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亞瑋,王子璇,郭明磊,陳立功★,王學靜,趙飛,戴美麗,張曉云
(1.河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071001;2. 平山縣西柏坡五豐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 050400;3.河北省畜牧獸醫研究071000;4.河北省農業農村廳 050000;5.大廠回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 065300;6.遷西縣農業農村局 064300)
我國對于世界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發蔓延實施嚴格的預防控制措施, 包括大規模的疫苗接種和定期的流行病學調查與監測。 但官方數據表明,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多年持續存在,時刻威脅著公共衛生與安全。2013 年我國華東等地相繼發生人感染H7N9 流感疫情,傳染源不明晰,且應對不當或過度反應,造成禽業經濟損失嚴重[1],影響社會穩定。 公共衛生安全日益成為影響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非傳統因素。
由表1 可看出病毒、細菌、寄生蟲、衣原體等可共同感染禽與人類,感染途徑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傷口、蚊蟲叮咬、直接接觸等。 人若與患病的家禽、畜產品及其原料密切接觸,且沒有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或消毒隔離措施時, 均可成為高危易感人群。 進一步提示從業者、消費者等在從事家禽生產及產品加工消費過程中,應注重自身防護。
食品安全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藥性以及對人類生命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引起關注。 在我國,食物中毒主要由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其他新的病原菌如E.coli O157∶H7、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報道也呈上升趨勢[2]。
畜牧安全是影響養殖業發展、人類生命健康和社會公共衛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運用法律手段加強管理的首要目的就是要為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提供法律保障,相關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種畜禽管理條例》等。

表1 與禽相關的主要人畜共患傳染病
近年來,高致病性禽流感對家禽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有專家認為, 家禽經營環節是病毒感染人和家禽的主要風險來源[4]。流行病學調查也發現,活禽市場是禽類疫病病原的重要集散地。北京、上海等省市通過法律手段,在城市主城區開始全面禁止或限制活禽交易,推行家禽的“集中屠宰、冷鮮上市”[5]。 造成禽流感病毒持續感染和疫情持續發生的重要原因還包括活禽市場的流動和家禽大范圍的調運[6]。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活禽長途調運將更加頻繁, 只有通過國家干預才能預防整個家禽行業運輸過程中的疫病傳播。 加強動物防檢工作,確保肉品安全衛生,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切實做好定點屠宰工作[7]。
一般生物安全是將疾病減少和消除的過程,包括以堵為主的外部生物安全和以凈化為主的內部生物凈化, 外部生物安全是防止外界或新的病原微生物侵入畜禽體內, 也是管理者首先應關注的方面。 內部生物安全是消除或減輕已存在的疫病在體內的蔓延過程,最大限度保障畜禽生長發育和生命健康狀況。 生物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應抓好引種、基礎免疫、檢測凈化、環境消毒等環節,才能有效控制疫病發生[8]。 要做好養殖場病死家禽的無害化處理、殺蟲、滅鼠、患病動物和疑似感染動物的隔離及家禽養殖場的疾病凈化工作[9]。
抗菌藥物在動物體使用后在病原菌產生耐藥性,一旦超級細菌出現,將無藥可醫。 不管是治療還是預防用藥,我們都應考慮三個要素:藥物、動物體與細菌。 藥物在動物體內是如何被吸收的,如何進行分布、代謝和消除的,如何發揮殺菌或抑菌作用的。 細菌要生存就會通過改變細胞壁通透性、產生外輸泵、改變藥物結合靶點等方式降低抗菌藥物在菌體內的濃度而發生耐藥性,造成治療無效。 由于動物體本身具有免疫,會對細菌產生抵抗,抗菌藥物應在合理條件下使用[10],三者才能達到某種程度的平衡。
近年來, 公共衛生領域爆發的危機給了我們許多經驗教訓,在當前這個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利用大數據超強的數據收集與處理功能,對做好公共衛生安全的防范是十分必要的。 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的戰役中大數據技術發揮了強大功能, 為今后獸醫領域的公共衛生安全防范工作預警提供新的發展思路[11]。
隨著環境的改變,所有物種都在進化,但如何保障作為生物鏈最頂端的人類的安全與生存, 是科學界永遠不變的核心課題。 對相關疾病的防控措施還有很多,仍當法律為準繩,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為原則,利用現代化手段從整個鏈條進行預警,保障公共衛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