現任務目標,必須進行統一規劃,對現有業務系統使用現狀進行認真分析,結合新技術、新要求,規范業務流程,規劃業務場景,設計業務架構,有步驟、按計劃、有策略地分步推進實施。
通盤考慮數字化信息架構、信息建設的系統性一體化布局,形成服務架構規劃、網絡規劃到終端設備能力、數據計算存儲能力、上層業務應用設計的系統整體布局,避免出現信息和數據“孤島”、應用“煙囪”,同時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信息系統和設備設施,集合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需求,充分挖掘現有設備潛能,能用盡用、利舊創新、避免浪費。
數字化轉型升級不只是技術層面的發展,還需業務管理在數字化理念下的轉型升級和開拓創新,只有實現信息技術和業務管理的雙輪驅動,才能協同配合、同步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之路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業務轉型發展的同時,業務需求也會更加豐富和多元,因此也要求相關應用系統的開發過程不應是傳統的瀑布式模型,而是要在一定的基礎底座能力和架構基礎上,以敏捷開發和快速迭代的方式迅速呈現。
近年來,北京公交各業務廣泛覆蓋信息化應用,目前存在的數據碎片化、標準不統一、共享不充分等數據管理問題,已影響到后期數據匯總分析和決策,急需通過數據治理和信息系統架構調整,重構數據管理模型,建立主數據系統,實現數據統一管理、統一接收、統一處理、統一共享,打通各業務域之間的數據,同時利用數學模型和云平臺的存儲計算能力,實現對數據的深度挖掘應用。
安全無小事,在數字化升級發展過程中,更要全力以赴確保信息安全萬無一失,以國家網絡安全法及等保2.0相關制度為指引,開展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及信息安全管控工作,強化網絡、系統開發及應用中的風險防控,加強對終端安全、應用安全、云平臺安全、網絡安全、網絡監測等方面的監控和管理。
利用圖形化、可視化的顯示處理技術和設計交互語言,以及移動化和觸控化設備的交互能力,通過人臉識別、AR/VR等新技術,按照場景化、角色化和流程化設計理念,提升人機交互的親和力,增強用戶體驗,提升操作和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