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軍 白占林 張春海
摘? ? 要:環境問題是我國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當前我國環境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導致森林資源越來越短缺,從而造成各種自然災害的多發。所以,面對森林資源短缺問題,我國采用了各種各樣的手段來治理,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森林資源總量,擴大森林資源的覆蓋面積。退耕還林工程正是我國面對森林資源短缺的第一步策略,其中森林撫育措施是退耕還林中的重要手段。對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措施創新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措施;創新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3-0125-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53.5? ? ? ?文獻標志碼: A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所以政府開始采取相關手段共同治理保護森林資源,也陸續實施了類似退耕還林的項目,通過建造防護林提高森林資源面積。但是從我國森林撫育措施的實際現狀來看,由于森林工作人員對退耕還林中森林撫育措施沒有重要的認識,就導致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缺乏合理、科學的森林管理制度,達不到國家要求。
1? ?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森林管理工作人員對于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措施沒有一個較全面、科學的認識,從而導致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對于治理森林資源問題起不到一個很好的效果。也有一部分森林工作人員對于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的理解產生偏差,把林地培育的措施放在首要位置,同時也沒有重視科學的采伐。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把木材的產量提高,但是一部分森林管理的工作人員卻過分追求經濟利益,久而久之,就會抑制林地的長遠發展[1]。
例如,吉林地區的土地面積較寬泛,各個地區的氣候特點也存在少許的差異性,土壤環境也有所不同,這就意味著對于吉林地區的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措施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根據不同的地形、地勢制定不同的森林撫育措施,這樣才能進一步保證森林資源的產量提高。目前,在吉林地區的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只是處于一個初期起步摸索的試驗過程,森林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的質量,同樣導致了吉林地區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質量千差萬別。除此之外,吉林地區對于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措施投入的程度也各有其側重點,財政資金方面的投入相對來說較少。究其原因,可能是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工作在初期階段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一時之間看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才會導致后期對于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的財政資金投入有所縮減,因此,就導致后期的森林管理工作很難再看到起色。
在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過程中,對于林地的劃分也不夠科學、合理,尤其是在商業林及生態林和保護林的相比之下,由于重視經濟效益,所以對于商業林的重視程度明顯高于生態林及保護林[2]。長期下去,就會導致森林資源的管理失去均衡狀態,從而不利于森林資源的長久發展。
2? ?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措施的工作內容
2.1? ?林地撫育
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中的林地撫育工作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其中最重要的林地撫育工作是土地翻修、林地施肥、排水灌溉等,建設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建設更多的防護林及生態林[3]。退耕還林工程的工作量非常復雜而且龐大,況且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屬于一種粗放型的工作,通常都是取決于林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換句話說,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中的林地撫育工作,需要源源不斷地為林地土壤施肥,讓林地通過吸收肥料進行自我修繕。
