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漢英詩歌中的“惜時”主題比較

2021-04-01 04:53:42邢鋒萍王娟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1年3期

邢鋒萍 王娟

摘 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漢詩和英詩中的惜時主題體現出不同特點。通過對比唐詩和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詩歌可知,兩者體現的時間意象不同,前者側重時間的寶貴性,而后者強調時間的破壞性;兩者的惜時方式不同,前者主張治學、建功立業,并修道以追求長生的惜時方式,而后者則采用及時行樂、繁衍子嗣和文學創作等途徑來戰勝時間。兩者在處理惜時主題時體現出的不同特點與背后的文化差異密切相關,也為我們理解中西文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關鍵詞:惜時 唐詩 文藝復興 及時行樂 游仙詩

一、引言

中唐時期的流行歌詞《金縷衣》唱道:“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盿無獨有偶,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人羅伯特·赫里克在《致少女:莫誤青春》里給出了相似的忠告:“趁有可能,快采那玫瑰花蕾,時間老人總在飛翔;這同一朵花兒,今天還在微笑,明天就要枯萎?!眀兩首詩作產生于不同時空,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旨在勸誡人們珍惜時間、莫負青春?!跋r”主題在漢語和英語詩歌中普遍存在,漢英惜時詩的寫作往往出于同一種擔憂,即時間短暫易逝,且人生無常。然而,在不同的語言、文化背景下,漢英詩歌中的“惜時”主題又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唐代是中國詩歌的鼎盛期,而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也是詩才勃興之時,被譽為英詩的“黃金時代”c,因此本文以唐詩和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歌為例,對漢英詩歌中的惜時主題進行比較。

二、不同的時間意象

(一)唐詩中短暫而寶貴的時間

時間是一個很大的主題,從宏觀意義上看,時間是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觀念,《莊子·秋水》中提到:“年不可舉,時不可止,消息盈虛,終則有始?!眃而《荀子·王制》則把時間比作環狀物:“始則終,終則始,若環之無端也?!眅然而從微觀的個體生命角度看,時間則是短暫易逝,且一去不復返的。中國古代的詩歌作品往往側重于強調時間的有限性,其中不乏感嘆時間短暫、勸勉人們惜時的佳作,如《詩經》中的《國風·曹風·蜉蝣》描寫蜉蝣朝生暮死f,從而聯想到人生短暫,《莊子·知北游》把日影比作白色的駿馬,指出“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g,屈原《離騷》中有“汩余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h,表達了對歲月飛速流逝、時不我待的擔憂,《古詩十九首》則發出“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i、“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0的慨嘆。

在此基礎上,唐詩繼承了前人對于時間短促的憂慮,因而產生大量慨嘆時光易逝、人生苦短的佳句,與此同時,通過比喻、類比等手法,無形的時間被賦予各種豐富具體的意象,這些意象往往取自常見的自然物象。李白的《短歌行》開篇即提出“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此處用凡人的“白日”“百年”來指代抽象的時間,疊詞“短短”強調個體生命的稍縱即逝,與宏觀世界永恒的“萬劫太極長”形成鮮明對比,表達詩人對人生短暫、年華難駐的焦慮;在《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一》中,李白用流水的意象表現時間的一去不復返,“黃河東走溟,白日落西海。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把“逝川”與“流光”做類比,表達時不我待的憂慮,此類比喻“用水流東去不復回的空間意象來表現時間的一去不回和人生的短暫”! 1,在唐詩中較為常見,延續了孔子所說的“逝者如斯夫”! 2的文學傳統。杜牧的《郡齋獨酌》則采用新奇的比喻來表現時間的有序推進,“前年鬢生雪,今年須帶霜。時節序鱗次,古今同雁行”,此處詩人把時節比作有序排列的魚鱗,而從古到今歲月的流逝就像一行大雁飛過天空,整齊而迅速。韋莊在《關河道中》有關時間的比喻則更貼近今人的表述,“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十分形象地把時間比作飛箭,把天道比作彎弓,這個比喻生動地闡釋了時間的飛速流逝和難以把握的特點。

