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惠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南昌 330002)
培養和造就品格高尚、性格開朗的青少年,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以及家庭需要做的事情。在學校教育中,美育是提升學生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青少年道德觀念、審美能力和積極心態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采用Citespace(版本號Citespace 5.7.R2)計量軟件,參考中國知網(CNKI)可視化分析,對近26 年有關德育融入小學美術教育的研究文獻進行統計和分析,進一步探索小學美術教育與德育領域的研究程度。
本文選取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以小學美術、德育為關鍵詞,時間跨度為1995—2020 年,檢測論文共384 篇,手動逐條篩選、剔除中國會議等無關信息104條,最終確定280篇有效文獻。
數據統計法。采用Citespace(版本號Citespace 5.7.R2)及中國知網(CNKI)計量可視化分析對280篇有效文獻進行分析,根據研究需要對統計數據進行常規數據處理,對關鍵詞共現、時間線圖計算繪制科學知識圖譜。
2008年前相關論文數量為0,從2008年起,論文數量逐漸增多,巔峰期出現在2019 年,論文數量超過100篇。

圖一
關鍵詞指向文獻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在此次研究中,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高,選題的研究熱度也越強。如圖一所示,“小學美術”累計出現100次以上,中心性高達0.42;排名二、三、四的“德育”“德育滲透”“德育教育”的頻次分別達75次、57次、54次,中心性均在0.2以上。由此可見,學界在該選題上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小學美術”“德育”“德育滲透”等方面。
如圖二所示,在本次數據呈現的結果中,共有6個高頻詞,分別是小學美術、德育、德育滲透、德育教育、小學美術教學、美術教學。高頻詞與后面關鍵詞連接的直線越粗,表示在此關鍵詞基礎上發散的關鍵詞越多。按照時間線來排列這些關鍵詞,圍繞這6 個關鍵詞,時間越往后,關鍵詞越來越多,在此基礎上衍生的關鍵詞如“滲透”“傳統文化”“美術素養”“學生品德”等越來越多,輻射點也越來越多。下面將這6 個關鍵詞分為小學美術教學類詞匯和德育類詞匯,并分別分析。

圖二
1.小學美術教學類詞匯。小學美術教學是美育的基石,6 個大的關鍵詞中有3 個關于美術教學,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是“美術教學”“小學美術教學”“小學美術”。由圖二,我們可以看到這3個熱點詞匯發散的詞匯基本影響到后面所有的相關論文。

圖三
由圖三可知,關鍵詞包含“美術教學”的文獻橫跨時間最長,總量為33 篇,在關鍵詞包含“美術教學”的文獻中,有6 個關鍵詞跟德育有關;由圖四可知,關鍵詞包含“小學美術教學”的文獻有48篇,在關鍵詞包含“小學美術課”的論文中,有7 篇論文的關鍵詞與德育有關;“小學美術”是出現頻次最高的關鍵詞,共有112篇文獻出現了這個關鍵詞,由圖五可知,在這112篇文獻中,有17篇文獻的關鍵詞包括德育類詞匯。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美術教學中,研究德育往往建立在美育完善的基礎上,在對低齡段學生的美育中融入德育,可以獲得更佳的教育效果。

圖四

圖五

圖六

圖七

圖八
2.德育類詞匯。雖然“德育”作為關鍵詞出現得較晚,但是它的頻次最高,如圖六所示,在關鍵詞包括“德育”的文獻中,有12個關鍵詞與美術教育有關;如圖七所示,“德育滲透”是德育類詞匯中最早出現的關鍵詞,在包含該關鍵詞的論文中,有12個關鍵詞與美術課程相關;如圖八所示,“德育教育”這個關鍵詞處于整個時間軸中心的位置,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以它為關鍵詞的論文中,有10 個關鍵詞與美術教學有直觀的關系。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①美術教育對德育有正面的影響;②德育分析與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且都對社會熱點,如傳統文化、生態文明等進行了探究。
我們以省市為單位分析發文的地域特征。其中,發文量排名第一的是江蘇省,計有9篇;緊隨其后的是山東省7 篇、廣東省5 篇、浙江省3 篇;福建省、吉林省和甘肅省的發文量均為2;其余省市的發文量則為1或0。
我們可以看出,作為經濟發達、文化底蘊深厚的江蘇省,其論文發表的數量與質量均不可小覷,足見江蘇省對選題的重視;緊隨其后的孔孟之鄉——山東,對選題的研究頻率亦頗高;廣東省、浙江省也表現出對選題的重視;其余省市對選題的重視程度較低。由此可知,德育融入小學美術教育研究的數量和質量,受區域經濟和地域文化因素的影響較大。
本文所統計的280篇關于德育融入小學美術教育研究的論文,大體上可以代表1995—2020年此類項目的基層教學研究水平;以地域研究水平的總體情況,可以得出其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從論文的數量來看,近10年是該選題的快速增長期。這說明全國范圍內的公立小學和教師的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也從側面反映出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德育建設的重視。但近幾年選題新穎的研究較少,這一現象值得重視。
1.研究成果較為豐碩,但研究深度有待擴大。從2009 年開始,研究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研究方法也較為豐富。諸家運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個案分析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對選題進行研究,并取得豐碩的成果,為后續更加細致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足之處則在于一些研究的水平不高,方向重復。例如,主題圍繞“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的論文有12 篇,且研究結論重復。此外,絕大多數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普通刊物上,研究質量有待提高。
2.跨學科合作研究未形成規模。研究多是基層教師對研究方法和教學方法進行的分析、梳理與建議,缺乏對跨學科合作的關注。在中國知網(CNKI)上,以“小學美術德育跨學科”為關鍵詞搜索論文,結果為0;去除“美術”,符合條件的論文只有3篇,且其中2篇均未提及美術教學。德育工作任重道遠,其他學科在中國知網(CNKI)上的發文量也非常大,但從現有文獻來看,跨學科合作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
從2009年開始,我國以小學美術教育中融入德育為選題的研究成果數量整體呈逐年增長的態勢,在2016—2019年急速增長,之后緩慢下降。從近三年的發展模式來看,研究成果數量會繼續下降,但會維持在每年50 篇以上。選題研究的發展趨勢則從基礎研究轉向深度研究,并加強跨學科合作的研究,也就是說,研究的廣度與深度會更進一步。
1.不僅要聚焦基礎的核心學術問題,還要擺脫傳統的桎梏,將傳統與現代融會貫通,創新研究方法、創建研究團隊,將不同學科的人才聚集起來,賦予選題以新的活力,促進德育的全面滲透。
2.抓住文化機遇,引進、培養學科專業人才,投入更多的科研基金,提高一線教師的待遇,挖掘選題與傳統文化的關系,積極地開展與相關研究機構的合作,讓選題真正地立足當代、有益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