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鵬
(寧波市氣象服務中心,浙江 寧波 315000)
天氣預報節目,是氣象科學和電視藝術的有機融合,是體現氣象科學社會應用價值的重要渠道,現已成為氣象公眾服務的主要手段和窗口,是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之一。
談起對天氣預報節目的印象,大家腦海里浮現的往往可能就是一個主持人、一張全國地圖以及配上了各種圖片和天氣圖標的具體城市和地區的天氣預報信息。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電視氣象節目的內容愈加豐富,為照顧不同的受眾群體,電視氣象節目已經進行了類別劃分,大致可分為:新聞類《天氣預報》節目、生活服務類氣象節目、少兒氣象節目以及氣象專題片等。一檔成功的氣象節目是多個部門通力協作以及各個職能崗位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主持人是保障節目成功的最后一步,節目成功與否與主持人的表現密切相關。不同氣象節目的風格各不相同,對主持人的要求也不同。天氣預報節目中具體城市和地區預報部分,是非主持人出鏡部分,需要依靠主持人的聲音表達來向受眾傳遞氣象信息,相較于出鏡部分,缺少了和觀眾直觀交流的有利條件,考驗著主持人對不同類型氣象節目配音的把控能力。本文分別從新聞類《天氣預報》節目、生活服務類氣象節目、少兒氣象節目、氣象專題片等不同類型氣象節目的配音要求以及配音節目對主持人自身業務素質的要求等方面進行交流與探討。
新聞類《天氣預報》節目通常是在地方新聞前后播出,收視率高,受眾面廣,節目風格莊重、嚴謹。所以要求主持人的聲音、形象也要與之匹配,應當端莊、穩重。新聞類《天氣預報》節目配音不同于刻畫細節和帶有抒情因素的氣象專題片配音,其配音通常更傾向于新聞播報的宣讀式,結合電視畫面中的天氣圖標和氣溫、風力、降雨量、火險指數等氣象數據,不能提前,也不能延后,配音時,需要同時兼顧文字稿件和電視畫面。
生活服務類氣象節目的特點是親切、真誠,要給觀眾一種相對放松的節目氛圍。以寧波氣象當地播出的《氣象幫農忙》節目為例,這是一檔農業氣象科普及氣象信息服務節目,主要受眾群體是廣大的農民朋友,節目宗旨是普及農業氣象知識,幫助和指導農戶依據天氣、氣候變化做好田間地頭的農事管理工作。在節目的配音中,主持人的聲音、形象應該是知性、有親和力、貼近大眾的,讓聽眾有信任感。在配音過程中,主持人需要注意不能矯揉造作,不要太過于字正腔圓,不能太嚴肅緊張,而要親切自然、貼合畫面,最重要的是要接地氣。
少兒氣象節目的受眾是少年兒童這一特殊群體[1],節目配音部分的語言應當更加通俗易懂,語氣更加溫柔平和,較為高深的詞語或者成語,應以短句的形式來進行表述。
在氣象節目中對少兒進行科普的內容,需要使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用的語言。另外,可以通過對聲音張力的控制及語言的應用,塑造聲音角色,如想要塑造“老師”型的角色,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來吸引少兒的注意力,對少兒進行氣象知識的科普;如想要塑造“朋友”型、“姐姐”型的角色,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完成,讓少兒在故事中體悟和學習氣象知識。
氣象專題片可拍攝的范圍極為廣泛。對于氣象專題片來說,真實性是它最根本的屬性。由于有聲有色、真實感人,它帶給觀眾的沖擊力、感染力特別強。每部片子的解說詞,要求配音員在解說配音時既要遵從一般創作規律,又不能拘泥于一般理論,要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和創作個性[2]。
人物片是選取氣象系統內有代表性或有特點的人物作為反映的對象,表現一個主題、一種立意。在人物片中,解說與畫面多呈互補狀態——解說詞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或人物的經歷、背景、事件過程等,畫面則對人物形象、人物活動、工作環境以及人際關系給予形象化、直觀性的展示。人物片的解說詞一般是敘述性的,表達較為自然、流暢、親切、平緩。
人物片的表現形式比較靈活多樣。人物有以第一人稱出現的,也有以第一、第三人稱交替出現的。
解說者既是敘述者,又是節目中人物的代言人。一方面要把握好自己解說的角度,另一方面還要以主人公的口吻述說,表現主人公的內心感情,使人聽起來親切、自然。
風情片的解說詞往往把某一地域的氣候物候特點、風土人情、風光美景等給予展示,以滿足人們獵奇、欣賞與拓展視野的需求,兼有欣賞性和知識性。
風情片以展現景物的畫面為主,語言應親切、甜美、柔和、真摯,節奏輕快、舒緩。解說語言應有情趣,體現對自然、對生靈的關愛與珍惜,形成渾然一體的意境美和整體和諧的詩意美。
科普片的宗旨是宣傳氣象領域的科普知識。這類專題片往往將各種需要講解、表現的事物和需要闡明的道理清楚地展現出來,畫面與解說也是互補性的??破掌庹f詞以講解說明為主,它的表達形式為“講解型”。
主持人的業務素質與節目的質量密切相關。氣象節目的配音是電視有聲語言的一種表達方式[3]。就主持人而言,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同,其發聲效果也不同[4]。對于主持人的聲音要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語音規范純正、吐字清晰、音色豐富及變化自如等。
讀準音節,簡單地說就是按照普通話的標準和規范來吐字發音,使發聲正確、聲調準確、字正腔圓。當然讀準每一個音節并不等于語音就規范了,還要進一步訓練,既保持自然,又在咬字上進行適當地加工。
在節目中向觀眾傳播信息、介紹知識時,應該使用標準的普通話,做到語音純正。從讀音的準確、輕重,到詞匯的運用、語氣語音,都不能夾帶方音。氣象播音員的有聲語言是在日常談話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出來的,具有藝術性和美感。播音語言雖然和生活語言拉開了距離,卻又是扎根于生活語言之中的。
聽眾不僅要從播音員的聲音中獲取信息,還對聲音有一定的審美需求。配音除了要吐字清晰之外,還要聲音潤澤不干澀,字音要做到“顆粒飽滿”;同時,呼吸做到無聲,進氣要迅速,停頓時要避免歇氣聲和吸氣聲進入話筒。
聲音就像是一條色彩斑斕的河。音色、音高、音強都能左右播報內容的起伏和節奏。無論內容有多豐富,多么吸引人,如其配音的聲音生硬而單一,觀眾也是不買賬的。想要讓自己的聲音豐富多彩,并不是聲音越大越有渲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聲音變化自如的聲區,在這個區域內,訓練聲音的圓潤飽滿。長此以往,使自己的聲音聽起來自然順耳,容易控制,將十分有利于聲音色彩的變化。
總之,想要達到聲音控制收放自如,主持人只有通過刻苦、反復訓練、付出心血和勞動,才能在各種類型的氣象節目配音需求中自如地切換。但氣象配音也絕不是聲音和技巧的炫耀,配音的大忌就是發出無意之聲、無情之聲、僵滯不變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