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龍 于少利 肖東 楊福麗 張洪立
摘? ? 要:隨著無公害蔬菜的概念在近些年的普及,無公害生姜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益。就生姜的無公害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作出具體分析,供參考。
關鍵詞:生姜;無公害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3-0035-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632.5;S436.32? ? ? ?文獻標志碼: B
無公害蔬菜是指在種植過程中所施農藥無毒、無污染,具有較高質量和營養價值的蔬菜[1]。相比于普通種植方式,具有更大的難度,而且要嚴格把握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保證種植過程中既能杜絕毒性強農藥的使用,又能保證種植質量。
1? ?生姜的特點
1.1? ?營養豐富,用途廣泛
生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物質,而且在其中還含有揮發油和姜辣素,這兩種成分較為特殊,能夠發出濃郁的辛香味道,所以生姜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用作調味劑,如在烹飪過程中加入生姜,能夠有效地達到除腥、去臭等目的。生姜的食用方法多樣,既可以生吃,也可以在炒菜中加入,同時可以加工成多種生姜制品,如姜汁、姜糖等。除了可以作為食物,生姜由于其具有味辛、性溫的性質,還可以發揮藥用功能,如驅寒、解毒、止吐止瀉等療效,在我國中醫治療中屬于一種常見的藥物成分。
1.2? ?生長周期長
生姜相比于一般的蔬菜來說,具有更長的生長周期,從種植到最后收獲,能夠達到200 d。而且,通過觀察生姜的種植規律可以發現,生姜的生長過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點,一般分為發芽期、幼苗期、生長期、休眠期4個時期。其中,發芽期的生長主要依靠種姜的養分,而幼苗期則是要打好基礎,繼續進行根莖的生長,生長期是生姜各個器官形成的主要階段,屬于根莖葉的旺盛生長時期。由于生姜不耐嚴寒,所以生姜在遇到霜凍天氣時,就會導致莖葉枯萎,使根莖進入休眠期。
1.3? ?對種植條件要求高
由于生姜的生長習性決定了其在生長階段對溫度要求較高。生姜最早屬于熱帶蔬菜,所以喜歡溫暖的氣候,沒有耐寒耐霜的能力。在幼芽階段,適宜氣溫為22~28 ℃,低于16 ℃生姜就不會發芽。而且,在旺盛生長階段要實現養分的積累,所以晝夜溫差要合理,一般白天在25 ℃左右,夜晚為17 ℃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最低氣溫不能低于15 ℃,以免寒冷天氣導致莖葉枯死。
生姜對光照的需求不大,屬于耐陰作物。較為強烈的光照條件,會導致生姜葉片枯萎。相比于其他喜溫植物來說,生姜對光照的喜愛程度不高,所以在幼苗時期以遮陰栽培效果最佳。
生姜的根系不發達,而且根基較淺,所以就無法很好地吸收和利用土壤的深層水分。另外,葉片上的水分也極容易被蒸發,導致生姜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尤其是生長期,如果遇干旱,生姜的種植結果會大打折扣,所以對土壤濕度的保持具有重要意義。
生姜種植對土壤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氣性,而且土質疏松,土壤養分高,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土層較為深厚。在進行無公害生姜種植時,對種植土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選擇種植地時,要選擇近幾年沒有暴發姜瘟病的地段,而且土壤沒有受到污染,環境質量良好,符合無公害蔬菜種植要求。
2? ?生姜無公害種植技術
2.1? ?嚴格選地,合理輪作
在無公害生姜種植過程中,首先要保證種植地沒有受到過污染,而且周圍的大氣和水質也不會成為污染源。選擇較為肥沃的土壤,能夠為生姜的生長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并且土壤要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和排水性,生姜耐澇不耐旱,所以保證土壤中的水分較為重要,也便于后續排水和灌溉工作的進行。在土質選擇上,以沙壤土或壤土最為適宜。
通過對生姜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發生規律來看,絕大多數的病蟲害都是依靠土壤進行產生和傳播的,土壤在其中發揮了媒介作用。所以為了保證土壤的土質,要減少農藥的使用。無公害生姜的栽培地要保證該地3年以上沒有進行過生姜種植,并且要落實好輪作制度,這樣能夠在保證土質的基礎上,進一步保障所種植生姜的質量,讓其能夠符合相關的種植標準和要求。
2.2? ?姜種的選擇和處理
