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又是一年歲初始。在云溪區路口鎮姜畈村,90后丁陸正忙著籌備村委會各項會議。
在2021年1月新一屆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年僅27歲的丁陸高票當選為村黨總支副書記,成為岳陽市云溪區最年輕的村黨總支副書記。
在姜畈村,丁陸還有一個身份,是該村第一個從事稻蝦共作的返鄉創業大學生。2014年,大學剛畢業不久的丁陸放棄了城市里優渥工資待遇,選擇回到家鄉創業,成為姜畈村這個省級貧困村里第一個讓村民發現稻蝦產業可以發家致富的先行者。
地處丘陵區的姜畈村被獅虎山環抱,村民靠種水稻、養家禽維持生計。丁陸在稻蝦共作上的成功,讓姜畈村看到了群眾增收的希望。從開始自己單干,到帶領全村200戶村民一起干,從2014年至今,他的蝦田由十幾畝發展到兩百多畝,稻蝦利潤高達200多萬元,丁陸儼然成了姜畈村年輕一代扶貧戰線排頭兵。
2019年,丁陸進入村委會擔任扶貧專干,直至今年成為“村官”,他說:“我要繼續在農村廣闊天地里刻苦鍛煉,積極進取,勇于開拓,在脫貧攻堅進程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煥發青春絢麗光彩,成為老百姓的貼心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2013年從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丁陸作為村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之一,并沒有選擇和其他同學一樣到企業和工廠打工,而是回到家鄉打起了家里十幾畝田地的主意——他計劃將家中稻田進行改造,實行稻蝦輪作。
稻蝦輪作,即稻田里養小龍蝦,在稻田田埂內側挖出養蝦溝,小龍蝦覓食、生長的同時能幫稻田松土,最終實現稻田與小龍蝦雙豐收。
2013年,云溪地區小龍蝦市場需求一年比一年大,小龍蝦價格也隨之連年攀升,然而由于本地品牌效應,有條件的農戶都在從事白泥湖螃蟹養殖和經營,養殖小龍蝦的農戶很少。尤其像姜畈村這樣偏遠的山村,各家都遵循傳統理念,將田地用來種植水稻,山塘魚池都用來飼養家魚,所產生的收益只夠維持家庭基本生活。
由于本地養殖戶很少,云溪市場上的小龍蝦大部分需要靠外地供給,有的還是農戶從山塘湖溝里捕撈的野生蝦,存在很大衛生隱患。這時,丁陸看到了小龍蝦的商機。田里養小龍蝦真的可行嗎?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考察后,2014年,他擼起袖子,帶頭嘗試,投入6萬元,承包了左右鄰里十多畝稻田,連同自家共近30畝稻田,開始進行改造。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抱著一腔熱血開始創業后,丁陸接連遇到了各種問題,公司怎么成立、賬戶怎么開、業務怎么做、方向如何選、人員怎么招等。面對挑戰,他不斷地琢磨運營管理,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方法,養殖之路慢慢步入正軌。
2015年,小龍蝦進入收獲的季節,當年上半年,丁陸養殖的蝦共售出了10萬多元,除去前期投入,純利達到了4萬元。嘗到甜頭的他又與人合伙在鄰近的儒溪鎮承包魚池85畝,結果卻因為大雨洪水導致投入的2萬多元打了水漂,還不得不解除承包合同。
剛剛開始創業就遭遇挫折,不服輸的丁陸并沒有氣餒,他又回到家承包了33畝魚池,到2016年已經實現毛利16萬多元,他為自己添置了一輛運貨用皮卡車。創業路上激情滿滿,卻也風險重重,事業剛有起色,但是天公不作美,當年6月,他承包的魚池再次被洪水淹沒,沒來得及收獲的蝦損失殆盡。
“凡事有因必有果,無論是好的壞的,都是我們未來最好的鋪墊。我們正年輕,正熱血,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來,把失敗當作墊腳石,會讓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年輕不怕犯錯,就怕錯過,我堅信將來的我在回首往事時,一定會感激此時此刻正在創業路上拼命奔跑的自己,一定會懷念我給自己留下的一個出彩青春。”丁陸身上,總有青年人敢拼敢闖的勁兒。
雖然連遭水災,但是他越挫越勇,沒有停下創業路上不斷摸索的腳步,2016年下半年,他又與兩名合伙人一起承包了水田100畝,加上自家田地,稻蝦養殖規模達到了160畝。
