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蕓
(上海電務段信號檢修車間,上海 200061)
標準化檢修所器材入所管理系統是管理繼電器、變壓器、轉轍機等設備器材日常用的一款系統,它被廣泛地運用于日常器材的檢修、入所、臺賬等管理中。此入所管理系統在鐵路信號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實用性直接影響到整個鐵路繼電器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標準化檢修所器材入所管理系統全面采用集成化、流程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該入所系統包括智能報警、系統設置、臺賬管理、質量管理、物資管理、報表計劃、器材統計、數據查詢、數據管理、測試數據、遠程數據管理等功能。
(1)智能報警:主要完成器材輪修超期和壽命超期報警功能。
(2)系統設置:主要完成系統的初始信息錄入。
(3)臺賬管理:主要的邏輯業務實現模塊,主要完成所內設備的出所、報廢,現場設備的返所、故障更換、輪修更換、器材臺賬編輯等功能。
(4)質量管理:主要完成設備的缺點統計、合格率分析、故障統計分析等功能。
(5)報表的計劃:設備的月度的計劃以及年度的計劃報表主要是由報表系統來完成。
(6)器材的統計:使用此系統的站段,其站段所有站的各種型號設備的使用狀況以及各種型號設備的檢修具體狀況,由此模塊來完成統計。
(7)物資管理:該模塊主要完成設備耗材的基礎臺賬管理工作。
(8)數據查詢:主要完成在用戶自定義條件下的數據查詢,靈活的查詢系統使用戶盡早的掌握設備的使用情況和流通情況。
(9)數據管理:使用者的各類器材的數據主要由此模塊來完成所有系統的數據保護、運轉、維護等工作。
(10)測試數據:主要是完成測試數據的查詢功能。
(11)遠程數據:主要完成室外移動采集器數據的上傳工作。
在日常使用標準化檢修所器材入所管理系統檢修器材、管理器材的過程中遇到以下幾種問題:
(1)條形編碼重號:主要在日常檢修過程中,發現有條形編碼一致的不同器材,沒有識別唯一或者提醒有重復條形編碼的器材功能,當最后一臺相同條形編碼的器材保存檢修數據,之前那臺器材的數據就會自動被更替換新了。
(2)數據不全:主要在日常工程測試或者檢修時,當電氣特性以及機械特性數據輸入完畢后,點擊保存頁面時,設備器材的廠編號不填或者輸入相同的廠編號時,系統沒有提醒數據不全或者廠編號不唯一的功能,最后導致數據跟蹤時設備器材信息的不準確,不唯一。
(3)辦理回所入所效率低:現場的設備輪修到期回來,要辦理回所、入所的過程中雖然可以通過掃描儀批量進行,但是回所和入所對于同一批設備要重新掃描兩次,這樣不僅花費時間長并且錯誤率也增大了。
(4)入所器材定置難:當輪修繼電器回所、入所以后,一般都是按型號分別放置在一起,當檢修人員檢修設備時也是到待修品庫先尋找型號,再從貨架上從外到內進行拿取,并不是按照出廠時間或者首次出所時間進行放置,這樣就造成了設備周期使用不完全,降低了利用率、增大了支出成本同時尋找型號的時間也是花費太多。
(5)新站錄入智能化有待提升:按照計劃,安排人員去現場對新站進行信息采集并錄入,分成兩個小組,一組用移動設備對現場的設備進行掃描位置和型號,另一組人員手工抄寫現場設備的位置、型號以及作用。待全部人員采集完畢后,帶回工區,再指定一個人將移動設備的信息導入電腦中,并結合紙質抄寫下來的信息進行臺賬更改,打印票簽,之后再安排一組人員去新站進行貼票的同時,重新核對一下現場的信息,如有更改,則重新寫下帶工區,又重新更改臺賬,再打印票簽,再去現場貼票并調查,核對現場使用的各類器材信息與臺賬上是否一致。這樣存在的問題是:首先,移動設備采集的設備位置也是人工輸入的,所以采集的數據也不一定準確。其次,指定修改的電子臺賬的人進行修改時,由于是人工抄下的數據并且是多個人的數據,字跡不一定能清楚識別而且人工記錄的也是有錯誤的。最后,信息錄入完成去貼票時還要再重新進行人工核對,這樣往往復復,整個過程花費的時間太多,既不能保證正確率,而且效率也不高。
(6)返修率統計不能實時記錄:日常使用的各種器材,當遇到設備故障或者其他問題時,現場人員會將問題器材帶回檢修車間進行分析,而系統只能保持這臺器材重新測試的數據,并不能實時記錄各種設備的返修率,需要人工自己去制作一張表格去記錄。這樣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人為手動輸入的數據會存在差錯。第二,當故障器材數量多時,工作量明顯增加,數據繁多,工作效率降低,正確率也降低。第三,手動輸入的數據沒有權威性,存在人為改動的嫌疑,也沒有實時數據、參數去證明,安全性降低。
