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靜
摘要:黨的十九大以來,社區黨建受到廣大黨務工作者的重視,但是學生社區作為一種特殊的社區類型,對其黨建工作關注稍顯薄弱。對高校組織育人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分析,提出學生社區組織育人的三點對策:把握組織育人雙主體特性,強化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構建學生社區內基層黨組織育人載體,建立學生黨員服務社區的工作體系和考評機制;完善學生社區內基層黨組織育人保障,領導、隊伍、物質三方面共同推動。
關鍵詞:大學生黨建 學生社區 組織育人
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近年來,社區黨建受到廣大黨務工作者的重視,積極探索,積累了不少經驗做法,例如廣東深圳推進社區黨建標準化建設,平均1公里就有1個黨群服務中心,北京市開展100個小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試點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初步進行了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探索。在中國知網(CNKI)上以篇名為“社區黨建”為搜素項得到2452篇文獻,其中研究大學生、研究生、高職高專學生社區黨建的文獻共97條,占比僅為3.96%,由此可見目前對普通居民社區黨建已經有一定研究,但學生社區作為一種特殊的社區類型——高校中大學生聚集的重要日常活動場所,其黨建工作尚在嘗試探索階段,關注度稍顯薄弱。延伸黨的觸角,打造黨建前沿陣地,激活黨組織“神級末梢”,實現黨組織在學生社區全覆蓋,顯得尤為重要。圍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聚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組織育人的重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日益凸顯。
1.高校組織育人存在的不足
1.1組織育人在黨員發展中作用發揮不突出
黨員發展工作主要依靠支部完成,入黨申請人和積極分子對黨的認識更多的是來自黨課和支部理論學習,缺乏對黨的理論的具體實踐和生動感受。組織的培育和教育有時簡單的外化為學一次理論和空洞的說教,入黨申請人和積極分子對組織的感受不深不透,甚至沒有形成組織的概念。
1.2組織育人在學生社區內發揮作用不足
當前有不少組織簡單的認為組織育人就是黨的理論知識學習,組織育人進社區就是將黨課上課地點換成學生社區,其實質仍然是填鴨式培訓,不能很好的順應形勢。部分高校逐漸認識到學生社區對于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設立了學生宿舍管理委員會或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等類似組織,但是黨組織在其中發揮作用較少。
2.高校組織育人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黨組織發展黨員工作負責人配置不足
《高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指出,要注重從優秀輔導員中選拔學生黨支部書記,周琳等的研究表明,按照輔導員1:200的比例計算,每個輔導員要發展17名學生黨員,要與100名入黨申請人談話,如何實現這100人的精確培育與全面考核,選拔出優秀的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僅僅依靠支部書記或輔導員開展工作實屬不易。
2.2對于學生社區組織育人重要性的認識需要進一步提高
王晶晶等人研究表明大學生日均學習時長約為7.22小時,按照吃飯和課外活動時間4小時計算,除去學習、吃飯和少量的課外活動時間后,大部分學生停留在學生社區的時間超過12小時。因此,學生社區是一個能夠較為全面反映學生素養的場所,也是對學生的全面培養的重要場所。黨組織要在其中發揮作用,必須構建一個行之有效的育人載體。
2.3黨組織對學生社區指導不足
學生社區內一些自發性組織主要在宿舍安全檢查、衛生檢查、宿舍物品報修、與學生溝通、維權等方面發揮作用,但大部分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沒有得到有效展現,學生自發的、零散的訴求較多,組織的影響力、號召力、導向性沒有得到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足,對于增強生校間的互動與了解不夠。因此,在學生社區的思想引導、組織引領僅僅依靠學生宿舍管理等學生組織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黨組織的力量加以指導。
2.4大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陣地缺乏
發展大學生黨員過程中,基層黨組織要求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要向身邊優秀黨員學習,學生黨員多為高年級學生,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多為低年級,對于優秀黨員的學習多來自于學科競賽等專業方面,很少能夠在生活中切身感受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和政治素質;基層黨組織同時要求學生黨員在積極服務廣大師生的實踐中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對于高年級的學生黨員來說,大部分是通過個人學習或專業能力的表現來體現黨員的先進性,很少有能夠發揮黨員作用的平臺,未能全面發揮黨員對積極分子的傳幫帶作用。
3. 學生社區組織育人對策研究
安徽A高校自2011年以來,在學生社區內建立學生公寓黨員工作站,每棟學生公寓內設置固定的黨建活動場所,積極探索培育全員化、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的學生社區黨建育人平臺,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顯著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與戰斗力顯著增強。本文在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3.1把握學生社區組織育人雙主體特性,強化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
