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彤彤 馬麗亞 田先雨
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 518000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在2015 年,全球約三分之一人口受超重或肥胖相關健康問題的困擾,肥胖人群中兒童和成年人分別有1.08 億和6 億[1]。雖然兒童肥胖人數與成人肥胖人數相差5倍,但在過去的40年,兒童肥胖人數增加了近十倍。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人體內Vit D 含量與超重和肥胖密切相關,而25-(OH)D 是反映人體內Vit D 含量的最佳指標。為了研究深圳市寶安區兒童Vit D 水平在不同年齡段和性別中的分布情況及其與超重/肥胖的關系,我們采用橫斷面研究方法對638 名兒童進行體格測量和血清25-(OH)D檢查,然后分析討論25-(OH)D與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的關系,比較兒童超重/肥胖與Vit D營養狀況之間的關系。
1.1 研究對象 (1)樣本篩選:年齡在0~12 歲之間,無健康疾病及不良嗜好。控制男女比例為1∶1 的前提下,隨機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符合以上條件的研究對象共638 名,研究過程充分保障監護人對個人資料收集及研究用途的知情權。(2)樣本分組:將所有兒童按性別分組:男童和女童;按年齡分組:<3 歲為嬰幼兒組,3 歲≤年齡<6歲為學齡前兒童組,6歲≤年齡<13歲為學齡組兒童組;按肥胖標準分組:正常組和超重/肥胖組。
1.2 測定指標 (1)身高、體質量:采用國產立式金屬身高體重秤及嬰幼兒身高體重秤,分別精確至0.1 cm和0.1 kg。計算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BMI(kg/m2)=體質量(kg)/身高2(m2)。(2)血清 25-(OH)D:采 用 亞輝龍IF3000 儀器,及其自帶的25-(OH)D 試劑盒。血清樣本是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經4℃,3 000 g,離心15 min 后分離所得。
1.3 分類標準 (1)Vit D不足和缺乏標準:根據2011年美國IOM發布的標準,Vit D充足為25(OH)D>7 nmol/L(30 ng/ml),Vit D 不足為 25(OH)D 處于 50~75 nmol/L(20~30 ng/ml),Vit D 缺乏為 25(OH)D<50 nmol/L(20 ng/ml),Vit D 嚴重缺乏為 25(OH)D<25 nmol/L(10 ng/ml),25(OH)D>374 nmol/L(150 ng/ml)為 Vit D 中毒[2]。(2)超重、肥胖標準:根據2009 年中華醫學會發布的“0~18 歲兒童、青少年BMI 的百分位數值表”[3],依據研究對象同年齡同性別體質指數參考界值(P85,P95),BMI 值≥P85 為超重,BMI≥P95為肥胖。
1.4 數據處理 使用SPSS22.0 和GraphPad Prism 5 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和作圖分析。
2.1 血清25-(OH)D 含量及Vit D 營養狀況與性別的關系 638 名兒童樣本中,血清25-(OH)D 水平為(38.34±12.04)ng/ml。男女童血清25-(OH)D 含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705,P=0.481)。Vit D 缺乏和不足兒童分別 5 名和166 名,其中缺乏率為0.78%,不足率為26.02%,無Vit D 中毒個案。Vit D 缺乏及不足率在性別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234,P=0.072),見表1。
2.2 血清25-(OH)D 含量及Vit D 營養狀況與年齡的關系 血清25-(OH)D 含量在不同年齡段兒童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27.892,P=0.000),兒童血清25-(OH)D 含量與年齡呈負相關(χ2=26.302,P=0.003),而Vit D 缺乏及不足率與年齡呈正相關(χ2=146.501,P=0.000),見表2。
2.3 血清 25-(OH)D 含量及 Vit D 營養狀況與 BMI 值的關系 依據超重肥胖分類標準將研究對象分為正常組、超重/肥胖組。正常組540 人,Vit D 缺乏及不足率為25.93%;超重/肥胖組 98 人,Vit D 缺乏及不足率為 31.63%(見圖1)。正常和超重/肥胖兒童血清25-(OH)D平均值分別為40.01 ng/ml,29.14 ng/ml;分別對應的 BIM 值為 15.81 kg/m2,19.65 kg/m2。血清 25-(OH)D 含量與 BMI 呈弱負相關關系(r=-0.57,P<0.05)(見圖2)。