除了感嘆時間的短暫性,唐代詩歌通常還強調時間的寶貴價值,這寶貴性往往與“金銀財物”形成比較,如《金縷衣》中把“金縷衣”和“少年時”并置,勸告人們不要愛惜那華貴的金線織就的衣裳,而是要珍惜美好的青春年華?!敖鹂|衣”象征世俗的財富和功名,詩人指出“少年時”遠勝“金縷衣”。同樣把時間與金錢掛鉤的還有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其中人們耳熟能詳的“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3,把光陰比作具體的黃金,足見其珍貴。這種把時間與金錢相聯系的傳統還延續到后世的詩詞作品中,如宋代蘇軾的《春宵》寫道:“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4此處春宵并非后人通常認為的新婚之夜,而是指春天的夜晚。正因為有散發著清香的花朵和朦朧的月色,春宵的時光顯得尤其寶貴,一刻就可抵千金。

(二)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歌中迅疾而強大的時間

與此相對照,西方文學傳統中的時間也同時作直線運動和循環運動。根據基督教思想,“時間從創世時起,向前一直推移到世界的末日”! 5,它有始有終,正如個體生命,是從生到死線性發展的,其代表意象就是沙漏,沙漏里的沙粒數量早已預定,“人生不過是無可奈何地等待著最后一顆沙粒從沙漏中落下的那個時刻”! 6,與之相對的是時間的循環運動,其代表意象是咬著自己尾巴的蛇或龍,它周而復始,如晝夜交替、四季輪轉,一段時間的終止意味著另一段時間的開始,因此無始無終,形成了不斷重復的循環。

在此背景下,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和唐詩一樣也強調時間的飛速流逝和短暫性。莎士比亞在十四行詩中稱呼時間為“飛毛腿時間”(swift-footed Time)! 7(第19首、65首)、“永不歇腳的時間”(neverresting Time)(第5首)、“迅疾的年月”(fleeting year)(第97首);赫里克說“時間老人總在飛翔”(Old time is still a-flying)! 8,馬韋爾在《致他的嬌羞女友》(To His Coy Mistress)中擔憂“但是在我背后我總能聽到/時間那帶翅的戰車匆匆逼近”(But at my back I always hear/ Times winded chariot hurrying near)! 9,他們都感嘆時間流逝的速度之快。

另一方面,與唐詩不同的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里的時間往往被擬人化為老人的形象,如前文提到的時間老人在這個時期的詩歌中反復出現,他經常帶有翅膀,行動迅疾,而且往往攜帶著一把鐮刀。@ 0斯賓塞在《仙后》第三卷這樣描述時間:

邪惡時間是百合與萬物之敵,

它是從阿多尼斯苑生發源起,

手里拿著彎彎的鐮刀來處理,

摧毀開花的草木,好看的東西,

將它們的燦爛統統刈倒在地,

讓它們腐爛,變成丑陋的污泥:

那副菖蒲狀的翅膀永不停息,

拍落綠葉和蓓蕾,無情又無義,

一點不為狠毒惡行后悔惋惜。@ 1

“時間的鐮刀”(Times scythe)象征著時間的強大和破壞性,他會收割嬌艷的花蕾,搗毀古代的奇珍異寶,在美人的臉上挖下深溝淺槽,正如莎士比亞感嘆的“什么都逃不過他那橫掃的鐮刀”(第60首)。

除了鐮刀形象,在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歌中時間還被描述成一頭吞噬一切的饕餮形象,它長有利齒,如希臘神話中的克羅諾斯一樣吞掉自己創造的一切。莎士比亞稱呼時間為“饕餮的時間”(devouring Time)(第19首)、“歲月會吸干他的血”(第63首)、“時間的殘酷的巨手”(第64首)。馬維爾在《致他的嬌羞女友》里說道:“與其受時間慢吞吞地咀嚼而枯凋,不如把我們的時間立刻吞掉?!盄 2這與奧維德在《變形記》中描述的時間形象相吻合:“偉大的時間啊,你吞噬一切;你和嫉妒成性的老年,你們把一切都毀滅了,你們用牙齒慢慢地咀嚼,消耗著一切,使它們慢慢地死亡?!盄 3這樣的擬人化形象以及這樣的破壞性和摧毀性在傳統漢語詩歌中則很少見到。

