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文旭
摘? ? 要:圍繞造林建設這一中心內容,探討了目前造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提高造林質量的措施,以確保造林成活率。
關鍵詞:造林質量;存在問題;措施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3-0129-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25? ? ? ?文獻標志碼: A
受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我國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要想持續發展,首先要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采取各項對策提高環境質量;其次要加強造林建設,其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措施,不僅能夠增加我國綠植面積、凈化空氣,還能夠促進生態平衡發展,從而促進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1]。但是在實際造林建設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相關工作人員通過一定的措施進行解決,如提升造林建設管理水平、學習先進的造林理論知識、提高造林技術等,這些能夠積極影響植樹造林質量,從而提升造林成活率。
1? ?目前我國造林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建設人才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各個建設工作人員是造林的主要力量,大量的工作內容、繁雜的工作程序、較大的工作強度都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應對。如果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就難以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如道德水平不高、在工作過程中不負責任、技術能力低、面對相應困難無法及時解決、沒有相關理論知識、出現問題時不知如何解決等,這些都會影響造林建設效果,導致造林死亡率升高。
1.2? ?造林發展缺乏有效市場空間
雖然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但是我國造林建設卻沒有得到良好發展,沒有成熟的市場環境,在造林管理過程中缺乏成熟的管理經驗,在種苗及育苗過程中都存在一定不足。所以,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應該注重造林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對其進行不斷完善與發展,否則將會阻礙我國林業持續健康發展。
1.3? ?造林工作缺乏合理的發展形式
根據實際情況看,我國造林建設過程中,缺少先進技術作支撐、缺乏科學技術引導,從而降低了幼苗成活率;即使成活的幼苗,質量也相對較低。由于社會各行各業都在發展,對林木資源使用率較高,因而造林技術也有相應提升,但還沒有達到成熟地步,因此,要想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就要不斷完善和提高造林技術,提高造林成活率,保障造林質量,提升我國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
1.4? ?林木種類結構單一,選擇品種不恰當
我國大部分地區種植的林木種類都是楊樹,再就是少部分的馬尾松等,缺少其他種類優質林木。一些地區由于氣候與土壤等因素影響,樹種選擇不恰當,在不適合的環境中生長,會降低幼苗成活率。
1.5? ?種植之后缺乏有效管理
很多工作人員存在錯誤觀念,認為造林之后就算完成任務,對后續管理不到位,沒有制訂栽后管理計劃,且及時清理雜草、定期澆水施肥等都沒有進行詳細管理,從而導致發生病蟲害時沒有發現,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導致林木死亡率提升。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因農民焚燒秸稈等行為而引起火災,從而導致林木被燒死的數量非常多,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并且經過焚燒之后的林木生長情況會受到影響[2]。
2? ?造林建設中出現問題的原因
2.1? ?缺乏科學規劃
造林之前沒有進行整體規劃,缺乏長遠戰略意識,在建設過程中隨意性較強,有的地方在造林之前沒有進行實地考察,只是按照自己主觀意識建設經濟林,沒有考慮該地的氣候、土壤含水量及土壤養分是否適合種植該種樹林,甚至有些地方根本不適合種植樹木。
2.2? ?科技意識薄弱
在造林建設中,一些地區也在不斷加大科學技術投入力量,但是還會有一些人缺少科技意識,尤其是在偏遠地區,交通不方便、接收信息渠道少,再加上文化水平偏低,致使造林成活率與造林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2.3? ?受氣候干旱影響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一些地區出現春季降水偏少、秋季降水偏多的情況,導致春季栽種樹木時缺水干旱,而秋季降水又偏多,一些樹木被淹死,降低了幼苗保存率,致使造林成活率偏低。
2.4? ?造林地條件差
為了保護環境、改善生態條件,植樹造林地往往都是選擇在土地沙化或水土流失地區,這些地方的土地貧瘠、環境相對惡劣,加大了工作難度,苗木栽種后成活率較低。
3? ?提高造林質量,確保成活率有效提升的措施
3.1? ?科學合理規劃
在造林之前應該對其進行科學合理規劃,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首先,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造林地的地質、土壤、氣候等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然后選擇合理樹種進行栽種,盡量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樹種搭配種植,避免種植同一種樹種。
