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學術年會和微生物學前沿信息發布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上海市微生物學會
回顧總結2020年,展望2021年,聚焦全球關注的熱點和本學科發展的重點,提升學術水平,增進會員交流,開創學會工作新局面,上海市微生物學會于2020年12月18日在上海科學會堂隆重舉行會員代表大會、學術年會及微生物學前沿信息發布會。來自本市各單位的學會會員近百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首先進行的是上海市微生物學會第十六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會議由副理事長鐘江教授主持。學會理事長袁正宏教授致開幕詞,袁教授對2020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在這特殊的一年中,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各專委會在各條抗疫戰線上,為保障上海乃至全國人民的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環境安全等,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袁理事長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抓住傳染病防控的學科發展機遇,推動學會更上一層樓。
會議的第二個議程,是對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在新冠疫情阻擊戰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會員及集體進行表彰,來自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陳洪友、陳敏、李崇山、滕崢、張曦,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陳澍、張繼明、張文宏,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胡必杰,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盧洪洲、朱召芹,上海交通大學的魏冬青,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的吳文娟,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徐錦、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的余躍天被授予“抗疫突出貢獻優秀會員”,復旦大學BSL-3實驗室新冠科研攻關團隊獲得“抗疫突出貢獻優秀會員集體”。理事長袁正宏、顧問戚中田和朱寶泉、副理事長胡海峰、莊英萍、鐘江為獲獎的會員和代表頒發了獎牌,并合影留念。
會議的第三個議程為2020年的學術年會,由副理事長覃重軍與馮雁教授主持。首先由理事長袁正宏做了題為“一場終結丙型肝炎病毒對人類危害的接力跑”的講演,從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丙肝病毒的發現者講起,回顧了丙肝病毒發現的曲折故事,以及對所有微生物學家帶來的啟示和反思,也對丙肝病毒目前的最新研究及治療的成果進行了分享,并對丙肝病毒的防治進行了未來的展望。報告反響熱烈,戚中田教授也對報告內容進行了點評。
副理事長,華東理工大學的莊英萍教授作了“生物過程優化放大與智能生物制造”的講演,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為背景,從多個維度闡述了如何實現高效的發酵調控與生產,并結合相關的應用案例展示了莊教授團隊研究成果的應用效益,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最后,副理事長張文宏教授作了“新冠的臨床研究進展”的專題報告。張文宏教授結合自己在疫情中的防治經驗,從一線感染科醫生的角度,對新冠疫情的現狀,治療現狀以及疫苗的研發做了多方面的介紹,引起了現場極其熱烈的反響,大家也就自己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和張文宏教授進行了互動溝通。
大會的最后一項議程,由五位本屆新進入理事會的理事,結合各自的研究背景,進行了2020年微生物學前沿信息的發布。來自中國農科院上海獸醫研究所的于圣青研究員,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陳敏主任技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胡付品研究員,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朱召芹副研究員,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的馮曉博副主任醫師,分別從布魯氏菌與宿主的相互作用分子機制、一錘定音-保障城市安全、細菌耐藥研究進展、新冠臨床實驗室指標分析和新生兒特應性皮炎皮膚微生態進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介紹。對于各個報告內容,現場會員也進行了積極的討論交流。
2020年11月13日,由上海市微生物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辦,共青團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委員會、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承辦的“新冠疫情與大健康”學術研討會在美麗的奉賢召開。來自上海市微生物學會、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40余名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上海市農科院成果轉化處副處長、農科院團委書記高峰、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長宋春艷、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胡海峰出席了本次會議。
