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紅霞
近年來,隨著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教育界人士認識到經典誦讀對于傳承中華經典文化的現實意義。但是,對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開展經典誦讀教學,當前仍存在一些認識模糊之處。本文結合小學教學的現狀,闡述經典誦讀的教學實施策略,希望對小學經典誦讀的教學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提升教師對經典誦讀的認識
教師作為直接推進經典誦讀的教育者,應當提高自身對于經典誦讀的學習和理解,在業余時間誦讀經典,加強認識。教師學習好經典誦讀的內容,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才能更好地教授給學生,從而使得學生對經典誦讀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教育主管部門有必要進行針對經典誦讀任課教師的專項培訓,盡量做到先培訓再上課,讓每位語文教師對經典誦讀的學習意義、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有一個系統的認識提升。學校可以組織任課教師專項經典誦讀和授課競賽,不斷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文學藝術素養,使其具備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學校每年應組織全體語文教師進行教學教法、技巧等方面的集中培訓。人們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通過增加閱讀量來填充自己的知識,在寫作和表達時才能得心應手。而且,經典篇目的題材多種多樣,比如:古文、詩歌以及文章的形式,有利于學生了解各種類型的寫作方式。積累其中的名言名句,多讀、多寫、多用,有助于文學素材積累,其中的重點字詞,同樣可以運用到寫作和日常生活之中。
二、構建學校家庭一體的經典誦讀文化氛圍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想順利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學校應該大力營造適合進行經典誦讀的環境。學校應加大經典誦讀的宣傳活動,定期舉辦相關活動,來提高學生對于經典誦讀的重視程度。比如:定期舉辦有關經典誦讀的朗誦比賽以及主題班會等,通過活動激發小學生對于經典誦讀的興趣。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增加經典文章的學習講解活動,教師不要拘泥于課本,可以選擇學生興趣較高的文章舉辦朗讀大賽、作文比賽,通過對經典誦讀的學習,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根據年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授課方法,因材施教,將各種方法靈活變通。
在學校之外,社會也應當增加對于經典誦讀的宣傳,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媒介,推出《中國詩詞大會》等弘揚經典誦讀的節目;當然,在經典誦讀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同樣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父母在工作之余,可以與孩子一起誦讀經典,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家校一體、構建經典誦讀文化氛圍,有助于小學生耳濡目染地理解經典,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親近感,從而更加主動進行經典誦讀學習。學校可以從每天上午7點開始就利用校園廣播播放經典的詩詞名篇歌曲,如王菲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王力宏的《出塞》、許嵩的《半城煙沙》、童麗的《月滿西樓》等。古詩詞和流行音樂的結合使得學生更加易于接受古詩詞,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國學經典之美。同時,學校要求家長在家里也盡可能和學生一起進行經典誦讀,共同構建經典誦讀氛圍。
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形式及評價標準
小學經典誦讀學習,應當利用新鮮的教學措施和現代化教學設備,將傳統的誦讀課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授課時加入flash、音樂等元素,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用個人誦讀展示提升孩子的學習熱情等。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在晨讀時間進行經典誦讀,誦讀形式以班級同學齊讀為主,以個人背誦為輔。每天的晨讀都讓一名學生領讀,或者進行個人朗誦,這既是一種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小小的考核。在領讀的體驗過程中,學生既鍛煉了能力,又增強了自信心,同時還強化了對經典誦讀重要性的認識。每個孩子都積極踴躍地爭當領讀人、獨誦人,學習熱情大大增強。
對于經典誦讀的教學評價,應當摒棄單一的評價標準,將評價主體和評價方法多元化。教師、家長、學生自身都可以作為評價者,用演出、比賽、游戲等多種形式進行誦讀的評價。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經典誦讀是非常有意義的,不僅可以促進小學生個人素質和思維的全面發展,同時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經典誦讀的學習,應當從多方面入手,做到社會、學校和家庭三位一體,采取多種方式,使得經典誦讀在小學階段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