其次,要考慮土地使用程度,不同地區的造林目的不一樣,因此,土地使用程度也不一樣。
最后,在分析完土地使用情況與選擇相應種植品種后,應該對種植過程中采用哪種種植技術、管理方式等進行規劃,并制訂出后期養護工作計劃,提高造林質量與成活率,從而保障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
3.2? ?選擇合理造林時期
林木的生長和栽培時間有很大關系,一般的樹木都是在春季種植,春季光照時間較長、氣溫回升、土壤相對較疏松,能夠為樹木生長提供良好條件,促進樹木快速生長,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3.3? ?做好造林地清理工作
造林地一般都是荒山野地,其雜草叢生,會影響樹木生長,降低造林質量。因此,在造林之前,首先要做好林地清理工作,將地面的雜草、枯木及地下草根等進行清除,這一舉措有利于種植樹木之后生根發芽。一般情況下,造林地清理工作有3種,分別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及塊狀清理[3]。全面清理一般在大面積的平原地區使用,而帶狀清理與塊狀清理都適用于較分散的地區,但是帶狀清理主要適用于河流、山谷及丘壑等區域,塊狀清理主要適用于區域差別較大的地形區,因此可以針對不同地形采取相應的清理方式,從而達到最佳清理效果,為種植苗木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在種植苗木過程中,應該將種植面積及土壤成分等相關因素考慮進去,根據造林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清理方式,從而選擇合理的清理工具,如在平原地區中,可以使用大型機械設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4? ?選擇優良樹種,實現良種壯苗
所謂良種,就是在進行種植前,應該針對性地對該地氣候、土壤等自然原因進行分析,然后選擇生長速度快、材質好、抗旱、抗蟲害的樹種。選擇優良樹種,有利于提高后期造林質量與成活率。如果選用質量較差的樹種或者不適合該地種植的樹種,往往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嚴重時還會全部死亡,增加種植成本,降低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3.5? ?發揮科技優勢,使用先進營林技術
要想提高造林質量,科學技術是重要保障之一。因此,相關部門及管理人員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引進先進技術,加大工作人員培訓力度,及時學習先進造林理論知識與相關技術,從而提高造林水平。在造林過程中,應該將先進理論知識和技術應用到造林建設中,提高整體水平。如使用抗旱技術造林,當前由于全球氣候變暖,一些地區春季會受到干熱風影響,那么苗木種植之后會造成缺水現象,此時抗旱技術就發揮有效作用。對于一些經濟林可以及時套袋,有效減少水分蒸發,從而有利于苗木快速發芽,或者采取覆蓋地膜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苗木種植后,應該將其整成內低外高形式,采用符合規格的地膜,將其覆蓋在樹盤上,并用細土將其壓實,此舉可減少水分蒸發,有利于苗木生長。
3.6? ?加大苗木管護力度
在苗木種植后,后期管理也是造林中的主要工作。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做好后期養護工作。要對苗木生長情況進行仔細分析,以及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水分、肥料、光照等都要全面掌握,及時給苗木澆水施肥,保持充足的陽光,定期做好除草、間苗定株工作,及時修理樹枝,讓樹木在良好環境中茁壯生長。另外,養護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在管理過程中,要關注樹木生長情況,一旦發生問題,要及時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從而促進苗木健康生長。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生態環境惡化,造林已經成為我國改善環境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加強重視程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造林提供資金保障。提高造林質量,確保造林成活率,是相關部門及相關工作人員需著重思考的問題,因此,在造林建設之前,必須制定詳細、合理的規劃,對造林地的地質、土壤、含水量等關鍵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選取優良樹種,在種植過程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使用先進種植技術,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為工作人員提供學習機會,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確保造林過程中每一步驟都緊密結合。因此,在造林過程中要做好各項管理工作。另外,在苗木種植之后,還要做好后期養護工作,這也是提高造林質量與造林成活率的關鍵步驟,管理人員要充分考慮影響苗木生長的關鍵因素,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從而提升造林質量,確保造林成活率。
參考文獻:
[ 1 ] 郭淑花.如何提高造林質量確保造林成活率[J].農業與技術,2017(16):137.
[ 2 ] 余軍.試析如何提高造林質量確保造林成活率[J].農技服務,2018(18):217.
[ 3 ] 張利清.如何提高造林質量確保造林成活率[J].花卉,2017(2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