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金岳霖作為中國文化代表團副團長出訪歐洲,在牛津大學訪問時,作了一場題為《哲學是社會實踐的指南》的演講。他談到,因為馬克思主義救了中國,所以他放棄了以前所研究的學院哲學,轉變成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這時,有個因反黨而流亡到英國在牛津大學做雜工的中國人站起來質問金岳霖:“金先生,您的英式英語講得特別高雅漂亮,我對您非常尊敬。但我不明白的是,您作為舉世聞名的大哲學家,為什么要加入共產黨?共產主義有什么好?我原來就是個共產黨員,現在是脫離共產黨來到西方的。你知道我的思想感情嗎?”金岳霖回答說:“我加入共產黨,是因為只有共產黨才能使中國翻身。我從一位教授變成共產黨員感到自豪,感到自己的活力增加了!這種思想感情我有深深的體會。至于一個共產黨員背叛自己的信仰和祖國,這種思想感情只有你這個叛徒才最有體會。”那個人的臉一陣紅,一陣白,在眾人的哄笑聲中,灰溜溜地逃出了會場。
演講結束后,金岳霖對代表團一位成員說:“我的口才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發揮得如此之好,可以說是字字珠璣,連我自己都感到吃驚。但仔細一想,這確實是我情感的真實表露。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僅僅是環境和境遇怎樣,而是我們應該有什么樣的信念。”
(摘自《倫敦誘惑》 張宙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