(7)足跡功能有待進一步改進:當設備需要改動數據時,有權限的管理者可以對其進行修改,但是并沒有顯示具體是誰操作的印記,這樣無處可以去查詢,安全性降低。
(8)溫控無法實時監測:現場設備回所,入待修庫以后,對設備所處的溫度、濕度并沒有實時監測,這樣久而久之使很多設備因環境溫度濕度不達標而產生發霉等現象。這樣不僅增加了檢修的時間和難度,而且設備因壞境變化而產生的發霉等現象會使沒有到期報廢的設備無法修復,最終只能報廢,增加成本開支。
準化檢修所器材管理入所系統是檢修器材日常用的一款系統,段管內目前256 個站滬通鐵路等新線正在不斷開通,段管轄的繼電器數量總計為149632 臺繼電器共53 種類型,其中2019 年度檢修、測試38 種類型的繼電器,共計9423臺;管轄電器設備十萬余臺,230 種類型;管轄轉轍機設備15042 臺,4 種類型,其中2019 年共檢修900 多臺。為了提供優質設備,保證安全生產,使日常的工作效率能夠有很大的提高,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增加條形編碼重號報警模塊。主要完成器材條形編碼重號報警功能。若庫里已存在的器材有條形編碼一致時,則重號報警窗口會立刻自動的彈出,同時重號設備的具體臺數以及具體的有關數據內容會自動跳出提示窗口;在使用者生成新的條碼時,系統會自動排除產生相同的條形編碼,及時提醒使用者對這些設備進行整改。
(2)增加數據不全提醒模塊。主要完成日常工程測試或者檢修時數據不全提醒功能。當設備的電氣特性以及機械特性數據輸入完畢后,點擊保存頁面時,設備器材的廠編號不填或者輸入相同的廠編號時,則數據不全提醒窗口立刻自動彈出,同時相同廠編號的設備器材編號及相關數據都會自動顯示,這樣可以及時對問題設備進行整改。
(3)增加回所、入所可以“一鍵”辦理模塊。主要完成到期設備回所、入所“一鍵”進行的功能。當現場設備到期回來,回所、入所過程不需要重新掃描兩次,而是掃描一次就可以把相同批量的設備“一鍵”辦理成功。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準確率。
(4)增加每一臺器材的定置模塊。主要完成每一臺設備在待修庫的具體位置,便于設備取放和信息管理。在繼電器入待修庫前用移動設備對繼電器進行掃描,按出廠日期或者首次出所的時間節點指定擺放位置,然后再進行放置。移動設備可以自動上傳到電腦模塊中去,進行實時更新。此模塊的優點如下:第一,縮短尋找時間。當檢修器材時,直接從電腦上查詢器材型號,電腦上就會出現此類型器材的所有信息,包括擺放的具體位置,出廠日期、首次出所日期、檢修日期、報廢日期、數量等。第二,增加設備使用周期。根據系統查詢到的信息,可以把最早接近報廢的器材優先進行檢修,這樣增加設備使用率,同時也降低了成本開支。第三,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準確性。
(5)增加新站設備調查模塊主要完成新站設備調查,在移動設備上能直接通過掃描采集位置、型號,不需要人工手動輸入,同時如果發現作用錯誤能立刻在移動設備上更改,并且能夠同步更新到電子臺賬中。
此模塊的優點如下:第一,增加新站設備信息采集的正確率。不需要手動輸入,以免錯誤,提高正確率。第二,增加設備信息更改的正確率。可以實時更新,不需要用筆記錄下來,然后再回去更改。第三,減少更改臺賬時間。大大縮短了更改臺賬時間,可以立竿見影,也解決了部分職工不會使用電腦的問題。第四,使日常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改善,生產的日常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不用往往復復,還不一定能保證正確率。
(6)增加溫控報警模塊。主要完成對待修庫設備的溫度和濕度的監控。當待修庫的溫度和濕度超出設定范圍時,就跳出報警模塊,此模塊的優點如下:第一,減少報廢率。可以實時監控設備壞境的溫度和濕度,可以有效減少因壞境溫度和濕度的原因致使設備出現發霉等現象,減少報廢率。第二,節約成本開支。通過實時監控,保護好設備電氣性能和機械性能,降低檢修人員的工作難度和提高工作效率,進而節約了成本開支。
通過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進而探索出對標準化檢修所器材入所管理系統性能提升的方法,更進一步完善系統的運用性能。“節支降耗、改革創新”,科技的創新勢必會帶來更多的便利,不僅可以為鐵路提供高效的技術,同時也為日常安全生產提供強有力的生產保障,產品成本也得到很大的降低,確保在電務段管轄的鐵路上,使用的每一臺器材都是安全的、高質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