為了拓展銷路,他開始探索通過電商平臺實現龍蝦銷售,并于2016年11月注冊成立岳陽湘農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注冊了湘農匯稻蝦商標,還聯系廠家設計專門包裝,把村里的小龍蝦打造成云溪的品牌。從2017年開始,隨著電商平臺穩步發展,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到全國各地,丁陸的稻蝦銷路越來越廣。
“創業路上,跌跌撞撞,但我始終相信,想要改變貧困,就要去奮斗,我的創業路走得非常艱辛,剛剛準備創業的時候就被家人否定,在沒有家人支持的情況下一人獨自支撐,眼見事業有了起色,又連年遭受天災,再后來,又遇到了資金短缺,人力不足的問題。幸虧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身上唯一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肯奮斗,肯拼搏,一定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一定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這是丁陸在共青團云溪區委舉辦的一次青年交流會上的分享。每個月團云溪區委都會舉辦“青春交流分享會”活動,推選青年身邊看得見、摸得著、信得過、學得到的先進典型,與廣大青年交流思想,在青年人中形成人人學先進、后進趕先進、先進更先進的氛圍。丁陸作為創業代表,總會積極參與活動,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和心路歷程,“在分享交流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學習”。除此之外,團云溪區委開創新活動載體,引導青年在生態環境治理、鄉村振興、移風易俗、項目建設、脫貧攻堅等中心工作中奉獻力量。丁陸積極參與團區委開展的“青年企業家助力脫貧”“脫貧攻堅青年先行”等活動,“團岳陽市委和團云溪區委積極引領青年參與鄉村建設,在參與這些活動過程中,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希望在未來扶貧帶富和鄉村振興的戰場上大顯身手”。
“創業路是一條能讓人快速成長的路。這條路我走的很慢、很曲折,但我也在不斷地向我的目標邁進,我希望這份事業所帶來的并不只是財富,還是一個地區的標桿,有被認可、被宣揚的價值”。
在自己創業的同時,丁陸也積極幫助左右鄰里發展稻蝦養殖。在丁陸周圍,很多群眾采取“天養天收”模式,小龍蝦存活率和質量不高,效益不好。了解這種情況后,他主動向村里申請,要求帶領群眾共同進行養殖,手把手教會他們養殖小龍蝦的技術。
在他帶動下,村里從事稻蝦養殖的農戶從2014年不足10戶發展到現在的200多戶。他創辦了岳陽湘農稻蝦專業合作社,為村里其他農戶提供種苗、飼料和技術指導。在他和合作社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貧困戶也通過稻蝦養殖實現了增產增收,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為了收蝦,我早上3點多鐘就起床了。”52歲的江春明曾是姜畈村的貧困戶,丈夫患口腔癌已經離世,兩個兒子一個外出務工,一個在念小學,自己上了年紀,沒有一技之長。江春明加入了村里的稻蝦合作社,蝦苗、養蝦飼料以及優質稻種,都按照成本價給她。合作社還不定期舉辦培訓,教她相關養殖技術。如今,江春明家里主要經濟來源靠稻蝦共作和在合作社務工。
正值龍蝦上市黃金期,江春明變得格外忙碌:3點多鐘起床,4點到5點之間收蝦,再回家為上學的小兒子做早飯。她說:“村里搞‘稻蝦共養產業,大伙都有錢掙。2016年,我加入了養蝦合作社,開始自己學習養蝦,今年受疫情影響,龍蝦價格沒有去年好,但依然賺了近4000元。”
從2016年開始,姜畈村以稻蝦為重點發展產業,全村大多數村民加入稻蝦“淘金”大軍。2019年,農業部門的省級重點產業扶貧項目提供幫扶資金,通過合作社為貧困戶每人每年發放價值400元的物資補助,極大調動了全村貧困戶發展稻蝦共作積極性。2020年,全村40戶貧困戶全部與合作社簽訂幫扶合同,入社稻蝦面積232.59畝。
如今的稻蝦合作社,不但有倉庫、大米生產區,更有產品展示區、質檢室和社員活動室。每個區域都有它的妙用:倉庫用來存儲稻谷,生產區用來加工稻蝦米,質檢室用來檢測稻谷質量,社員活動室用來開辦培訓班,講授稻蝦共作知識。在產品展示區,5KG、25KG的稻蝦米分類包裝,讓人眼前一亮。“稻蝦米是我們的主打產品之一,目前已經通過了品牌認證和質量認證。上半年養蝦,下半年種稻,小龍蝦吃掉害蟲,其排泄糞便,又成為水稻的有機肥料,省了水稻的化肥農藥錢,這樣的稻米,食用更放心!”
