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湘潭縣委 湘潭縣人民政府
2020年,湘潭縣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發展的指示精神,積極應對疫情災情影響,全力抓好糧食穩產保供工作。全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26.31萬畝,糧食總產61.61萬噸,超額完成全年工作任務,實現了穩面積、穩產量、提品質、提效益的工作目標。
1.著力于“保”,全面壓實工作責任。一是組織領導“實打實”。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雙組長的發展糧食生產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縣糧食生產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糧食生產。全面落實縣鄉村三級書記負責制,建立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組、技術干部包主體的“四包”責任制,確保工作落地落實。二是政策文件“硬對硬”。出臺了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意見、耕地棄耕拋荒專項治理、發展糧食生產“六個一律”等政策文件,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盡最大努力穩定非結構調整區糧食播種面積,確保水稻功能區至少種上一季水稻。2020年,全縣共治理耕地拋荒面積1.14萬畝。三是服務指導“一對一”。按照“誰分管、誰牽頭,誰聯系、誰負責”的原則,建立“一對一”服務機制。縣級領導和縣農業農村局班子成員按照聯系鄉鎮對口聯系指導糧食生產;縣、鄉兩級農技干部深入生產一線提供技術指導,重點抓好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技術服務、政策宣傳。
2.著力于“增”,全力提高糧食畝產。一是示范引領增產能。整合美麗鄉村、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機作業示范、耕地安全利用等項目,創辦全省糧油棉高標準雙季稻高質高效示范片。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鄉鎮黨委書記、鎮長各辦一個雙季稻高質高效示范片。在結構調整區創辦玉米、高粱、紅薯等旱糧高產示范片,將國調隊產量調查點納入雙季稻高質高效示范片范疇。2020年,全縣共創辦21個“早專晚優”糧油綠色高質高效千畝示范片。二是項目帶動增產能。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020年共投入1.1億元建設6.69萬畝高標準農田,《農民日報》以“藏糧于地的‘農建秘訣”為題對我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進行了專題報道,并獲得省政府“真抓實干”表彰獎勵。同時,積極組織實施早稻集中育秧、雙季稻輪作等項目,全力擴大雙季稻種植面積,早稻拋秧現場演示被中央電視臺直播推介。三是培育主體增產能。加強對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的培訓和指導,引導主體進行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培育糧食種植主體和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開展機插(拋)秧、病蟲害統防統治、稻谷收儲烘干等機械化生產薄弱環節的社會化服務。2020年,全縣共有流轉耕地面積30畝以上的糧食規模經營主體2768戶,流轉耕地43萬余畝。
3.著力于“促”,全方位激發生產熱情。一是用廣泛的宣傳發動來促。縣農業農村局和各鄉鎮充分利用專題會議、宣傳資料、村村響、網格微信群、橫幅等方式,廣泛深入宣傳各項鼓勵早稻生產、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耕地拋荒取消涉農補貼等政策,引導糧食規模經營主體多種雙季稻和優質稻。二是用充足的資金投入來促。嚴格落實惠農補貼政策,及時、足額、準確發放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稻谷補貼,將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補貼和稻谷目標價格補貼重點向雙季稻和優質稻的種植主體傾斜。2020年全縣共發放耕地地力補貼資金1億余元,其中縣財政投入6900多萬元。同時還整合相關專項補貼資金3534萬元支持糧食生產。三是用嚴格的考核問責來促。將糧食生產各項指標量化分解到各鄉鎮,列入各鄉鎮、村的年度經濟發展目標,作為鄉村振興考核的重要內容。縣委縣政府督查室成立糧食生產督查組定期開展專項督查,縣農業農村局成立糧食生產檢查指導組分片開展督促指導。對人為耕地拋荒,堅決取消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責任編輯:宗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