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新世紀以來我國應急物流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但依然存在物流企業主體作用發揮不充分、應急物流運作組織化水平不高、應急物資儲運分離等問題。物流業新一輪科技應用加速、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增強背景下,應從制度設計層面明確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在應急物流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引導其深度參與應急物流預案制定與演練、應急物流運營平臺搭建和應急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政企協同、與國家物流樞紐網絡一體布局原則,構建形成平急結合、儲運一體、科技智能、響應敏捷、運作高效的現代應急物流體系,提高我國應對突發事件的物流保障能力。
一、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
(一)應急物流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應強化運作層面保障能力
新世紀以來,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逐步建立起了與國情基本相適應的應急管理體制。根據應急管理部相關統計,我國已累計頒布實施70多部突發事件應對法、安全生產法等應急管理事業法律法規,制定了550余萬件應急預案,并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應急工作體系。在應急物流方面,交通運輸部也制定了各種運輸方式的應急預案,客觀上已具備突發事件的應急物流保障能力。但在我國應急物流運作層面,依然存在資源調度不及時、響應速度滯后等問題,究其原因,是當前政府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與我國高度市場化的物流業發展格局不相適應,作為市場主體的物流企業尚未完全納入我國應急物流體系,亟待從運作層面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充分整合調動物流企業資源,提高我國應急物流運作保障能力。
(二)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不斷健全,應強化與樞紐的銜接統一
我國很早就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物資儲備體系,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主管部門牽頭,通過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儲備體系,糧食、棉花和食糖等大宗商品儲備規模大,應對突發事件保障作用強。同時,救援物資、醫療物資等各類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正在加快完善。但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物資儲備基地大多位于產地或城郊結合部,與現有的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物流樞紐、示范物流園區空間重疊比例不高,且大部分由中央財政投資建設,在緊急情況下不利于快速依托交通樞紐、物流樞紐進行應急物資轉運和分撥配送。
(三)物流科技信息應用不斷迭代,應提高應急物流響應水平
我國雖已建立起較為龐大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但普遍采取傳統的物資管理模式。儲備庫大多為普通庫房,自動化、無人化的立體貨架與分揀系統使用較少。在庫存管理方面,信息化、物聯網等技術使用水平不高,總體上應急物資存儲管理水平偏低、作業效率不高。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講話要求,打造現代化應急物流體系,應借力我國物流產業現代化進程中形成的科技、裝備、信息技術重大成果,加快我國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的設施改造和技術升級換代,提升應急物資存儲、分揀效能,提高應急物流響應速度。
(四)應急突發事件頻發,應借鑒發達國家應急物流運作經驗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構建現代應急物流體系需求迫切。比較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在應急物流體系構建、應急物流運作方面經驗,總體看, 日本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與我國相似度較高,其應急物流管理經驗可供我國借鑒。日本的應急管理模式形成以“行政首腦指揮,綜合機構協調聯絡,中央會議制定對策,地方政府具體實施”為特征,并充分利用社會物流資源的應急物流體系,社會第三方物流在應急物流運作中的比重逾70%,在突發事件的中后期應急物資的運輸配送全部委托第三方物流運營。當前我國的物流市場與日本相似,物流行業市場化程度高,在應急物流體系構建方面應充分發揮我國世界級的“干(線)支(線)倉(儲)配(送)”物流網絡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的物流企業力量,構建市場主體充分參與的現代應急物流體系。
二、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的應急能力提升明顯
(一)企業的物流網絡化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歷經40多年的市場化改革,我國物流市場主體企業經歷小、散發展階段后正逐步走向集中。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在物流產業高速擴張帶動下,在互聯網等科技手段驅動下,我國物流企業整合加快,物流市場主體的規模化、網絡化發展趨勢更加明顯。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最新發布的《關于2019年度中國物流企業50強和民營物流企業50強排名的通告》,全國50強物流企業2019年物流業務收入合計9833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16.9%。50強物流企業物流業務收入門檻提高到32.6億元,比上年增加3億元。頭部物流企業增速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龍頭物流企業在網絡化擴張過程中,服務能力持續提升、資源整合能力不斷增強。龍頭物流企業在全國業務網絡擴張中,逐步建立了覆蓋全國的干支倉配一體的物流網絡,已經具備深度參與應急物流運作的強大能力。
(二)企業的資源支配與運營能力較為成熟
