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必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才會有創新和發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關鍵點。
一、營造和諧氣氛,使學生敢問
創設課堂教學中的民主環境,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堅持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觀念,善于吸收教育科學以及所教的小學語文最新研究成果,將其靈活運用于教學實踐,并努力營造和諧氣氛,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旺盛,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但是,這顆種子能否萌芽,取決于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氣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還是習慣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的教學模式,學生心里即使有許多問題也不敢提出來。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于是課堂上就只剩下教師的聲音了。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就要改變這種習慣,營造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求新求異。其次,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不譏諷,不批評,挖掘其可貴之處,特別要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做,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為問題意識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陽光、水分,適宜的土壤,利于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二、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想問
教師要根據語文知識的特點,抓住學生認知過程中新舊知識的聯系和矛盾,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引發思維活動,在思想上產生疑問,從而發展提問能力。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是:問題要小而具體,新而有趣,要有適當的難度,要有啟發性、開放性、現實性,要注意從教材的難點處設疑,從易錯處設疑。
三、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使學生會問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除了要讓學生敢問,想問,還要讓學生會問。有效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啟發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積極思考。科學而富有藝術性的提問,能架起思維的橋梁,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的提問也很關鍵。教師善于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養成“發現—提出”問題的好習慣。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問“為什么”,少問“是什么”。要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留給學生表達思維過程的機會。
學生提問題不只是問別人,更主要的是問自己,引發自己的思考。自己經過足夠的思考,再和別人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會有更大的收獲。總之,學生要有深究細追、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和勇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猜一猜,老師會提什么問題”,“比一比,誰提的問題又多又好”。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帶著幫助老師教學的積極心理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四、適時評價,使學生善于問
要使學生逐步提高提問的質量,教師要注意適時總結,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對學生的提問要熱情,不能置之不理,或簡單地做結論性回答。要認真傾聽學生的每次發言,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學生不同的意見,都發自內心地進行激勵性評價,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結合自身實際來考慮問題。要向學生滲透“問就比不問強”的思想,要經常表揚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學生。
古人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把握教材,創造條件,讓學生敢于提問,愿意提問,善于提問,給學生主動提問留足時間和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主動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的方法進行說明。我們會發現,閱讀說明文也可以變得妙趣橫生。希望大家也能嘗試著用新的方式來閱讀說明文,形成自己代言集,爭做說明文閱讀與寫作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