宋春艷副所長首先對各位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從疫情和大健康兩個角度肯定了本次會議的重要性。胡海峰副理事長以“大健康產業及其重點領域”為題,為在座的學者綜述了大健康的概念。簡短的開幕式后,主要參會人員合影留念。本次學術研討會邀請了五位專家做了主題報告。首先,來自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原檢定所副所長、青工委委員李崇山做了“新冠疫情特點與防控策略探討”的報告,為大家回顧了我國新冠疫情的發展過程,對近階段一些疫情的反復及現有的檢測及預防策略進行了介紹和展望,引起了熱烈的關注和討論。
青工委邵凌云委員是來自臨床一線的華山醫院感染科醫生,她為大家做了“病原學檢測新技術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的報告。邵凌云主任介紹了病原檢測中的新技術在臨床感染科中的應用,病原檢測在許多疑難病原的檢測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也為臨床感染的治療提供了基礎。
來自食用菌研究所的鄒根研究員以“食用菌生物活性物質和應用”為題,為大家介紹了常見的食用菌的有效生物活性物質種類,并對這些生物活性物質對健康的促進作用進行了梳理,并對其未來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來自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的青工委委員應天雷研究員作了“全人源胚系抗病毒抗體研發”為題的學術報告。為在座的學者進行了病毒抗體從基礎到應用層面研究的介紹,拓寬了大家的思路和視野。(青年工作委員會劉暢供稿)
2020年11月7日上海市微生物學會食品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單增李斯特氏菌風險研討會(MicroRisk 2020 Listeria Workshop)于上海理工大學圖文信息中心第一會議室成功舉辦,專委會委員以及來自滬上20余家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食源性致病菌之一的單增李斯特氏菌檢測監測和評估防控開展了深入研討,為上海以至全國食品微生物安全難題貢獻科技智慧。
會議開幕式由食品微生物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董慶利教授主持,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復旦大學教授鐘江、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院長劉寶林教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條件保障處處長蘇亮分別致辭。專委會主任委員陳蘭明教授、專委會委員游春蘋研究員等分別主持了上下半場的學術交流會。會議報告分別由來自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海關、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上海市食品藥品檢驗所、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專家聚焦單增李斯特氏菌的安全監測和風險防控分別進行了學術交流。
會議討論還獲得了來自市科委、市農委、市衛健委以及海軍軍醫大學、上海杉達學院、浙江大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新希望六和公司、雅培公司等產學醫研監各層面人士的關注和響應。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通過此次研討應讓更多的食品安全學者、政府監管人員、企業家、監測機構人員等加強食品微生物安全領域的深入合作,真正實現技術落地,推動上海以至全國食品微生物安全的產學研融合發展。另外,會議得到了光明乳業公司和養樂多公司的支持。
食品微生物學專委會近年來承辦了系列學術活動:2015年和2016年的全國預測微生物學與風險評估研討會、2018年的國際氣候、微生物與健康研討會、2019年的食品微生物風險研討會等,這些會議平臺對促進學會會員積極融入食品安全研究合作、提升學會會員在食品微生物安全領域的學術聲譽具有良好的推進作用。
(食品微生物學專委會)
2020年12月19日上午,由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基礎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上海市生物工程學會,以及上海市合成生物學聯盟、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共同舉辦的“2020上海市微生物學會/生物工程學會青年論壇暨上海合成生物學聯盟年會”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成功召開。