去年,產業發展起來了,市場卻開始走下坡路,心里焦急的丁陸開始研究農村電商,著手打開市場,辦起了電商公司,做起了電商銷售,很多線下餐飲店紛紛采購,打開了新的市場銷售渠道。市場打開后,他又發現養殖小龍蝦的企業、個人非常多,行業競爭壓力很大。于是他一邊繼續組織養殖群眾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提高產品品質,一邊開始研究如何做出小龍蝦品牌。通過不斷努力和摸索,團隊注冊了品牌商標,發展農戶自主成立家庭農場等小團隊,以“大方向、大家庭、小團隊”方針,讓農戶與農戶之間能更好地交流分享自己的養殖技術,提高了產品質量,保障了經濟效益。
攻堅戰已經首戰告捷,持久戰激戰正酣,“鄉村產業振興,重點是要振興現代農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對于未來姜畈村的鄉村振興發展,丁陸有一些設想,“目前姜畈村產業發展較為傳統,希望將來可以向現代化農業轉型,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努力降低流通成本。要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建立更多的產品直銷渠道,尤其是要為小農戶提供更多的穩定銷售渠道。同時,要把現代農業和工業有機結合起來,在鄉村適度發展一些農產品加工業,服務于農業和提高農民收入。要把農業和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提升農產品文化屬性,大力發展品牌農業、休閑農業,變消費產品為消費文化”。
在帶領社員創業致富過程中,丁陸認識到,只有把村支部堡壘建強建好,姜畈村的發展才會更好。2017年4月10日,在姜畈村黨支部換屆選舉會議上,多了一張年輕面孔,丁陸成為這次村支部換屆選舉候選人中最年輕的一員。雖然由于經驗不足,他在這一次選舉中落選,但是這位90后已經成為村民和支部黨員公認的支部后備力量。使他得到村里黨員和村民公認的,正是他越挫越勇,敢于創業的奮斗精神。
2019年,丁陸進入村委會,擔任組織委員和扶貧專干,成為村后備干部后,他把更多精力從自己事業中抽到脫貧攻堅工作中來。為盡快熟悉情況,他跟著扶貧工作隊一道,奔波于各家各戶,穿梭在田間地頭。為做好產業幫扶,他給貧困戶送上免費的稻種蝦苗和技術指導。為了抓好村里發展,他始終把自己當成排頭兵,堅守在最前沿,防汛抗旱的堤壩上有他,項目建設的泥濘里有他,撲救山火的林場里有他,糾紛調解的現場也有他。
辛勤付出,他年紀輕輕就收獲十佳青年、十佳創業青年、優秀共產黨員等諸多榮譽,也讓他在老百姓心中留下深刻印象。2021年1月新一屆村兩委換屆選舉,年僅27歲的他高票當選為村黨總支部副書記,也是云溪區最年輕的村黨支部副書記,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職位,更是承載著姜畈村未來發展的希望。
“鄉村振興需要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黨的領導優勢。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丁陸認為,要充分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先鋒帶動作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要進一步完善農業管理體制,充分利用新的技術和手段,提高現代農業管理”。
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有專業技能的年輕人,姜畈村年輕人較少,如何吸引年輕力量回鄉創業,是丁陸頭疼的問題。“現代農業需要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需要激活更多本土人才,要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吸引更多高素質的勞動者進入現代農業”。
“絕大部分的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很少部分的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我堅信:只要一張藍圖畫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干,一定能打贏姜畈村振興的決勝戰!”在一次青年干部座談會上,丁陸向青年黨員分享他的所思所想。“我們黨從當初只有50多名黨員發展到如今成為一個擁有九千萬黨員的政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共產黨人始終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他們相信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他們相信自己的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了這份信念,他們敢于拼搏,敢于戰斗,敢于拋頭顱灑熱血,正是這份信念讓他們走向了成功。他們不是因為看見而相信,而是因為相信,才能讓我們看見今天的中國”。作為一名青年共產黨員,丁陸始終堅定自己的信仰,相信“相信”的力量,“信仰和目標是讓我一路狂奔的動力”!
丁陸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在長沙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基層黨員干部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農村致富帶頭人要更加積極發揮先富幫后富的作用,團結凝聚廣大基層群眾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斗。總書記的講話讓他倍受鼓舞。
“作為一名貧困村后備干部、青年創業者和致富帶頭人,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托,堅定理想信念,注重學習提升,矢志艱苦奮斗,從一點一滴做起,服務好姜畈村人民群眾。不斷提升干事創業本領,帶領姜畈村的群眾一起做大做強做優我們的農業產業,帶動村民一起創業致富,為打贏鄉村振興的決勝戰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