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琪,沈 靜,程 航
(揚州市職業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9)
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件中將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將來職業教育將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由此可見,在三教改革中,高職院校應以課程教學為重點,以課程建設為建設點。
《工程材料及熱加工》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授課對象包括機械類、機電類和汽車類的在校生。由于該課程的知識體系、理論知識的龐大使學生學習有一定的困難,該課程在學校教學和企業崗位培訓中均存在突出的問題。在授課的過程中反復強調材料的相關知識和理論,學生反應過程枯燥乏味,久而久之降低了學習的興趣,所以本文將針對《工程材料及熱加工》這門課程進行教學探索,力求能提高教學質量。
工程材料的相關知識包括了工程材料的發展,材料的組織成分晶體結構,鐵碳相圖的應用和熱處理知識的掌握以及其他常用工程材料的相關知識等。材料是機械加工件的載體和基礎,材料科學也是自然科學的基石。如何去選擇材料以及后續的工藝,對產品的功能、造價都影響重大,本文將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探索。
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課程內容大部分是材料學,也涉及一定物理學、化學、以及學科相關的機械知識,這其中部分知識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比較晦澀難懂,特別對于一些單招的學生更是一種挑戰。想要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應該要去優化教學內容,將課程內容項目化。教師將根據學生的具體的學習水平設置不同的任務,根據學生的水平通過發放不同的任務使其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之中,從而在教學內容上做到因材施教,教材上也應該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對接職業的標準和規范,引入企業具體的生產的案例,教材宜采用活頁式或者工作手冊式,新形態一體化的形式。
在現在的傳統教學模式之中,教師采用的方式一般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由于理論知識繁多和枯燥會導致學生在被動接收的過程中失去興趣,而且由于部分知識涉及熱處理的高溫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很難在課堂演示,導致課程比較乏味枯燥。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學會利用行為導向法。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教學改革深入施行下被提出并且得以廣泛應用的一種創新、高效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以實踐行動為驅使,在充分尊重學生教學主體位置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讓學生在積極的思考、探索以及實踐中深入知識的學習,從而同時提升學生的理論基礎以及實踐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1]。當教學的主體改換為學生,通過引入具體的實踐活動或者在教學中模擬工作時出現的困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應的知識,應用知識去克服困難,在困難解決后,不僅能夠獲得相應知識,而且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在崗位中以任務為主導,將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力互相融合。
工程材料在加工制造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科學選材,選擇合理的熱處理方式對加工零件的成本和使用壽命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可以走出實驗室,教師不妨帶著學生去相關企業實地看看,充分利用企業的相關資源,通過參觀實際生產過程去了解不同熱處理的工藝操作,不同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和加工成本。此時輔佐教師的講解,不僅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還可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將知識得以運用。部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進行實操,鞏固所學的知識。在實踐結束后教師應該組織相關討論,對最優的熱處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理解,針對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通過討論碰撞出知識的火花,達到校企“雙元”育人的目的。
早在教育部2016 年印發的《教育信息“十三五”規劃》就提出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2]。最近兩年疫情的影響使得目前線上教學大面積普及,互聯網也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界限,資源豐富,展現形式多樣,也能解決教學內容部分滯后的問題,通過實踐可以看出可以明顯提升教學效果。筆者就充分利用了校級在線開放課程,各種平臺小視頻等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展現了金屬材料中抽象的知識點,這是學生在校期間和生活中不易接觸到的,實際生產設計產品時候可能會忽視的問題。通過學生的反饋效果較好。互聯網的資源共享也能夠有效地解決課程教材配套資源更新滯后的問題,與時俱進。通過網絡平臺,學生可以隨時登陸查看,反復研究、分析、回放,可隨時隨地學習。
教師在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通過深挖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其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去掌握學生意識教育的主動權;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保持正向的價值取向,發揮積極、正向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吸收正能量[3]。教師應該真正做到講理論接地氣,讓基本原理變成生動道理,讓道理充分地結合生活,盡量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加深知識的記憶點,將思政內容采用一些啟發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教學方法融入其中,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由小見大從工程材料及熱處理所涉專業、行業、文化、歷史等角度,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學生對于這些相關知識,都表現出非常大的興趣。
通過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內容、教學方式和思政融入等進行有效的設計,期待能夠實現課程教學的高效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期待學生能在學習中更好更高效地理解學科的知識要點,提高技能水平,提高就業競爭力,適應崗位的需求,解決企業用人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