此次論壇涵蓋了合成生物學前沿技術、微生物組、基因(組)編輯技術、無細胞合成體系、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等主題。在會議開幕致辭中,中科院合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覃重軍對上海市微生物學會青年論壇的歷史進行了回顧,期望上海市微生物學會青年論壇這個傳統論壇在年輕人的手中得以傳承,越辦越好。隨后,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常務副院長馮雁教授致辭,回顧了上海市合成生物學聯盟的創辦歷史,介紹了上海合成生物學聯盟成員參與創辦的合成生物學期刊《合成生物學》,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加入上海的高校研究所從事合成生物學相關的研究。
本次會議邀請了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楊弋教授進行《光遺傳學器件:活細胞RNA動態成像與調控工具》主旨報告。楊弋教授系統介紹了其課題組近年來開發的一系列用于體外和體內的RNA熒光示蹤探針,可用于探索轉錄翻譯的基礎科學問題以及單個基因的實時示蹤,其探針的靈敏度和實用性均超過國際同行類似工具,已經被國內外多個實驗室使用。本次會議一共設置了“合成生物學前沿技術”,“微生物組”,“基因/基因組編輯”,“無細胞合成體系”等四個主題,會議邀請了林亮(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孔旭東(上海交通大學)、高翔(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辛秀芳(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張晨虹(上海交通大學)、趙維(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季泉江(上海科技大學)、薛小莉(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譚高翼(華東理工大學)、陸鈺明(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童垚俊(上海交通大學)、夏小霞(上海交通大學)、李健(上海科技大學)、林金鐘(復旦大學)等14位青年報告人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報告。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許建和教授、中科院合成生物學實驗室副主任楊琛研究員、中科院合成生物學實驗室楊晟研究員和張余研究員分別主持了會議的四個主題。報告人的報告內容精彩紛呈,激發了會上和會后的熱烈交流討論。
(基礎微生物學專委會)
臨床微生物學專委會
“自身免疫病診療進展暨ICAP中國官方網站發布會”,于10月12日在上海海侖賓館召開,學會常務理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李敏教授主持會議。此次會議線下50余位專家與會,有千余位醫學同仁線上觀看了本次大會。會議主旨是共同探討如何使自身抗體檢測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和患者。希望借助所有業界同仁的力量,搭建一個與國際ICAP(抗核抗體熒光模型國際共識)網站對接的橋梁,提升我國抗核抗體檢測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第七屆侵襲性真菌感染實驗診斷技術規范化培訓班”,于10月16—18日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線下有100余位學員參加、線上有1 000余位學員觀看。專委會主任委員、上海東方醫院吳文娟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章強強教授致辭。此次學習班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充實的理論指導下,學員們進入實驗室開始實操,使大家在實驗工作中更進一步規范操作。
“耐藥細菌的傳播性和控制新進展” 國家繼續教育學習班,于10月26—29日在華山醫院舉辦,會議全程線上直播,有416人參與全程學習,部分學員參加了線下培訓。本次會議邀請了國內微生物檢驗領域和抗感染領域的權威專家,共同在線上聚焦于耐藥細菌的傳播和控制的最新研究熱點、發展現狀和檢測心得,分別從不同方面對細菌的診斷治療、耐藥檢測及抗菌藥物管理等方面進行闡述交流。29日,學員們進行了實驗培訓。通過實驗操作,學員們對耐藥細菌的檢測、監控,以及耐藥細菌傳播和控制的最新研究進展有了新的認識和掌握對細菌耐藥性的標準化實驗室檢測有了更直觀的體會和更全面的理解和判斷。
“兒童感染沙龍—臨床與實驗室的對話”專題研討會,于2020年11月12日下午,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舉辦,本次會議設有同步線上直播,吸引了上海臨床兒科醫生及檢驗同道們50余人的線下參與,線上1 000余人的關注。專委會主任委員、上海東方醫院吳文娟教授致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李敏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張艷梅教授主持,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曾玫教授、徐錦教授做專題報告。專家們從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SARS-CoV-2在兒童中的流行和臨床特征、COVID-19在兒童和成人中不同的免疫特點等角度出發,細致地分析了疫情發生以來全球不同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兒重癥比例、死亡率和并發癥等流行特征。
微生物學耐藥防控專委會
“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細菌耐藥”論壇于10月27日在瑞金醫院12號樓601會議室舉行,50余同仁與會。專委會邀請了來自感染、微生物耐藥防控、細菌耐藥監測、臨床診療、藥學等多學科專家,針對所涉及以及感興趣的多個領域最新研究進展以及當下熱門話題進行探討。遏制細菌耐藥,讓我們一起行動!
