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翠芝 楊敏
壽光市人民醫院血液透析室 262700
通信作者:趙翠芝,Email:zehh4459233@126.com
伴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飲食結構及習慣的改變,急性胰腺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甚至有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還會發展成重癥急性胰腺炎[1]。重癥急性胰腺炎疾病具有進展快、起病急且病情重的特點,還伴有體內多個器官功能障礙,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還有極高的病死率[2]。本院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護理,獲得理想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在本院治療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96 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8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22 例;年齡范圍為28~70 歲,年齡(50.7±12.3)歲。研究組男27 例,女21 例;年齡范圍為29~72 歲,年齡(53.8±13.4)歲。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時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通過臨床檢查,發病機制符合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3)應用非手術治療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4)APACHEII 評分>8 分,Ranson 評分>3 分;(5)發病時間≤24 h。排除標準:(1)外科手術患者;(2)輕癥胰腺炎患者;(3)其他急腹癥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需要按照醫生的指示進行具體護理內容。研究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內容如下。(1)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患者,帶患者進行常規檢查,為患者創建靜脈通路,同時需要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確診后,幫助患者辦入院手續,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并叮囑患者及其家屬遵守醫院規定;送入病房接受治療。(2)住院當天,護理人員需為患者安排一個優質的病房,掌握患者的實際情況,及時為患者進行檢查,并為患者做好病情評估;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觀察患者的不良情緒,并進行安撫,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護理人員為患者做好健康指導,確?;颊吲P床休息。(3)入院2~7 d,護理人員需讓患者掌握有關于疾病的發病機制、有效措施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等;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的生活護理,同時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護理人員需疏導患者的不良心理,耐心的對患者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最大限度的滿足其護理需求;叮囑患者不能吃東西,通過腸外給予營養,加強基礎治療,避免并發癥的發生。(4)入院后8~20 d,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依據檢查結果進行復查,器官功能保護治療;避免出現有關于呼吸和泌尿系統等不良反應,預防患者發生壓瘡現象;觀察患者是否在血液透析治療中出現腹脹或腹痛等并發癥的出現,如果護理人員發現患者出現此類反應,需及時進行有效處理,比如: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為患者選用適合藥物,為患者制定清淡食譜等。護理人員需觀察患者的心理反應,緩解其不良情緒;分析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并對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護理。(5)護理人員需按照醫囑,幫助患者做好出院準備,對患者進行出院及生活指導,并留下患者的聯系方式,告知患者復診時間;定期電話回訪,引導患者樹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按時復查,耐心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解答。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腹痛、腹脹持續時間和住院時間。(2)對兩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發展情況以及滿意度情況進行研究和統計;評價指標含有社會生活情況、心理情緒指征、自我能動意識、生理機能等。(3)在出院時,護理人員向患者發放本院自制的護理工作滿意調查表,調查表100%回收,滿分5 分,其中主要分為:非常滿意5分、滿意4分、不滿意0分。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20.0 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腹痛、腹脹持續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研究組腹痛持續時間、腹脹持續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腹痛、腹脹持續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 s,d)

表1 兩組患者腹痛、腹脹持續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 s,d)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n 48 48腹痛持續時間8.5±6.1 5.2±3.3 3.297<0.001腹脹持續時間11.6±6.9 5.5±4.8 5.028<0.001住院時間34.4±13.5 25.6±12.2 3.351<0.001
2.2 兩組患者心理、生理發展情況比較 研究組心理機能、自我能動意識、社會生活、心理情緒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1.7%(44/48),高于對照組75.0%(36/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生理發展情況比較( ± s,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生理發展情況比較( ± s,分)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n 48 48生理機能13.8±7.2 26.2±5.8 9.292<0.001自我能動意識19.2±9.1 35.4±8.5 9.013<0.001社會生活22.7±7.8 26.7±4.5 3.077 0.003心理情緒10.9±3.6 13.4±4.5 3.006 0.00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目前,在臨床上,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一般通過血液透析治療,伴隨著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救治成功率的上升,患者對護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因此,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改變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為患者的治療提供良好的基礎依據,使得護理人員積累更多的護理經驗[4]。對于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中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來說,重癥急性胰腺炎病情進展迅速,還伴有強烈的疼痛感,因此,患者承受生理上的痛苦的同時,還經受著心理上的折磨[5-6]。而在整體護理工作中,臨床護理路徑是基礎護理的延伸,主要是針對某種疾病或手術,通過對患者應用實施嚴謹完整的護理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治療療效,規范護理行為,避免無效護理,還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降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從而改進了護理工作的效率,提高護理質量[7-8]。大量實踐研究資料顯示,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應用臨床護理路徑作為指導,進行干預護理之后,用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療時間作為橫軸,每天依據患者實際病情狀況,為患者制定一個科學、具有針對性、合理的護理措施,有利于提高重癥監護患者的護理效果,改善其血流動力學,同時可以幫助患者恢復生理和心理健康[9-10]。通過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的住院天數和檢查項目進行標準界定,選擇了最佳的照護模式,有效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醫療成本,合理利用各種有效資源,患者在接受醫療和護理中,可以積極主動配合醫護工作,從而順利進行醫療工作,同時有效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加強了醫療護理質量。本文通過研究可以看出,研究組腹痛、腹脹持續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研究組心理、生理發展情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1]。因此,對于血液透析治療中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增強治療療效,具有顯著的護理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12-13]。
綜上所述,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作為護理干預,有利于改變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提高醫療護理質量水平,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縮短其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相對較高,同時,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狀況,促使患者盡早康復,在臨床上值得進一步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