應急物資一般涉及醫療物資、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生鮮食品、糧食等,對快遞快運、鐵路干線、醫藥物流、冷鏈物流等各類物流運作產生直接需求。在上述領域,我國均形成了一批全國布局的網絡型龍頭企業。快遞方面,順豐速運業務覆蓋全國335個地級市、2834個縣區級城市,擁有近1.8萬個自營網點,干支配車輛超過13萬輛,且大部分為自有資源,具備進行大規模應急物流運作能力;中國郵政擁有全國覆蓋最廣的干線運輸和末端配送網絡,自有運輸車輛超過11萬輛,能夠面向全國所有鄉鎮開展應急物資運輸。醫藥物流方面,國藥物流、九州通醫藥物流均已在全國大部分省市布局,能夠提供藥品等專業化的應急醫療物資倉配服務。在鐵路運輸方面,中國鐵路總公司可面向全國鐵路通達地區調配運力開展糧食、建材等大宗商品的緊急運輸。在冷鏈物流方面,榮慶物流擁有冷鏈運輸車輛400多臺,冷鏈物流線路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市,具備面向全國開展生鮮食品緊急配送能力。總體上,我國物流各細分領域日益壯大的網絡型龍頭物流企業,具備各類應急物資大范圍、大規模緊急調運服務能力,正成為我國應急物流運作的重要依靠和可信賴力量。
(三)抗擊疫情中顯現了企業的主力軍作用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集中暴發,由于病毒的高傳染性,武漢采取了封城舉措令傳統的應急物流組織方式受阻,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在應急物資物流保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郵政物流確保武漢業務不中斷,在保障醫療物資調運的同時,兼顧城市生活消費品的配送。順豐第一時間開通至湖北武漢等地的特殊救援通道,集中力量為國內外慈善物資公益運輸開辟綠色通道,臨時增開多條至武漢的國內貨運航班,保障了醫療物資供應。應湖北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的緊急要求,京東物流承建了湖北省應急物資供應鏈管理平臺,利用京東集團平臺優勢快速調集口罩等資源,采用“公鐵空組合發運+本地倉配一體化”服務方式,及時滿足了全國醫療救援物資的發運需求。九州通醫藥物流入駐武漢紅十字會防控物資倉庫后,發揮其專業優勢實現了藥品和醫療物資的快速分發。中國鐵路總公司發揮鐵路大運量、非接觸優勢,開通上海、廣西、黑龍江至武漢的集裝箱專列,滿足了大米、肉類、水果等生活物資的緊急保障。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在應急物流服務中的運作能力已充分彰顯。
三、發揮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建設現代應急物流體系的作用
(一)明確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在應急物流體系運作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當前我國應急物流體系的頂層設計主要以確定我國應急物流的政府管理機制、應急預案制定等相關事權為主,現行法律法規、應急預案中關于物流企業的相關內容較少,涉及物流企業參與應急物流體系構建、提供應急物流服務的責權利規定更不多見。應結合當前我國物流市場運行情況,應充分調動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的積極性,發揮其全國網絡優勢和強大的物流服務能力,在應急物流體系頂層設計或相關法律法規中明確物流企業參與應急物流運作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制定政府購買應急物流服務的相關標準,保障物流企業參與應急物流體系構建和應急物流運作的合法權益。
(二)吸納物流企業充分參與應急物流預案制定和演練提高應急運行質量
應急物流的突發性、不確定性、集中爆發性等特性要求針對各種突發情況做好應急預案,并選擇適當的地區、特定情景下進行演練。應改變當前政府部門相對獨立編制應急物流預案方式,發揮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在全國物流業務拓展、物流解決方案制定、物流運營平臺搭建方面的綜合優勢,在預案制定過程中,讓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充分參與其中,從應急物流運作角度給出合理化建議,提高應急物流預案的可操作性和實戰價值。在演練過程中,將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納入演練體系,避免應急物流演練與應急物流實際運作“兩張皮”,系統性提高應急物流運行質量。
(三)引導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參與應急物流運營平臺搭建提高協同能力
加快適應物流行業信息化、網絡化、科技化、智能化、無人化浪潮,應急物流運營平臺的搭建是現代應急物流體系構建的重中之重。我國電商物流企業、快遞企業等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全國網絡擴張過程中在物流運營平臺搭建、客戶供需信息對接等方面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應鼓勵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參與各類應急物流運營平臺的搭建。同時,加強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物流運營平臺與應急物流運營平臺統一數據標準、預留信息接口,確保突發事件下,應急物流運營平臺與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物流運營平臺快速互聯進入實戰狀態,增強政府與企業應急物流運作協同能力,提高應急物流響應速度。
(四)支持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參與應急物流設施建設提高設施利用效能
充分發揮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在全國已經構建的相對完善、服務能力強大的物流網絡優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財政補貼方式,在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進行全國網絡拓展過程中,引導其在區域中轉基地、分撥中心內劃定一定區域作為應急物流設施,平時為企業經營所用,在應急保障期間迅速轉換為應急物資倉配中心。既實現應急物資儲運配與龍頭網絡型物流企業服務網絡空間一致,又將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最大化提升綜合應急物流運作能力上,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顯著提高應急物流設施利用效能。
(五)推動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嵌入國家物流樞紐實現集中化和網絡化發展
改變我國物資儲備基地和應急物資儲備基地主要分布在物資產地或者遠離交通樞紐、物流樞紐的現狀,在國家物資儲備和應急物流儲備基地新建、改擴建過程中,充分利用我國在物流規模化運作過程中已形成的國家物流樞紐、全國示范物流園區、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鐵路貨運場站等構成的骨干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將新增應急物資儲備基地盡可能設置在上述物流節點。利用國家物流樞紐等節點設施形成的干支倉配一體物流運作系統,推動形成應急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實現突發事件下的應急物資快速調運,提升應急物資儲備基地的運作效能,更高效保障我國應急物資供應。◆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運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