除此之外,我國的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工作建造的人工防護林,使用的肥料較少、水土流失也較嚴重,導致大部分林地土壤的肥力沒有辦法滿足所需要的條件,所以,就需要林地管理人員不斷地為林地土壤施肥,保證土壤的肥力,使林地土壤滿足自身所需要的條件,進一步提高林地資源的質量。
2.2? ?林地施肥
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措施中的人工防護林建造,需要大量的肥料才能保證肥力,如有機肥、微生物肥料。由于營建的人工防護林需要保證長期有效的生產力,所以在對林地施肥過程中,就要長期地施加長效肥料。在對林地土壤進行施肥的過程中,林地管理的工作人員應該根據林地土壤的實際情況、林木的生長習性施以適合的肥料。
林地土壤的施肥方法如下:第一,要想提高林木的生長質量,要盡可能地避免林地土壤受到侵蝕,可以在營建人工防護林的過程中對林地土壤進行科學施肥,這一過程的施肥需要將肥料放到種植穴內,保證土壤和肥料能夠充分混合,其深度應該保持在地表20~30 cm。第二,待林木郁閉之后再對林地土壤施一次肥,就可以確保林木更好地健康生長。對林地土壤的施肥間隔是5個月或6個月。
2.3? ?林地灌溉與排水
在建造人工防護林的過程中,灌溉及排水系統是必不可少的,能夠補充或者釋放林地土壤中多余的水分。在此過程中,對林地土壤進行灌溉,能夠有效地保證林木提前郁閉,從而進一步提高林木的質量。另外,還能夠保持林地土壤濕度,確保林地土壤中擁有充足的水分。
但是,由于營建的人工防護林面積龐大,就會在灌溉及排水工作中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除此之外,由于林地大多數處于山區,不容易產生積水問題,所以不需要對山區的林地進行排水工作。
3? ?退耕還林工程林木撫育工作內容
3.1? ?除草、松土
在退耕還林工程林木撫育工作過程中,松土、除草是幼林撫育管理手段中較常見的治理方法,松土的主要目的是疏松土壤,切斷土壤的毛細管,從而進一步減少土壤中水分的留存,改善土壤的透氣性、通風性及保水性,進而提高林木土壤的微生物活性,促進土壤中有機質的分解。除草的功效是排除雜草、灌木及幼樹對光、水、肥料的競爭。
松土和除草工作可以同步進行,對于水分條件較好的地方,也可以只進行除草,而不進行松土。松土、除草的年限通常可以一直持續到幼林全部郁閉為止,間隔為3~7年,松土、除草的次數通常是第一年、第二年的2~3次;第3~5年期間的1~2次,間隔通常是6~8個月;松土、除草的深度,主要是以不傷害幼樹根系為準,這樣才能保證為幼樹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通常情況下,松土、除草的深度是5~10 cm。除了人工除草之外,也可以采用化學除草、物理除草或者機械除草方法[4]。
3.2? ?撫育采伐
幼中齡林木撫育主要指的是幼林在郁閉之后成林密度達到一定的量、林分穩定之后接近熟林之前的這段時間,為了確保給保留木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從而調整林木的組成成分,進一步促進林木的健康生長,提高林木的整體質量,建立適宜的林分結構,發揮出森林的多重效益及真正的功效價值。
撫育采伐的對象通常包括:第一,人工林郁閉程度在0.9以上,或者分布程度在0.8以上的人工幼中齡林木;第二,郁閉程度在0.8以上的中齡林木;第三,郁閉程度在0.7以上,下層的目標樹大部分是幼中齡樹木,而且分布還不均勻;第四,樹木胸徑連年生長量在明顯地下降,枯立木、瀕死林木數量超過林木總數30%的中齡林木。
3.3? ?生長撫育
在中齡林木的生長過程中,當中齡林木林分的密度較大,而且生長量正在呈現逐年下降的狀況時,中齡林木徑段有較明顯的分層,小于平均直徑的中齡林木的林木株數達到45%以上;4級、5級中齡林木占到總體林木株數的30%以上;除此之外,當中齡林木密度引起林內光照不足,林冠下層的光照程度低于該類樹種的光合補償點,冠高比從而達到1∶3,這個過程中就需要進行生長撫育。
生長撫育的主要方式有上層撫育、下層撫育、綜合撫育等。生長撫育的主要目的是調整中齡林木單位面積內的林木株數,采伐過密的中齡林木及生長不良的中齡林木[5]。
3.4? ?透光撫育
在幼中齡林木中,如果林分的密度較大,林木的光合作用較低,或者其他林木、灌木的樹種阻礙到幼中齡林木生長時,就需要進行透光撫育。透光撫育的主要目的是調整幼中齡林木的組成,進一步促使幼中齡林木生長,提高幼中齡林木中林分的質量,從而為幼中齡林木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目前在我國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措施的實際行動中,要想做好退耕還林中森林撫育措施建設工作,就要在保證日常森林資源管理過程中重視森林撫育措施,更好地進行日常養護及護理工作。只有對森林進行合理的撫育,才能進一步擴大森林資源的覆蓋面積,提高森林整體存活率。與此同時,通過退耕還林中森林撫育措施,還能為森林資源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條件,促進森林資源更加健康、茁壯地生長,從而提高森林資源的質量。
參考文獻:
[ 1 ] 劉俊琦,張思來.西吉縣退耕還林工程幼林撫育管理技術細則[J].寧夏農林科技,2011(12):113-114.
[ 2 ] 李洪超,陳靜.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措施探討[J].現代園藝,2015(5):111-112.
[ 3 ] 羅章禮.談退耕還林與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J].現代園藝,2019(2):24-25.
[ 4 ] 劉海林.退耕還林工程中的森林撫育措施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1(11):338,366.
[ 5 ] 王湘波,于海濤,曲和震.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措施創新研究[J].農家參謀,2017(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