三、不同的惜時主題

時間短暫,時不我待,因此如何珍惜時間、如何充分利用時間成了中西方人們共同的永恒話題,而時間形象上的差別則不可避免地導致兩者惜時主題上的顯著差異。

(一)唐詩:治學、建功立業和修仙

盡管《詩經》中就有“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4這樣表達一年即將逝去,何不及時行樂的詩句,然而及時行樂并非我國古代詩人珍惜時間的一種主流方式。及至唐代,在社會穩定、積極開拓的一派盛世景象下,旨在勸學和鼓勵人們建功立業的惜時詩居多,這也正暗合了“7世紀后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必行之路‘攻讀→科舉→仕途”@ 5。首先,時間短暫而寶貴,唐詩中經常勉勵人們把寶貴的時間用于讀書治學之上,且詩中的說話者往往采用“老人”的身份對“少年”進行勸導,“惜時道德感在整體上具有一種老年性”@ 6。如孟郊的《勸學》也以年長者的姿態發出勸告,側重于個體生命的有限,點明青春易逝:“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蓖踟懓住栋茁苟炊住て湟弧返摹白x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7,勸勉人們應當惜時如金,潛心治學。之所以要勉勵人們把寶貴的青壯年時間用于勤奮學習和積累知識,是因為個體生命有限,應當在早年苦讀,從而為以后建功立業做好準備。

惜時以著功名,是唐詩中的一大主題。綦毋潛在《送章彝下第》中感慨“三十名未立,君還惜寸陰”,李白《長歌行》勸勉人們應當像太陽神羲和一樣永不停歇,因為只有早日成就功名,才能名垂史冊:“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在《效古二首·其一》中,李白敦促人們應當早日建功立業,不要像姜太公那樣直到晚年才得以施展才華:“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轉蓬。早達勝晚遇,羞比垂釣翁?!崩畎椎摹秾⑦M酒》雖然描寫詩人呼朋喚友、豪飲高歌的狂放之情,其中“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非常典型地抒發了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藏在這些表象之下的卻是詩人懷才不遇、渴望有生之年建功立業的積極態度,詩人深知時間有限,應當把握當下,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無論是發奮讀書還是爭取功名都是人們充分認識到個體生命的有限性,對此感到憂慮,從而奮起反抗,逆向地對抗時間法則的惜時方式。此種方式的目的在于有效利用時間,提高生命的密度,以期充分實現個體的價值,展現出的是對待時間的“一種雄闊的態度”@ 8。

