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輝 楊紅文 陳浩林 朱冠群 劉代萍 廖加法 李富祥 孔玲 宮聯鵬 李章海
(1,貴州省威寧高原草地試驗站 553100;2,貴州省畜牧獸醫研究所 550025;3,貴州省威寧金鐘鎮農業服務中心 553102)
考力代羊體型勻稱,面貌美觀肉毛兼用,受廣大農戶及消費者的喜愛,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逐步向綠色食品轉變,對羊肉的凈肉需求量不斷上升[1],改變傳統養殖觀念,尋找新的養殖方向已勢在必行[2-4]。組建F1代陶賽特基礎母羊再進行提純、二元、三元雜交,研究F1代陶賽特母羊的生產性能,以考力代和貴州半細毛公羊改良為主,嘗試性引進肉用型陶賽特和特克賽爾做少量對照改良,以期對養殖提供理論指導。
試驗區灼圃聯戶示范牧場位于貴州省威寧縣西北部的雪山鎮,屬云貴高原高寒山區。距威寧縣城58km。東經104°04′48″~104°07′25″,北緯27°10′33″~27°12′30″,高原緩丘地貌,海拔2440m,年均降雨量1110mm,最高氣溫29℃,最低氣溫-8℃,年均氣溫10℃,無霜期180d,多霧潮濕[5]。
灼圃示范牧場每年10 月中旬配種,次年3 月12 日開始產羔,7 月31 日斷奶,從產羔到斷奶時間為142d。2016 年、2018 年分別從甘肅引進肉用型陶賽特公羊5 只和特克賽爾公羊5 只,并進行提純、二元、三元雜交改良試驗。
試驗公羊優選貴州半細、考力代、陶賽特、特克賽爾4種,每種公羊固定1 只主配種公羊、1 只同父系輔配種公羊共8 只。試驗母羊為無角陶賽特公羊改良貴州半細毛母羊的F1代陶賽特初產母羊45 只,貴州半細、考力代、陶賽特、特克賽爾公羊與F1代陶賽特母羊雜交數分別為12、24、5 和4 只。
白天放牧9h,晚上收牧入圈舍。
貴州半細、考力代、陶賽特、特克賽爾公羊對F1代陶賽特母羊進行提純、二元和三元雜交,參配母羊、羔羊成活情況、成活只數和死亡率。
分別統計羔羊初生重、斷奶重和日增重(142d),并進行ANOVA 兩兩比較顯著性分析。
母羊配種前體重對羔羊的初生重影響不大,監測配種前體重僅對母羊易受胎范圍有所了解,便于控制體重。
試驗數據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處理分析,結果以“均值±標準差” 表示,并對相應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和相關性分析。

表1 F1 代陶賽特母羊數和羔羊成活情況

表2 F1 代陶賽特母羊后代初生重
3.2.1 公羔
特克賽爾(3.35±0.25)kg 處于最低水平,考力代(4.05±0.59)kg 居最高水平。與貴州半細對照,貴州半細(3.91±0.42)kg 在=0.014<0.05 上差異顯著,提高0.56kg;以考力代為對照,考力代(4.05±0.59)kg 在=0.005<0.01 上差異極顯著,提高0.7kg;以陶賽特為對照,陶賽特(4.03±0.37)kg 在=0.007<0.01 上差異極顯著,提高0.68kg。比宋德榮等[6]改良后“畢節市牧墾場、鹽倉和興發” 后公羔的(3.97±0.67)kg,初生重分別提高0.08kg、0.06kg,提高了2.02%、1.51%。
3.2.2 母羔
特克賽爾(3.33±0.36)kg 處于最低水平,考力代(4.09±0.47)kg 居最高水平。以貴州半細為對照,考力代母羔初生重(4.09±0.47)kg 比貴州半細(3.50±0.32)kg 在=0<0.01 上差異極顯著,提高0.59kg,陶賽特、特克賽爾差異不顯著;以考力代為對照,特克賽爾(3.33±0.36)kg 在=0<0.01 上差異極顯著,提高0.76kg;以陶賽特為對照,貴州半細、考力代、特克賽爾差異不顯著。比宋德榮等[6]改良后“威寧縣種羊場”(4.01±0.73)kg 提高0.08kg,提高了2.0%。
3.2.3 平均
以考力代 (4.07±0.67)kg 為對照,考力代比特克賽爾(3.34±0.40)kg 在=0.028<0.05 上差異顯著,提高0.73kg。與丁心順[7]舍飼方式下“無角陶賽特后代雙羔初生重(4.80±0.55)kg” 對比,比放牧管理條件下羔羊的初生重最高均值提高0.73kg,舍飼與放牧管理方式的不同,羔羊初生重差距較大。
同類種公羊后代的公母羔初生重差距不大,初生羔羊的發育水平均為健康平穩狀態。考力代與F1代陶賽特三元雜交后代公母羔比前期專家在威寧所做試驗有所提高,具有推廣意義。
3.3.1 公羔
各組間兩兩比較差異不顯著。考力代公羔最高,為(27.90±3.20)kg,貴州半細最低,為(25.57±5.80)kg。
3.3.2 母羔
與貴州半細對照,考力代(27.82±1.40)kg 比貴州半細(22.00±4.16)kg 在=0 上差異極顯著,提高5.82kg,陶賽特、特克賽爾差異不顯著;以考力代為對照,考力代比陶賽特(25.00±5.48)kg 在=0.02<0.05 上差異顯著,提高2.82kg,比特克賽爾(22.33±0.41)kg,在=0<0.01 上差異極顯著,提高5.49kg。
3.3.3 同種類公母羔比較
公羔比母羔增長快,其中貴州半細公羔比母羔高3.57kg、考力代0.08kg、陶賽特2.75kg、特克賽爾6.17kg。公母羔增長平穩性考力代最佳、特克賽爾最差。考力代公、母羔斷奶重差距不大,極利于基礎母羊的培育和產業發展需求。
各組間兩比較差異不顯著。特克賽爾公羔日增重最大,為(177.11±3.73)g,貴州半細最低,為(152.52±38.99)g。