學校各級基層黨組織是組織育人的主體,學生黨員既是受到教育的客體,又是在公寓內發揮先鋒榜樣作用示范他人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黨員雙重身份的作用。第一,抓好黨組織書記隊伍、服務型黨組織、多元育人隊伍“三項建設”,構建黨組織育人合力。抓好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以黨務上有能力、業務上有建樹、師生中有影響為標準,選拔“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按照守信念、重品行、有本領、敢擔當、講奉獻的標準選拔優秀輔導員、骨干教師擔任學生黨支部書記;強化組織功能,做好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服務精神和服務技能,推動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中更好的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推動全體黨員在服務的過程中接受教育黨員、凝心聚力,形成服務育人的氛圍;凝聚組織力量,推動多元育人隊伍建設,在公寓內建立一支由黨支部書記、輔導員、黨員思政課教師、黨員心理咨詢教師以及學生宿舍管理人員中的黨員等五類人員組成的新型管理服務隊伍,在學生公寓內實現黨的理論政策進公寓、思想政治教育進公寓、心理咨詢服務和學生日常服務進公寓。第二,抓好黨員隊伍建設,發揮主客體合一特性。學生黨員其思想先進,學習成績優秀,工作上起著榜樣、帶頭作用,生活上能嚴于律己,充分發揮其先鋒模范作用對加強學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注重組織培養,學生社區內考察培養要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要求其在自我發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中有突出表現;注重標桿引領,重視學生黨員先鋒作用發揮,利用好學生社區內黨組織黨性鍛煉的平臺,嚴格組織生活制度,讓學生在志愿服務中樹立黨員模范形象、全面鍛煉能力,以自我黨性提升帶動廣大學生向組織看齊,營造全員育人氛圍。
3.2構建學生社區內基層黨組織育人載體,建立學生黨員服務社區的工作體系和考評機制
基層黨組織通過學生公寓黨員工作站,鼓勵學生黨員帶動身邊同學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生社區內有學生有關的管理事務。在學校黨委領導下,由組織部、學生工作處、團委、后勤保障處等相關部門組成領導小組,院系級黨組織負責組建本學院學生公寓黨員工作站,全方位負責事務,立足公寓開展各項工作,積極探索“搭平臺、建窗口、樹形象”的黨建進學生社區新模式;明確學生黨員作用發揮途徑,在各學生公寓黨員工作站設立黨員先鋒崗,按照建設宿舍1分鐘服務圈的規劃,建立“一站三長”工作制度,“一站”即黨員工作站,“三長”即樓長、層長、黨員寢室長。選配黨性修養好、能力水平高的學生黨員擔任樓長,每層樓安排一名黨員負責協調聯系,每名黨員聯系一個積極分子寢室、入黨申請人寢室。讓學生黨員成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文明宣傳員”,學生思想情況的“安全信息員”,學生公寓管理的“義務助理員”,生活困難學生的“幫扶聯絡員”,情緒異常學生的“情緒疏導員”,日常服務師生的“志愿服務員”等六種角色;拓寬組織培育學生黨員途徑,通過組織吸引和凝聚作用,引導廣大學生不斷靠攏,壯大學生公寓黨員工作站的骨干力量,同時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服務他人的平臺,為黨組織選拔優秀、考察后備力量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渠道,學生的黨性修養進一步得到提升,為社會主義接班人選苗育苗培育了好土壤。
3.3完善學生社區內基層黨組織育人保障,領導、隊伍、物質三方面共同推動
完善領導,高校黨組織的職責明確要求要充分發揮組織育人功能,推動學校各級黨組織自覺擔負起對學生社區黨建的管理責任,從頂層設計入手,建立學校黨委宏觀指導、黨委部門分類指導、院系級黨組織詳細指導和基層黨支部具體落實的層級管理指導體系,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立隊伍,構建一支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的黨務工作隊伍,利用黨支部書記培訓班、干部隊伍培訓班、革命傳統教育培訓班等多種形式抓好黨務骨干工作隊伍思想政治教育、業務能力培養和實踐能力鍛煉,形成多方位、全覆蓋的教育培養體系,同時建立健全保障激勵機制,關心基層黨務工作隊伍健康成長;物質保障,按照每棟學生公寓內設一個黨員活動場所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場所、設備;每年劃撥專項黨建經費,確保活動開展、健全資料等方面有相應的資金支持。
基金項目:淮南師范學院校級科研項目2019XJYB63
參考文獻:
[1]周琳,王振宏.基于統計數據的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矛盾分析及對策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6).
[2]王晶晶,韋.穎,周發明.從學習時間投入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學習負荷———基于湖南省兩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調研[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36(6).
[3]米華全.高校組織育人的基本功能和實現路徑[J]..社科縱橫.2019.(.3).
[4]謝守成,文凡.新時代高校組織育人的邏輯定位、現實境遇與實施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