除了提高生命的密度,唐詩在處理時間的有限性時還有另一種應對方式,即期盼延續生命、增加生命的長度。據初步統計,《全唐詩》收錄的以游仙為題材的詩歌作品多達三百余首,涉及一系列著名詩人,如李白、張籍、盧綸、李端、李賀、李商隱等。面對時間易逝和人生短暫的現實,這些詩人把希望寄托于煉丹服藥、尋仙訪道,以求長生不老。其中“對于長生成仙愿望表現得最為強烈,也最為虔誠的便是李白”@ 9,他在《雜詩》中希望通過服食仙藥來永葆青春:“傳聞海水上,乃有蓬萊山。玉樹生綠葉,靈仙每登攀。一食駐玄發,再食留紅顏?!崩畎自凇队翁┥搅住分薪柚┥降纳裨拏髡f,描繪了一幅亦真亦幻的仙人仙境,“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萊”、“終當遇安期,于此煉玉液”,表現了詩人期待安心修仙、得到長生不死藥的美好愿望;在《古風》其七中李白表達了對神仙生活的仰慕之情,并希望能服用仙草,與天同老,“愿餐金光草,壽與天齊傾”;《古風》其十一里李白感嘆時光易逝,“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要想年貌長在,則要學那道家修仙之術,乘著飛龍汲取日月精華,讓時光停滯:“吾當乘云螭,吸景駐光彩”;《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則解釋了李白的道學淵源,并提到全家一起修仙的景象:“拙妻好乖鸞,嬌女愛飛鶴。提攜訪神仙,從此煉金藥?!弊阋娖鋵﹂L生不死的渴望。李白游仙詩中流露出的對青春紅顏的珍惜以及對有限生命的超越,飽含著對肉體生命不能長存的遺憾,但同時也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而相較之下,中唐時期的游仙詩則少了一些浪漫想象,而主要淪落為世俗化的保命長生,如張籍的《寄菖蒲》說道:“石上生菖蒲,一寸十二節。仙人勸我食,令我頭青面如雪?!敝饕獜娬{了菖蒲這種道家仙草可以駐顏長生的功效。而李端在《長安書事寄盧綸》中寫到的“勿以朱顏好,而忘白發侵。終期入靈洞,相與煉黃金”則提醒人們時光易逝、朱顏易改,最實際的辦法就是終生修仙煉丹。唐詩中反復吟詠的長生不死的愿望,恰恰說明詩人們十分珍視時光和個體生命價值,尋求以修仙的方式實現對有限人生的超越。前文提到的惜時以治學和建功立業,有著現世的務實傾向,而修仙則是詩人超脫現實羈絆的一種理想化嘗試,是“惜時意念的超文化擴展的極端化,是主體意識遠翥于非現實世界的變形表現”# 0,兩者實為漢語詩歌中惜時方式的兩種不同走向。

(二)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歌:及時行樂、繁衍子嗣和文學創作

反觀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歌中的惜時主題,我們會發現截然不同的路徑。正如前文所述,時間是橫掃的“鐮刀”,是吞噬一切的“饕餮”,是飛奔的“戰車”,是殘酷的“巨手”,是“飛毛腿”,它很少具備漢語詩中表現出來的珍貴性,而是充滿了強大威力,具有破壞性和摧毀性,因此英詩在惜時的同時更加強調的是如何戰勝強大的時間。

首先,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歌中的第一種惜時方式是及時行樂,而非唐詩中流行的治學和建功立業。在文藝復興時期,及時行樂(carpe diem)的思想# 1得到流傳和重視,歌頌男女情愛和繁衍生息的詩歌數量眾多。斯賓塞在長詩《?;榍罚‥pithalamion)里用洋洋灑灑幾千字描述一晝夜24小時的婚禮活動,實際上是他“集詩人、司儀和新郎的形象于一身,慶祝他自己的婚禮”# 2,其中有多處關于享受當下、生育子嗣的描寫,如“讓合適的種子成形于貞潔的母體內”、“直到他們生養眾多的后裔,/請今宵為我們把合適的果實傳送”、“使我們能夠繁衍眾多的后代”,等等,人的后裔可以使人類世世代代得以延續,從而達到戰勝時間的目的。

同樣地,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第1至17首都在催促愛友結婚,從而把他的美通過子孫后代保存下來,以此克服時間摧毀一切的力量,如第5首中提到時間只會讓美的東西美一次,然后便把它摧毀,“使美的不再美,只讓它一度杰出”;第15首中也有相似描述:“世間的一切生物/只能夠繁茂一個極短的時期”,因而必須在它盛年時提取“香精”,即生下兒女;在第12首中,詩人通過自然萬物由盛轉衰的變化再度表述時間摧毀一切的力量,并指出只有生兒育女才能抵抗時間那刈割一切的鐮刀:“沒人敵得過時間的鐮刀啊,除非/生兒女,你身后留子孫跟他作對?!?/p>

