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進一步強化創新策源功能,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全力做強創新引擎,高水平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一、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持續發力,不斷培育發展新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須牢牢堅持“四個面向”,聚焦關鍵領域打好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形成標志性的自主創新成果,更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競爭。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在滬已建和在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14個,涌現出一批首創成果,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度、顯示度不斷提升。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布局張江實驗室、李政道研究所等戰略科技平臺,牽頭或參與完成大飛機、蛟龍、天宮、北斗、墨子等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千米級高溫超導電纜、100千瓦微型燃氣輪機、300毫米大硅片等重大成果填補國內空白。
面向經濟主戰場,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集成電路先進工藝實現量產,自主研發的刻蝕機等戰略產品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發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云端深度學習定制化芯片;治療阿爾茲海默病原創新藥“九期一”等重大原創產品獲批上市。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應急科技攻關,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率先成功解析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和RNA聚合酶復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維空間結構,有力推動全球新冠疫苗和藥物研發。
二、努力突破體制機制瓶頸,全面激發產業新動能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必須緊緊依靠制度創新推動科技創新。聚焦產業發展中的制度瓶頸問題,進一步營造開放、協同、包容的良好生態系統,為調動各類創新主體積極性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努力使創新成為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一)加強謀劃部署,建立部市合作推進新機制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大力支持下,有關部委會同上海市建立了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協調機制,先后研究部署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建設。建立市領導聯系重點產業機制,出臺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文件,形成門類齊全、各具特色的政策框架體系。
(二)推進改革突破,探索新興產業管理新模式
在全國率先以加工貿易手冊形式試點集成電路全程保稅監管模式,備案出口金額超過200億元。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核心團隊和設計人員實施專項獎勵,近5年來約有近2萬名研發設計人員獲益。探索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和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已有96個藥品品種獲批試點,其中69個藥品品種已獲批上市,19家企業111個產品按照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獲準注冊。
(三)強化企業創新,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新活力
試點采用“揭榜掛帥”等新模式,由龍頭企業發布需求,組織上下游單位持續推進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探索創新投入視同于利潤、國企領導人創新使命書等制度,進一步激發國企創新動力,推動市屬國企研發支出增長超過32%,支出強度創歷史新高。搭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超過20個,服務企業和團隊160余家。發揮企業技術中心的創新主體力量,形成國家級88家、市級640家、區級1500余家的企業技術中心梯隊。
(四)加快人才引育,建設創新人才發展新高地
陸續出臺人才“20條”“30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探索海外人才永久居留的市場化認定標準和便利服務措施,核發外國高端人才(A類)工作許可證超過4萬份,部分政策措施逐步推廣至全國。依托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連續召開3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吸引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等中外科學家開展全球合作交流。針對領軍人才、基礎人才不足問題,發揮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學科優勢,進一步整合集聚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資源,打造國家人才培養基地,為我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產業培養更多領軍型、工程型、技能型人才。
(五)推動布局優化,打造產業集聚發展新空間
充分發揮浦東、徐匯、楊浦產業鏈完備、政策體系完善、創新資源匯聚優勢,加快建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信息服務4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編制發布上海產業地圖,在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推出26個特色產業園區,推動區域經濟朝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的方向發展。制定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示范區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指導目錄和項目準入標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綠色創新現代產業體系。
(六)創新資金引導,形成鼓勵社會投入新做法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動銀行設立總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低息信貸資金,通過貼息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支持企業發展。組建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G60科創走廊AI產業基金、楊浦人工智能創業投資母基金等,形成人工智能基金群。設立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股權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00億元,助推上海建設全球領先的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和產品制造中心。
“十四五”期間,上海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強化創新策源功能上下更大功夫,打造適應新發展格局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和自主創新新高地,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和特色產業集群,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為我國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國家發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