圖1 Vit D營養狀況與BMI的關系

圖2 兩組兒童血清25-(OH)D含量與BMI的相關性
3.1 兒童Vit D 營養狀況的地域特征 本研究發現深圳寶安區兒童Vit D 缺乏及不足率為26.8%,2018 年羅輝等[4]統計的廣州地區0~12 歲兒童Vit D 缺乏及不足率為30.0%,二者極為接近。深圳寶安區位于東經113°52",北緯22°35",年平均日照時數2 120 小時,日照與廣州接近,那么緯度和光照時間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之一。文獻資料顯示在2013年,張榮[5]研究的長春市0~8歲兒童Vit D水平發現,Vit D 缺乏及不足率為63.75%,葉莉莉等[6]調查分析發現南京市2 812 例0~6 歲兒童Vit D 缺乏及不足率為61.5%,周紹真等[7]報道的寧海縣3 732 名兒童 Vit D 缺乏及不足率為44.85%,而這些統計數據則進一步驗證了兒童Vit D營養狀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表1 不同性別兒童血清25-(OH)D含量及Vit D營養狀況

表2 不同年齡段兒童血清25-(OH)D含量及Vit D營養狀況
3.2 兒童Vit D 營養狀況的性別、年齡特征 在近3 年發表的與兒童Vit D 水平相關的文獻中,未發現有數據顯示Vit D 水平與性別有關[8],反觀兒童Vit D 營養狀況與年齡的關系,有很多研究說明二者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兒童Vit D 缺乏及不足率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升高的現象[4,9],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1)孕婦通常在懷孕前后特別注意營養補充。有研究表明母體可通過胎盤、哺乳的方式給嬰幼兒輸入25-(OH)D[10]。(2)嬰幼兒維生素制劑的輔助補給。調查顯示嬰幼兒中補充維生素制劑的人群高達到85%~95%,而學齡兒童、學齡前兒童的補充率只有30%~40%[11]。(3)環境、飲食及家長關注度的差異。人體所需的Vit D 90%來源于陽光照射,剩下10%來源于膳食補充,然而孩子隨著年齡增大,逐漸出現挑食厭食現象,而且由于需要參加室內培訓、幼兒園和學校教育等,戶外自由活動時間相對減少,還有部分家長擔心孩子曬傷等原因導致日照時間不足,使得機體自身Vit D 合成量減少。Vit D 缺乏不再局限于嬰幼兒或某一年齡段,而是隨著社會發展和年齡增加又有了新的變化,這就需要社會及家長在兒童發育關鍵期能給予持續足夠的重視。
3.3 兒童Vit D營養狀況與超重、肥胖的關系 截至目前許多國家的肥胖和代謝綜合征兒科患者,被診斷出患有Vit D 缺乏癥[12],國內多篇文獻也表明 Vit D 缺乏與肥胖性疾病存在聯系[13],其可能機制有如下幾點:(1)Vit D 缺乏可影響脂肪細胞的分化與凋亡[14];(2)Vit D 缺乏導致甲狀旁腺素(PTH)水平升高[15];(3)Vit D的缺乏可抑制脂源性因子分泌,使得體內瘦素水平降低,從而導致肥胖[16-17]。雖然目前尚未有直接證據證明Vit D 水平差異能導致超重、肥胖現象的發生,但如上所述諸多數據調查和臨床實驗驗證了Vit D 營養狀況與兒童超重、肥胖存在某種相關性。而本研究中的部分結果亦佐證了這一假設并非空穴來風,同時可作為兒童Vit D營養狀況與超重/肥胖關系的調研資料,為地區婦幼保健機構和組織制定兒童健康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3.4 改善當前兒童Vit D 營養狀況的建議 兒童Vit D缺乏在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之間有著明顯的程度區別,同時又與超重、肥胖密切關聯,面對這樣的公共衛生難題,相關部門應積極開展地區Vit D 營養水平調研,加強Vit D 知識健康教育,提倡科學補充理念。父母家長也需要積極參與到醫院、社康等宣講活動中,定時給孩子做體檢,及時了解孩子身體健康狀況,掌握膳食補充的科學方法和途徑。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