及時行樂的主題還集中體現在這一時期的抒情詩中。在這些詩中往往是由青年男子向妙齡少女發出忠告或誘勸,鼓勵少女拋開嬌羞,享受當下的美好青春。如赫里克的《致少女:莫誤青春》便是以青年男子的口吻進行勸導,第3、4節表明青春易逝、紅顏易老,因此妙齡少女應該趁著年輕,抓緊與意中人戀愛結婚,否則將會終生遺憾:

人生最美好的是妙齡韶華,

這時青春熱血在燃燒;

虛度了,往后就是每況愈下,

青春美景再也難尋找。

因此,別害臊,享用你的妙齡時光吧,

趁早和你的意中人結婚;

因為一旦失去了最美妙的時光,

你或許永遠要感到悔恨。# 3

馬韋爾的《致他的嬌羞的女友》的說話者同樣是一名青年男子,該詩開篇提出一個假設,即“我們如有足夠的天地和時間”,女友的嬌羞并不算什么罪過,因為他們植物般的愛情可以緩慢發展。在此假設下,詩人在第一節充分發揮想象,用遙遠的印度、《圣經》里遠古的洪水、世界末日、遼闊的帝國等來烘托“足夠的天地和時間”,用無限擴大的氣派來贊美女友的美貌:

我要用一百個年頭來贊美

你的眼睛,凝視你的峨眉;

用二百年來膜拜你的酥胸,

其余部分要用三萬個春冬。

每一部分至少要一個時代,

最后的時代才把你的心展開。# 4

然而第二節筆鋒突轉,詩人回歸現實,原來我們并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可以浪費,時間的戰車飛奔逼近,美貌終將很快衰頹,長期保存的貞操在死后被蛆蟲染指,而男子的情欲也將化為灰塵,因此詩人在第三節勸誡女友珍惜時間,趁如今青春、美貌和熱情還在,及時行樂:

因此啊,趁那青春的光彩還留駐

在你的玉膚,像那清晨的露珠,

趁你的靈魂從你全身的毛孔

還肯噴吐熱情,像烈火的洶涌,

讓我們趁此可能的時機戲耍吧,

像一對食肉的猛禽一樣嬉狎,

與其受時間慢吞吞地咀嚼而枯凋,

不如把我們的時間立刻吞掉。

此處詩人把時間比作饕餮巨獸,一切事物都將被它咀嚼,因此詩人建議戀人與其慢慢等待時間流逝、容顏枯萎,不如主動利用時間,及時行樂,“食肉的猛禽”一句則暗示著愛情應該得到肉體的滿足。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中,及時行樂、繁衍子孫是最好的對抗時間的方式,正如莎士比亞在第16首十四行詩中所說的,這是同時間做斗爭的“更強的方式”,也是人類延長生命的“妙計”(sweet skill),而第二種惜時方式雖然在莎士比亞眼中遜色于結婚生子,也許“會被人看輕”# 5,卻也是戰勝時間的偉大方式,即寫詩,或者說人的藝術創作。斯賓塞描寫求愛過程的十四行組詩《愛情小詩》(Amoretti)第75首指出詩歌能使女郎的美德長留,從而使她聲名不朽:“我的詩將使你罕見的美德長留,/并把你光輝的名字寫在天國;”他在長詩《?;榍罚‥pithalamion)的最后一節說明詩歌不僅可以用來歌頌新娘,點綴她的美麗,而且可以“成為短暫時光的永恒紀念碑”,即在詩中把瞬間的歡樂時光定格成為永恒。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更是把這一“生命短暫,藝術長存”的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在第18首十四行詩中,莎士比亞感嘆每一樣美都會凋落,被時間或自然的代謝所摧殘,然而“你”的美卻永不凋殘: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絕不會凋敗,

你永遠不會失去你美的形象;

死神夸不著你在他影子里徘徊,

你將在不朽的詩中與時間同長;

