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春生
鼓勵廢棄油脂國內加工利用,發揮碳減排作用。
2020年,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量3289萬噸,約占全球植物油脂消費量的六分之一,大量進口了大豆油、棕櫚油和菜籽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由于飲食習慣等因素影響,這些食用油消費時有超過10%轉化為廢棄油脂,能夠回收的有300多萬噸。如果得不到合理利用,存在被不法者加工處理冒充食用油銷售、危害人民健康的風險。
由于自2014年起因綠色環保組織的抗議和反對,歐盟逐漸減少了東南亞棕櫚油的進口,轉而從我國進口工業混合油(粗處理的地溝油)、生物柴油和油脂加氫生產的二代生物柴油。2019年,我國出口的工業混合油約110萬噸,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70萬噸,二代生物柴油(脂肪烴油)40萬噸。廢棄油脂及其生產的生物柴油出口歐盟,一方面是歐盟市場需求強勁,價格高;另一方面是國內油品主銷售渠道不暢,僅上海市政府支持銷售B5生物柴油,每年使用的生物柴油不到5萬噸。
生物柴油在全球得以發展的原因是其具有公認的二氧化碳減排效應。全生命周期研究證明,歐盟菜籽油生產的生物柴油每替代1kg石化柴油,可減少2.7kg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廢棄油脂生產的生物柴油每替代1kg石化柴油,可減少1.9kg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
目前,我國的廢棄油脂及由廢棄油脂生產的生物柴油大部分出口到歐盟,助力歐盟達到了碳減排的目的,而廢棄油脂處理和生物柴油生產過程排放的二氧化碳留在了國內,不利于我國實施碳減排。廢棄油脂出口,還可能導致外交被動,須引起警覺。
鑒于生物柴油公認的碳減排效應,一是建議國家鼓勵重點城市(或地區)借鑒上海市推廣生物柴油的經驗,暢通國內應用渠道,促進廢棄油脂留在國內加工后應用,杜絕流向餐桌、保障食品安全,并發揮碳減排作用。同時建議取消“工業混合油”出口退稅,維持外交主動。
二是建議按照生物柴油碳減排的效應制定“以獎代補”的激勵政策,鼓勵生產企業、銷售和消費者開展廢棄油脂能源化利用。生物柴油在全球很多個國家推廣使用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政策激勵經驗。已有的經驗證明,補貼能夠彰顯國家對碳減排的重視,引導社會共同促進碳減排。
三是建議制定配套優惠政策,鼓勵廢棄油脂和生物柴油深加工生產高端聚合材料單體,填補國內市場需要,提高廢棄油脂的利用價值。廢棄油脂分子中含有豐富的官能團,具有深加工發展的潛力,生產的多種產品具有生物降解性好,性能突出,比從石油加工生產工藝簡單,碳減排效應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