臨床微生物學/微生物學耐藥防控專委會
“抗菌藥物合理應用——AMS與臨床實踐系列活動”會議,于2020年11月26日—12月25日在上海舉行,共舉辦線下5場線上8場專題會。有250人左右線下與會,約2 000人線上關注。本次活動邀請臨床感染病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藥理學、藥物研發、醫院感染防控、基礎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的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旨在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規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行為,提高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水平,促進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控制細菌耐藥,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獸醫微生物學專委會
“2020獸醫科技發展論壇暨上海獸醫公共衛生論壇”會議,于2020年9月23—25日在上海嘉定藍宮大酒店舉辦。來自浙江大學、復旦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等國內知名的大學和研究院所以及動物疫苗研發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共百余人現場出席了本次論壇。本次大會以“新冠疫情與獸醫公共衛生”為主題,圍繞當前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及與獸醫公共衛生的關系對動物冠狀病毒和非洲豬瘟的流行及防控形勢,包括病原分離、新型疫苗研制及人獸共患病防控等領域進行全面探討。會議邀請歐洲科學院院士、蘇州大學時玉舫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前首席獸醫官Juan Lubroth博士、荷蘭烏特勒支大學PeterRottier教授、浙江大學方維煥教授、華中農業大學郭愛珍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馮力研究員、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王秋紅副教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Keith Bailey副教授等15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就當前國內外新冠病毒流行狀況、冠狀病毒致病機理、人獸共患病防控以及獸醫公共衛生在控制新冠病毒流行方面的重要作用等做了大會報告。
病毒學專委會
“2020年全國醫學病毒學會議”于2020年10月17—18日在上海延安飯店召開,100余位代表線下參會,有7 000余人線上觀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參加會議并做發言。學會榮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在演講中針對當前病毒學科發展中的短板,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薇介紹了該團隊重組新冠肺炎疫苗試驗的最新進展。專家們以新冠病毒與疾病、病毒學基礎研究和病毒學應用研究為主題做了全面系統的闡述。
“生物制品病毒去除/滅活工藝驗證”學術沙龍于2020年11月5日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綜合樓會議室舉行。有30多位科技人員與會。會議邀請了李冬梅研究員、程露博士、游純化技術總監、趙鑫博士做報告演講。本次活動以血液制品和真核細胞表達重組蛋白藥物類生物制品的病毒去除/滅活工藝驗證為主題,吸引了相關研究人員和研究生與會交流,通過深入淺出的溝通和探討,將科普與技術相結合,與會人員加深了對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控制的認識與理解。
海洋微生物學專委會
“第八屆長三角海洋生物醫藥產學研科技論壇暨第九屆上海市海洋藥物青年論文”報告會,在浦東新區上海諾華研發中心舉行,并在微信平臺同步直播。有120位代表與會。上海市微生物學會海洋微生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藥學會海洋藥物專委會主任委員吳文惠教授、上海市微生物學會海洋微生物專業委員會委員林厚文教授為大會執行主席,林厚文教授主持了海洋藥物長三角聯盟工作會議。李志勇教授參會并給獲得優秀報告獎的青年學者頒獎,廖麗副研究員等專委員委員參會。
醫學真菌學專委會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真菌病聯合防控策略研究研討會11月2日舉行,全國有關省市100名代表與會。大會邀請了來自全國的7位院士和多名教授作演講,專家們從基礎到臨床做了精彩的報告,同時對真菌病的聯合防控提出了很好的策略,與會者得益匪淺,收益頗豐。這次研討會由中國工程院主辦,是2020年“粵港澳院士峰會”的活動之一。
工業微生物與生物工程專委會
“2020 Bio—ONE第二屆生物醫藥新型工藝技術及應用高峰論壇”,于2020年12月4—5日在上海靜安區寶華萬豪大酒店舉行,約800行業同仁與會。學會副理事長、華東理工大學莊英萍教授出席會議并致開幕詞。會議聚焦2020版新藥典,解讀藥典新標準、生物藥企產品生產和商業化過程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共同分享生物制藥工藝開發、工藝放大、新工藝應用等前沿領域成果,從實際問題和具體案例入手,交流并探索生物制藥工藝的進階研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