只要人類在呼吸,眼睛看得見,

我的詩就活著,使你的生命綿延。

詩人認為當人的美被反映在詩歌中,就能抵抗時間的摧殘,得以與時間同長,甚至達到不朽。緊隨其后的第19首中,詩人與“時間”進行對話,控訴它的殘酷,最后驕傲地宣告:“但是,時光老頭子,不怕你狠毒/我愛人會在我詩中把青春永駐?!痹诘?5首,詩人再次提及詩歌有戰勝時間的偉大力量,它比白石、鍍金的紀念碑都要長壽,因而被描寫的對象將會在詩句里“放出永恒的光輝”。在第65首中,詩人首先細數“金石、土地、無涯的海洋”以及“巉巖”“頑石”“鋼門”都敵不過“時間”的圍攻,隨后發出一連串反問:

哪兒能避免進入時間的萬寶箱?

哪只巨手能拖住時間這飛毛腿?

誰能禁止他把美容麗質一搶光?

沒人能夠呵,除非有神通顯威靈,

我愛人能在墨跡里永遠放光明。

此處的“神通”(miracle)暗示詩人的文學創作,即他的十四行詩,這些詩歌具有強大的威力,可以抵抗時間的摧毀力量,而使得他的愛人不受時間的約束,在詩行里永生。在第100首中,詩人呼喚繆斯,希望能寫出諷刺衰老的詩,也就是諷刺時間的詩,這樣的詩歌藐視時間到處搶劫的行為,比時間的速度更快,因而“能擋住那鐮刀”。

綜上可知,在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歌中普遍存在著兩種對抗時間的方式,第一種是及時行樂、繁衍子嗣,而第二種是進行文學創作。這兩種方式與我國唐詩中的惜時以建功立業、尋求長生的取向有著很大區別,其背后則是中西文化上的顯著差異。

四、惜時背后的文化差異

唐代文化全面繁榮,呈現出百花齊放的鼎盛局面,為唐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傮w而言,唐代統治者奉行的是儒學為主、諸教并行的策略。首先,儒家文化始終占據主流,并對唐詩中的惜時主題產生影響??鬃影l出的“逝者如斯夫”# 6的感慨已經流露出深刻的惜時意識,而且儒家的時間觀念關乎生命,同時也關乎道德,在儒家傳統倫理影響下,“只有珍惜時間才是合道德的,否則就是不道德的”# 7,詩人對此尤為敏感,因而唐詩中反復吟詠時間的寶貴性,勸誡人們珍惜時間。此外,儒家的人生價值主要在于“博施于民而能濟眾”# 8,此種匡扶天下的壯志抱負激勵著儒生積極進取,走上科舉入仕、贏取功名的道路,因而唐詩中多勸導人們把寶貴的時間用于治學,并趁早建功立業。

唐代游仙詩中渴望延續生命、追求長生的浪漫理想則和道家道教思想在唐代的興盛有關。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在起兵時廣泛利用道教力量,并尊老子為李唐先祖,此后李世民進一步推崇道教,到唐玄宗時期道家思想發展極盛,帝王親自為《道德經》作注,將“道教經典直接納入科舉考試——明經科的考試范圍之內”# 9。無論是出于治國理政,還是追求長生不老的需要,唐朝歷代統治者都倡導道家道教思想,道教儼然成為唐代的國教。道教有意淡化時空限制,主張修道煉丹以達到養生、成仙的目的,深受文士詩人的歡迎$ 0,比如李白自小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出蜀前隱居岷山學道,于天寶四載在紫極宮受道篆,成為一名道教徒,盧綸、李商隱、李賀等人都深受道教思想影響。游仙詩在唐代蔚為大觀正反映出詩人們對道教仙人仙境的想象,對長生不老的美好愿望,體現了對有限時間的超越。儒家的入仕觀念給唐詩帶來積極進取的精神,而道教以成仙永生為極樂的理念則給唐詩注入超越時空的浪漫情懷。