表3 F1 代陶賽特母羊后代斷奶重

表4 F1 代陶賽特母羊后代日增重
3.4.1 母羔
以貴州半細為對照,考力代(168.37±8.13)g 比貴州半細(130.28±19.85)g 在=0 上差異極顯著,提高38.09g,陶賽特、特克賽爾差異不顯著;以考力代為對照,考力代比陶賽特(150.00±24.05)g 在=0.002<0.01 上差異極顯著,提高18.37g,比特克賽爾 (133.80±1.72)g 在=0 上差異極顯著,提高34.57g。
3.4.2 同種類公母羔比較
貴州半細公羔比母羔增重高32.24g、考力代公羔比母羔低2.75g、陶賽特公羔比母羔高17.08g、特克賽爾公羔比母羔高43.31g。特克賽爾日增重公母羔差距最大,考力代差距最小,前者利于短期育肥,后者利于種羊場綜合發展。
母羊產單羔或雙羔與母羊品種直接有關,與配種前重無關,統計配種前重主要是了解產羔母羊易受胎的體重情況。生產實踐中,過瘦或過肥母羊空懷率較高。從表5 可看出,母羊易受胎重在(52.00±0.71)~(60.60±4.42)kg 之間。
由圖1 可知,初生重考力代處于最高水平,特克賽爾在最低水平,公母羔的差距不大。從圖2、圖3 可明顯看到,特克賽爾公羔和母羔差距較大,貴州半細和陶賽特公母羔發育相對平穩,考力代的公母羔整體發育良好。

表5 配種前體重

表6 F1 代陶賽特生產性能

圖1 F1 代陶賽特母羊生產的羔羊初生重

圖2 F1 代陶賽特母羊生產的羔羊斷奶重

圖3 F1 代陶賽特母羊生產的羔羊日增重
(1)考力代死亡率偏低適合產業發展。陶賽特死亡率為零,在提純雜交中體現了陶賽特適應能力強的特點,但數據量極少,不能代表陶賽特的整體適應能力。而考力代死亡率12.90% (表1) 從發展角度來看仍處于偏高狀態,但比另外兩種公羊后代偏低。配種前重考力代(53.75±3.91)~(55.17±4.17) kg處于中等狀態,一般散養農戶容易做到,利于推廣應用。
(2)考力代改良后代在初生重、斷奶重和日增重上均處于較高水平,公母羔差異不大,整體發育穩定。是肉毛兼用放牧型良種場或農戶產業化發展的主選方向。
(3)特克賽爾公羔適合舍飼短期育肥。短期育肥通常以考慮公羔為主,基礎母羊作為發展基礎。從公羔日增重來看,特克賽爾為首選和適合舍飼,其次為陶賽特。
(4)產業發展的選擇。放牧條件下的牧場,首先應考慮提高基礎母羊的整體性能,其次再考慮短期育肥。建議不斷擴大F1 代陶賽特基礎母羊的數量。短期育肥建議基礎母羊的使用限制在40%以內,超過2/3 以上的F1代陶賽特作為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礎,才能保證種羊場基礎母羊在穩定中發展。而舍飼條件下選擇特克賽爾和陶賽特雜交改良“丁心順[7]2 月齡特克賽爾日增重 (162.66±19.96) g”,與該試驗4 月齡平均日增重(151.13±24.07) g 并不矛盾,因為羔羊在初生后2 月齡母羊乳汁充足,羔羊生長增重快。
(5)提高基礎母羊整體性能主要在于提高母羔初生重,這與選配公羊有極為重要的關系,考力代公羊與F1代陶賽特的改良性能較穩定,應作為首選公羊。母羔斷奶重直接影響育成期死亡率,而母羔斷奶重與母羔初生重極顯著相關,同樣,母羔日增重也與母羔初生重極顯著相關(表6)。
(6)初生重考力代與特克賽爾公母羔基本集中在一個點,考力代最高,特克賽爾最低(圖1)。但特克賽爾在斷奶和日增重羔羊的發育出現變化,公羔與母羔差異變大(圖2、圖3),不利于規模化的產業發展需求。
考力代是放牧型良種場和農戶進行肉毛兼用基礎擴繁的首選公羊。適合舍飼短期育肥首選特克賽爾,其次為陶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