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淳
福建巖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 龍巖 364000
工程基礎結構多處于一定深度范圍的巖土體中,因此,巖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等勢必會對整個結構穩定性產生直接的影響。為了消除巖土體對工程結構所造成的不利影響,通常在工程設計階段之前進行詳細的巖土工程勘察,通過勘察來掌握工程現場的巖土性質,進而為工程設計、施工提供必要的參考。雖然巖土工程勘察技術日益進步,但是,巖土工程勘察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何進一步加強巖土工程勘察工作,解決勘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成為亟待研究的主題[1]。
巖土勘測與整個建筑工程的平面結構圖息息相關,應該在探測中形成整體的結構圖,明白結構圖中的坐標,地形,對于不同的地標要分門別類的標注出來,尤其是不良的地質類型更應該重點關注,要明確不良地形對于整個建筑工程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并對產生的不良影響提出一定的解決措施方法。同時要檢查建筑工程的防震能力,設立合理的地震設防區,最后要排查清楚施工區域的所有地下水狀況,對存在的地下水進行全面的整理。地基參數也對施工有著重大的影響,地基參數與地基地穩定性息息相關,能夠為下一步的挖深基坑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常巖土工程勘察工作需從建筑工程地基設計階段入手,深入施工現場進行實地勘察作業,結合以往地質勘察結果選取恰當的勘察技術,保障獲取到準確的地質數據資料。在巖土工程勘察作業環節需把握以下五項要點:①開展土工試驗,針對施工區域的粉土特性進行合理劃分、完成土壤顆粒分級,明確用于評價地質條件的各類指標;②依據土粒比重檢測標準完成土質土粒檢測,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③利用空間勘測技術進行合理布點,通常采用GPS、GPRS等技術手段實現對較大空間范圍內巖土工程狀況、周圍不確定性因素的準確勘測,借此提高巖土勘察的便捷性與效率,實現對巖土情況的準確辨別;④落實巖土工程評價,依據工程建設區域的土質條件選取適宜評價方法,確定建筑工程地基承載力與均勻性,借此有效避免工程建設成本浪費問題的發生;⑤完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針對工程所處區域的地質特征、施工條件進行客觀分析,為實際施工提供具體建議,保障巖土工程施工質量[2]。
工程項目中巖土工程勘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有效提升巖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性與準確性,必須加強先進勘察技術的應用,結合勘查現場的具體情況,選擇最為先進的勘察技術。在巖土工程勘察時,為了避免勘測點隨意布置所造成的勘察問題,可以采用克里格法;在巖土工程的勘察分析過程中,可以將多道瞬態面波勘探技術與高密度電法結合起來,在保障勘察效率的同時提高勘察結果的準確性;如果要保障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科學性,一般通過回歸分析法來實現??傊?,在當前工程技術水平逐步提高的過程中,巖土工程勘察技術也逐步發展,信息化、智能化是主要的發展方向[3]。
在巖土工程施工過程中,如果施工區域的地基承載能力和地基變形情況無法符合工程整體的施工要求和標準,則需要在巖土工程施工當中合理使用換填墊層施工技術,對地基結構進行有效加固和處理,可以將地表淺層的軟土層進行徹底清理,然后通過使用強度更高、穩定性更強的材料對其進行更換,以此來有效替代原有的原土材料,全面提高地基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在材料換填工作當中,采取分層回填的方法來加以開展,必須要遵循就地取材的工作原則,不但需要保證回填材料的整體性能和質量,同時還需要最大限度上控制施工經濟成本的投入量。當前在我國各大領土工程施工當中,比較常用的地基換填材料,包含了高爐渣墊層、灰土墊層以及沙墊層等。通過換電層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全面提高地基結構實力層的穩定性,同時可以防止后續巖土工程施工過程中,地基基礎結構產生不良沉降的問題,全面提高軟弱土層排水固結工作速率,防止地基結構產生不穩定性問題。在具體施工過程中,需要充分注意通過換填墊層處理技術的應用,如果地基的整體開挖深度較大,則通過該項技術的應用所需要消耗的資金成本較大,需要有效結合工程施工的實際狀況,對基礎開挖深度以及換填材料進行針對性設計和選擇,以此來有效發揮出換電層處理技術的最大優勢,有效提高基礎結構的施工穩定性。
在沿途工程中采取的合成材料,通常會稱之為土木聚合物。這種土木聚合物具有整體連續性好,施工簡單便捷,重量小等多種優點。在對土木聚合物地基進行處理時,要將土木聚合物置于地區較為軟弱處和地基地偏坡處,它能夠使原先軟弱的土體變成更具彈性的復合土體。同時土木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和較強的拉伸強度,因此能夠省下大量的建筑材料,節省了建筑的成本。土木聚合物有著特定的地基使用情況,它主要是用于地基地處理,例如擋土墻的加固和公路的加強層,能夠有效避免河道被洪水沖毀的情況,也能夠防止整體地基地下沉,對于一些較為軟弱的地基進行全面加固,能夠加快土體的固結,使土體承載力加強[4]。
在使用砂石加固地基處理技術過程中,首先需要將軟土層內部的土壤進行徹底清理,挖除之后再墊上一層砂石對其進行充分碾壓,砂石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排水工作效果,可以將其作為排水層的主要施工材料,以此來有效提高建筑體結構的使用安全性和實用性。在砂石加固地基處理技術使用過程中,對砂石材料的質量要求標準相對較高,必須要選擇密度更大,強度更高,同時具有較強耐腐蝕性的砂石材料。通過砂石材料的鋪設可以全面提高地基結構的整體抗壓性效果,砂石材料也可以普遍運用在建筑工程施工當中,可以全面提高建筑體結構的整體穩定性,不但成本投入量較低同時施工流程比較簡單,整體的施工效益非常明顯。
壓力噴射注漿處理法它主要借助于鉆機,在鉆機的作用之下進行鉆孔,能夠將注漿插入到所需的土層的預定位置,在壓力的作用下形成漿液射流,這種漿液射流能夠破壞原有的深層土體,使土體不斷與漿液進行攪拌混合成一定規律排列的漿液土體。在這種漿液土體凝固之后就會形成固結體,固結體是構成復合地基地必要條件之一。它能夠減少地基變形的情況,從而使地基得到加固[5]。
在地基施工處理過程中,強夯施工技術是一種常見的廣泛應用于各類施工現場的地基強化技術。以重力作用為基礎,對巖土地基進行強行處理,提升地基承載力利用,強夯施工技術,在對地基加工過程中,一般使用的設備重錘,質量在8噸以上垂直下落距離標準在20米范圍,落錘下落時,主要是將勢能轉化為巨大的動能,對地基產生極大的沖擊力,使得地基內部的土壤在外部應力的作用下進行位移壓縮,減少土體內部的縫隙,由此達到對巖土地基夯實強度進行提升的目的。與其他路基強化技術相比,強夯技術的優勢在于其具備便捷高效的工作優勢,所以在我國各地區都要廣泛地應用,但是在進行強行施工處理時,要注意重錘落下的過程,一定程度也會對周圍建筑地下結構和地下管網結構造成影響,所以在確定重錘夯擊的范圍是必須要對周圍區域的事先數據進行全面的收集[6]。
科學開展巖土勘測工作,能夠有效保證整個工程的地基質量,地基勘探是整個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礎,工作人員對地質情況進行合理的勘察能有效分析整個工程的地基情況,以此達到對于地基問題的有效處理,是完成安全經濟建筑工程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