相較之下,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中出現的用及時行樂和人的文學創作來對抗時間的方式則和當時人文主義的興盛有關。文藝復興于13世紀末發端于意大利,隨后傳播到歐洲各國,其中英國到15世紀末才真正揭開文藝復興的序幕。文藝復興一方面是重新發現古希臘羅馬的燦爛文化,另一方面則是在政治、經濟、科技、地理等方面實現重大創新,成為現代史的開端,因而也被稱為“早期現代”。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特征是人文主義,即對“人”本身的重視,其中包括對中世紀禁欲主義的批判和對人的價值的頌揚。中世紀天主教推行禁欲主義,因而“人們消極對待生活,不僅頌揚‘童貞,提倡獨身,而且蔑視財富和榮譽”$ 1,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從古希臘羅馬著作中發現人積極生活的尊嚴,主張釋放情欲、丟棄童貞、及時行樂,詩人的謳歌對象從神秘的上帝轉變為現實生活中的人,如意大利詩人彼特拉克公開表露他對勞拉的愛慕,英國的錫德尼、斯賓塞等人都為愛人撰寫十四行詩,其中克里斯托弗·馬洛的《多情牧童致愛人》采用古典牧歌形式,詩人自比為牧童,而所愛姑娘是牧羊女,詩中重復三次“與我同居吧,做我的愛人”$ 2,求愛過程大膽直率,及時行樂的主題躍然紙上,對同時代詩人如莎士比亞、多恩、赫里克等人都產生過影響。在文藝復興人性解放的背景下,英國詩歌多從及時行樂、繁衍子嗣的角度來處理惜時主題,這并非消極的人生態度,而是蘊含著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后反對禁欲主義、積極投入現世生活的進取精神。

此外,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者重新認識到人的價值。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哲學家皮科在《論人的尊嚴》中提到世界萬物中只有人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人通過自由意志和自由選擇,能夠“下降到生命的低等形式,即動物性,也可以通過靈魂的抉擇,上升到生命的高等形式,即神性”$ 3。人處于存在之鏈的中間一環,既是脆弱的,又是偉大的,這種思想在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廣泛流行,如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場就感嘆:“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 4中世紀神學用原罪取消人性,而文藝復興則賦予人以神性,人和上帝具有相似性,可以成為“創造者”。一方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形象繁衍后代,正如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說的通過“妙計”“從而讓后代把美繼承下來”,因此戰勝時間的鐮刀;另一方面,人通過文學創作,把人的形象保存在不朽的詩行中,使有限的生命得以延續。因此,面對具有巨大威力、掃蕩一切、吞噬一切的時間,文藝復興時期詩歌中的人是脆弱的,同時又是偉大的。

五、結語

唐詩和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在處理惜時主題時存在一些共同點,比如兩者都感嘆時間短暫易逝,同時也都涉及宏觀上時間的循環概念。但是兩者也存在顯著差異,唐詩中多強調時間的寶貴價值,在儒家入仕思想的影響下,惜時以治學和建功立業,很少局限于男女情愛,而更多地關注人的社會價值的實現,具有積極進取的道德指向。在道家道教盛行的背景下,許多詩人試圖通過修仙煉丹來延長個體生命,一方面出于對時間易逝的焦慮,另一方面“終南捷徑”正是仕途晉升的便捷方式,實質上反映出我國以儒家為主的傳統文化特點。相比之下,文藝復興時期詩歌中的時間則更多地具有破壞性,是人類的敵人,因此與其說是惜時,不如說是戰勝時間的威力。由于剛從中世紀神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這一時期的詩歌往往批判禁欲主義,歌頌男女情愛,更多地關注個體自身的價值,而很少有強烈的惜時道德感,因此主張用及時行樂、繁衍子嗣和文學創作來對抗時間的鐮刀。漢英詩歌中惜時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或許可以為我們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a 〔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9頁。(后文引自同一著作的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b! 8 ! 9 Stephen Greenblatt.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8th edition, Vol. I.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6:1659,1659,1703.

