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偉
(重慶長征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重慶 400083)
電力產業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支撐,不僅關系著我國的發展,更關系著我國的民生。但隨著我國電力產業的不斷發展,其結構也變得日益復雜,基于此應對電網的穩定運行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現代化技術解決各類現存問題,以此促進電力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復雜的電網結構中,電氣設備發生故障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常見的原因為設備潮濕或設備老化、設備超負荷運載、電氣設備場所不符合規定等,且任何一種情況引發的電氣設備故障都會出現接連反應,最終導致電網無法有效運行,如情況嚴重將會使電網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傷,因此應合理利用機器計算發現電氣設備中的故障問題,以此保障電網的可靠運行。
智能電網在運行中有著不確定性和局部可觀測性,因此導致建模分析法難以全面反映電力系統的當前特征。因此,為提高智能電網運行的準確性,需要合理應用機器算法,將其引入到智能電網檢測中,以此為電網運行提供安全保障,現如今該方法已經受到了我國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目前,機器算法應用于電氣設備故障預警的方法是通過監測電氣量
得出相關電網數據,隨后傳輸到數據處理平臺,最后得到因變量的結果,因變量的結果即是預警數據,并以此判定電氣設備當前是否存在故障,準確預判故障的發生點。同時,機器算法應用在電氣設備的故障診斷中需要結合智能算法,且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建立數學模型,以此進行數據處理,最后得出特征值,以此對電氣設備故障進行分類。經過我國的調查研究顯示,機器學習算法在電氣設備故障預警及診斷中的準確率高達92.4%,因此該方法應被廣泛應用,促進智能電網的可持續發展。
機器學習M.L 的發展是基于人工智能所展開的,在1995年,V.P 與C.T 首次提出了支持向量機,僅過了兩年的時間,在1997 年,H.R.T 與C.T 便提出了長短時間記憶網絡,直到2009 年,深度學習網絡已經基本完善,且可以應用在基礎語言識別上,到2012 年深度學習網絡應用在了圖像識別,直到2015 年,深度學習網絡才算基本完善,已經可以在圖像識別的基礎上分析問題成因,2018 年深度學習網絡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中,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2.1 機器的基本學習
機器學習需要從歷史相關數據中挖掘相關數據,并在數據挖掘結束后找出各類信息之間存在的特定聯系,以此使機器學習發揮出其實際作用,且此類規律算法可以稱之為機器學習。機器學習需要對已經獲得的樣本數據進行整理和歸類,通過訓練構造出預測或分類函數,具體學習訓練過程如下:
(1)甄別待選擇模型并訓練數據集;(2)確定機器學習的最優模型;(3)確定機器學習的最優參數;(4)檢測機器學習的函數精度;(5)測試機器學習的數據集。
2.2.2 機器學習的能力
預測函數和分類函數的適應性較強,且泛化能力可適用于多種數據處理,以此提高樣本信息的適應性,該種能力可以稱之為泛化能力,具體的學習可分為以下三步。
(1)根據當前存在的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模型,常用模型為支持向量機,而回歸問題常用模型為濾波預測模型,此類模型可表示一組函數的集合。
(2)在應用中需要擬定衡量標準,且需要判斷模型的精確程度,以此提高損失函數的應用效果。不同的損失函數的表現有所不同,且分別適用于不同分類問題的評價,為了使分類達到最優化,應靈活選取損失函數。
(3)參數的選擇為模型建立的必要條件,且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找出最優函數,通常情況下會選用優化算法,并將最優參數進行測試,如符合預期效果即模型建立完成。
2.2.3 機器學習的類別
機器學習有著多種類別,可以具體劃分為以下幾種,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對此加強關注力度。
任務類型:機器學習的任務類型可以劃分為分類模型、回歸模型和結構概率模型,三者之間由于任務類型不同,需要在實際應用中格外注意。
模型結構:機器學習的模型結構可以劃分為線性結構和非線性結構,其中線性結構主要體現在主觀表現上,如機器學習的主觀要求,而非線性結構則表現在客觀需求上,如實際應用過程中的需求,且兩者之間存在差異。
學習方式:機器學習的學習方式可以分為監督學習、半監督學習和無監督學習,監督學習及機器學習時需要人工持續幫助,而半監督學習則需要人工進行輔助學習,無監督學習則是無需人工提供任何幫助。同時,學習方式也可以分為遷移學習和強化監督學習,這兩種學習方式在當前時代中更為常用,其中遷移學習則是可以使學習完整遷移到其他區域,強化監督學習則是提高機器學習質量,使學習符合實際需求。
3.1.1 BP 神經網絡及改進
BP 神經網絡以逆向傳播算法為主,其主要應用于機器學習的訓練過程,以提高訓練精確度,當前電氣設備故障預警及診斷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將遺傳算法與BP 神經網絡相融合,在減少訓練時間的基礎上提高網絡的精確度,此類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當前BP 神經網絡中存在的訓練問題。
除訓練過程優化外,還可以進行函數改造。如將小波神經嵌入BP 神經網系統中提高容錯率,實現電機故障的精確診斷,且可以利用粒子化對神經網絡進行優化,以此提高故障診斷速率。BP 神經網絡還可以與其他網絡達到互補的效果,如利用模糊推理系統,則可以將實驗采集的故障信號提取,最后完成故障診斷模型的搭建。也可以將記憶單元加入模糊層節點內,以此提高電氣設備壽命預測的準確性。
3.1.2 支持向量機
支持向量機的實質是二次規劃的求解問題,實際應用需要重新構造分類器。支持向量機的核心思想是分割間隔最大化為原則,將SVM 進行優化改造,實現對故障的提前預警。為了對SVM 預測模型參數進行優化,可以應用改進粒子群算法,以此解決后期易循環在局部極值的問題。或者可以采用人工蜂群,以人工蜂群提高診斷預測精度,完成電氣設備的故障預警。
深度學習以人腦的工作原理為基準,其可以對數據進行有效分析、預測,常用的深度學習模型可以生成遞歸神經網絡。
3.2.1 神經網絡
RNN 存在數據的循環傳遞連接,在下一時刻的信息處理中會由單層變為多層,以此進行深度循環。RNN 引入了上一時刻的信息,對數據處理有著很大的優勢,但網絡權值更新不穩定,因此可以利用LSTM。LSTM 引入了門的概念,解決了RNN 的缺陷,且實際應用效果顯著。
3.2.2 卷積神經網絡
卷積神經網絡由若干卷積層組成,其可以將輸入數據旋轉及縮放,以此實現對圖像的識別。卷積神經網絡在語音識別和圖像處理方面的優勢較為明顯,其可以使網絡結構優化,避免原始數據處理提取時的分類操作。構建卷積神經網絡需要對變壓器、高壓斷路器進行診斷,并與SVM 算法相結合,最后得到數據的基本概率分配,以此實現復合故障診斷。卷積神經網絡在對電力系統的測量數據處理時,需要重視參數調節,并以此作為卷積神經網絡的優化目標。
3.2.3 深度信念網絡
深度信念網絡原始數據需要進行訓練,將底層RBM 進行頂層網絡的訓練,并用反向傳播算法優化參數。深度信念網絡不需要提取數據的特征,而是在實際的電氣設備檢修中自動提取數據信息,以此進行深度優化學習。網絡訓練如影響特征提取能力,需要對此進行拓展與改進,如利用小波變換提取故障信號,通過仿真結果表明,該方法的數據十分正確,且結構能夠適應數據變化要求。
機器算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電氣設備故障預防及檢測的準確性,且實際應用中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應推動機器算法的實際應用,使其發揮出故障預警及診斷的作用,確保電網的準確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