在選留種姜時,要選擇較為肥壯、大小均勻、無病蟲害的姜塊,對其進行姜種儲藏工作。并且在種植之前,要提前將姜種取出,選擇晴天進行充分的清洗和晾曬。在晾曬過程中,要保證姜種能夠接受充足的光照。晾曬完成后,就可以開始室內種植工作,并且種植時應該在姜種的下面鋪墊干草,在姜種上面也要用草簾進行覆蓋,將溫度調控到適宜的范圍,確保姜種能夠正常出芽。
除了清洗和晾曬外,在種植前還要對姜種進行全面的消毒。這一環節能夠有效地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同時要將頂芽與塊莖掰除,以保證每一個塊莖上都存在一個頂芽。對于沒有頂芽的塊莖,需要提前留出側芽。
在做好前期姜種準備工作后,就可以開展催芽工作。在催芽時,要選擇沙床,并且將其放置在背風的地方,還要保證有充足的光照條件,對沙床的濕度也要進行合理控制[2]。鋪沙以后,就可以在上方放置姜種,注意姜種的芽眼要朝上。濕沙的厚度在12 cm左右,同時催芽時,要在其上方利用小拱架和塑料膜遮蓋,將塑料膜四周壓緊。如果天氣較為寒冷,則需要對其進行保溫操作,可以在上方覆蓋草簾。在芽的高度達到5 cm時,就可以完成催芽工作,在進行煉芽操作以后,便可以投入種植,保證其可以充分適應種植環境。
2.3? ?整地施肥
在生姜的生長期,尤其是幼苗期以后,需要逐漸加大養分的吸收。尤其是在全生育期,對于肥料的需求量達到了最高,其中對鉀肥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氮肥,并且需要小部分的磷肥。因此,在開展施肥工作時,要充分把握生姜各個階段對肥料的需求規律,綜合考慮土壤的養分和所選肥料,結合無機肥、基肥與追肥,讓土壤的肥力處于平衡狀態,更加有助于生姜的種植和生長。由于生姜的根系不發達,而且分布在較淺的土層,生長期較為漫長,所以基肥的施入量必須要充足。結合整地工作,將有機肥混合草木灰或者過磷酸鈣組成基肥,施完基肥后要做好整地工作。
2.4? ?田間管理
首先,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由于生姜具有根系分布較淺的特點,因此,為了防止根系損傷,就要減少中耕次數。在生姜出苗以后,就可以進行1~2次中耕,并且結合澆水,將田間的雜草清理干凈。在生姜生長期,可以采用人工方式清理雜草。無公害生姜的種植要盡量避免使用除草劑,以減少對土地和生姜的污染,可以通過地膜覆蓋,達到較好的雜草防控效果。
其次,在澆水時要能夠保證灌溉水量的合理,防止干旱情況發生,但是又要掌握好尺度,避免過多水分對生姜根系造成影響。幼苗期要照顧到較弱的根系吸收能力,每次澆水量要少,但是澆水次數要勤。夏天為了降低地面溫度,要將澆水的時間安排在早晨或傍晚。當發現積水現象出現時,要及時進行排澇。在生姜的生長旺盛期,對水分需求量大,因此要保證澆水的次數,將土壤濕度維持在一個較高的范圍。
最后,除了要讓生姜生長過程中有充分的基肥作為基礎外,還要定期進行追肥。幼苗期可以追加腐熟肥,如人糞尿、尿素等,保證幼苗茁壯生長。在生姜的各個生長階段,都要選擇不同的肥料進行追施,促進其快速、健康生長。
3? ?生姜無公害種植過程中常見病蟲害防治
3.1? ?病害
3.1.1? ?姜瘟病
此病在生姜種植中屬于最為常見的類型,而且分布范圍廣,在我國各個生姜種植區都普遍發生。姜瘟病會給生姜種植帶來毀滅性的影響,輕則減產,重則絕產。該病通過生姜的根莖部細菌感染受害,最后使其內部組織腐爛,導致全株死亡。其病菌能夠在土壤內存活兩年,所以土壤作為主要的傳播途徑,通過輪作換茬可以有效地預防姜瘟病發生。另外,在播種前還要對姜種進行消毒處理。一旦出現病株后,可以使用農用鏈霉素、加瑞農粉劑等灌根治療,每次用藥間隔10~15 d。
3.1.2? ?葉枯病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會對葉片造成影響。發病初期癥狀為葉片上有黃褐色斑點,進而有黑色粒點生出,嚴重時會導致葉片枯死。對其進行防治時,首先可以進行合理輪作,一般是與禾本科或非茄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施肥時也要選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其次,在發病以后,可以采用波爾多液進行噴灑,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3.2? ?蟲害
在無公害生姜種植中,主要的蟲害類型為姜螟,其幼蟲會蛀食姜的幼苗,導致生姜減產甚至絕產。在對此類蟲害進行防治時,首先要對成蟲、幼蟲進行大面積捕殺,防止其進一步繁殖導致數量增多。應采用農地樂乳油或天王星乳油進行噴灑防治。
綜上所述,現階段生姜的無公害種植技術已經在很多生姜種植區普及開來,甚至一些生姜產地將無公害栽培技術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致力于提高無公害生姜的產量和質量,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推動生姜無公害種植又快又好發展。
參考文獻:
[ 1 ] 潘虹宇.效能提升下生姜種植病蟲害防治[J].農業與技術,2020,40(21):99-100.
[ 2 ] 楊慶鋒,杜迎輝,肖艷.綠色生姜種植技術規程[N].河北科技報,2019-09-24(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