c 王佐良、何其莘:《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頁。

dg 〔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6年版,第520頁,第658頁。

e 〔戰國〕荀況著、王天海校釋:《荀子校釋(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374頁。

f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上冊)》,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423頁。

h 〔宋〕洪興祖撰、白化文等點校:《楚辭補注》,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6頁。

i! 0 隋樹森集釋:《古詩十九首集釋》,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42頁,第37頁。

! 1 @ 6 # 7 張三夕:《論惜時道德感的詩意表達》,《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第4期。

! 2 # 6 〔清〕程樹德撰,程俊英、蔣見元點校:《論語集釋》(中冊),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788頁,第788頁。

! 3 @ 7 毛小東主編:《王貞白詩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74頁,第74頁。

! 4 〔清〕查慎行補注、王友勝校點:《蘇詩補注》下冊,鳳凰出版社2017年版,第1397頁。

! 5 ! 6 胡家巒:《歷史的星空——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與西方傳統宇宙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134頁,第131頁。

! 7 〔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屠岸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年版,第38、130頁。(后文引自該作者的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 0 鐮刀與時間的關聯源于羅馬神話中的農神薩圖恩(Saturn),參見胡家巒:《歷史的星空——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與西方傳統宇宙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129頁。

@ 1 〔英〕埃德蒙·斯賓塞:《仙后II》,刑怡譯,時代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年版,第176頁。

@ 2 # 3 # 4 $ 2 王佐良:《英國詩選》,譯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133頁,第103頁,第132—133頁,第64—65頁。

@ 3 〔古羅馬〕奧維德:《變形記》,楊周翰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210頁。

@ 4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上冊)》,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329頁。

@ 5 王立:《論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惜時主題》,《中州學刊》1988年第1期。

@ 8 王向東:《中國古典詩歌與時間》,《北京社會科學》1992年第3期。

@ 9 段永升:《唐代詩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史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47頁。

# 0 王立:《惜時與游仙——中國古代文學中人性價值的兩極延展》,《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2期。

# 1 在英語中通常譯為“seize the day”,即把握今天、珍惜當下,“carpe diem”該詞最早出自古羅馬詩人赫拉斯的作品。

# 2 〔英〕埃德蒙·斯賓塞:《斯賓塞詩歌選集——十四行組詩及其他》,胡家巒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xxx頁。(后文引自該作者的引文,均出自該版本,不再另注。)

# 5 在第17首十四行詩中,莎士比亞認為要想把愛友的美流傳下去,最保險的辦法就是愛友結婚生子,詩人寫詩,這兩件事同時進行,這樣愛友就可以同時活在孩子身上和詩人的詩歌里。

# 8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上海書店1988年版,第113頁。

# 9 段永升:《唐代詩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史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64頁。

$ 0 唐代統治者推崇道教,當時社會上的偽隱之風盛行。文人靠隱居終南而獲得帝王青睞,從而不經科舉考試便可直接走上仕途,此為“終南捷徑”,李白便是其中的代表,參見段永升:《唐代詩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史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82—84頁。

$ 1 〔意〕歐金尼奧·加林:《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李玉成譯,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7頁。

$ 3 Ernst Cassirer, Paul Kristeller, John Randall. The Renaissance Philosophy of Ma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8:225.

$ 4 〔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五),朱生豪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頁。

基金項目: 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喬治·赫伯特詩歌與英國宗教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8WA02);中國礦業大學教學研究項目“英漢對比法在英語詩歌教學中的應用”(項目編號:2018QN22)

作 者: 邢鋒萍,文學博士,中國礦業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王娟,中國礦業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編 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国产麻豆另类AV| 男女男精品视频|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亚洲精品麻豆|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黄色片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97se亚洲综合不卡|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在线观看无码a∨|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亚洲成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噜噜噜久久|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网站免费看|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国产自视频| 成人精品区|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99re精彩视频|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91在线播放国产|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动漫h|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99精品福利视频| 欧美综合激情| 欧美精品啪啪|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狠狠亚洲五月天|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