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安
(哈爾濱技師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鋁合金是各行各業施工期間理想的輕量化材料,現階段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鋁合金材料隨處可見,如輕軌電車、航空輕量化裝備、磁懸浮列車車體等,鋼材料焊接模式逐漸被鋁合金焊接結構所取代,對于同樣強度與剛度要求的工程,鋁合金材料質量可以減輕50%以上,從而有效實現產品結構的輕量化發展與成本控制目標。與此同時,鋁合金還具備較強的導熱性能,如果焊接過程中熱輸出不夠或者焊接工藝不當,那么,就容易產生焊接軟化問題,出現變形或者殘余應力等現象,導致焊接接頭強度大幅度降低,無法滿足構建使用要求。
經過實踐探究可知,鋁合金焊接過程中接頭容易出現軟化問題,強度系數也大打折扣,并且不當的焊接工藝容易產生表面難熔的氧化膜,需要采用大功率密度焊接工藝,才能有效預防這一問題的發生。與此同時,施工人員操作不當的情況下,鋁合金焊接可能會出現熱裂紋或氣孔,對后續工作造成不利影響。相對來說,鋁合金焊接線膨脹系數較大,焊接后變形現象屢見不鮮,在熱導率方面鋁合金約為鋼的4倍,同樣焊接速度情況下,鋁合金熱輸入與鋼材熱輸入差異較大。一旦鋁合金焊接接頭出現軟化,那么其強度與剛度將大打折扣,與母材相比,接頭強度較低,從而使自身性能無法得到保障。在實際應用期間,鋁合金焊接接頭軟化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焊接質量,因此,我們將針對鋁合金焊接接頭軟化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對策,希望能夠有效提升焊接接頭強度,為后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鋁合金焊接后,接頭軟化問題較為常見,在不同焊接工藝及焊接熱輸入現象下,接頭軟化程度也不盡相同,但是,熱處理強化鋁合金焊接接頭軟化問題極為嚴重,不利于后續工作的順利實施。在退火情況下,非熱處理強化鋁合金焊接過程中,母材與接頭強度方面基本相同,在冷作硬化情況下焊接,母材強度則大于接頭強度。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無論是在時效狀態下,還是在退火狀態下實施焊接工作,如果焊接后沒有及時對接頭進行熱處理,那么,接頭強度將無法得到保障,甚至低于母材,尤其是時效狀態下硬鋁焊接完成后,雖然及時進行時效處理,但是,接頭強度仍低于母材強度,無法滿足建設需求,這對于鋁合金整體結構使用壽命也將造成嚴重影響。
非熱處理強化鋁合金焊接接頭軟化現象,是由于焊接熱影響區焊接接頭局部冷卻或晶粒粗大,導致材料硬化效果消失造成的。如果再結晶體溫度低于熱影響區峰值溫度,那么,產生軟化現象后,鋁合金焊接接頭整體硬度將大幅度降低,冷作硬化的強化效果無法體現。因此可以看出,隨著焊接前母材冷作硬化程度的提高,后期接頭軟化程度隨之提高,在鋁合金焊接工程中軟化現象十分常見,并且在特定情況下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經冷作硬化后的鋁合金薄板,如果焊接過程中工藝應用不當,那么,其強化效果將被抵消。
熱處理強化情況下鋁合金接頭軟化現象較為明顯,導致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是由于高溫環境下,熱影響區及焊縫性能發生一定變化,從而形成一系列反應而引起的。在鋁合金焊接高溫環境下如果時間過長,那么,就會產生熱影響區軟化問題,也就是說,熱影響區強化相脫溶析出并集聚長大,從而導致焊接強化作用被抵消,形成過時效軟化,在一定熔焊作用下這是難以避免的。與此同時,熱處理強化鋁合金焊接接頭可能會產生熱裂紋,為了預防熱影響區軟化現象,焊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盡量減少焊接熱輸入,這樣也有利于高溫在影響區停留時間的縮減,以防高溫作用下晶體長大造成大面積粗晶區,導致鋁合金焊接接頭軟化問題的產生。
現階段,我國業內人員對鋁合金焊接接頭軟化問題高度重視,并且針對此問題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首先,以冶金學為出發點,可以通過焊接熱模擬的方式改變焊絲成分,或者采取有效的熱處理方法改善接頭區組織性能,促進接頭強度的提高。其次,以力學為出發點考慮,可以利用時效強化、擠壓強化、溫差拉伸、隨焊碾壓強化、局部補強等方式,有效改善鋁合金焊接接頭性能。從冶金角度出發,焊后熱處理能夠保障鋁合金在焊接過程中強化效果的恢復,這種軟化改善方式一般在小型焊件中較為常見,但是,也容易產生變形問題,受到多方面限制。而以力學為出發點進行的時效強化工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接頭軟化問題,但是,也正是由于其時效性,因此,一旦發生過時效現象,則晶粒粗化發展,接頭強度也大幅度降低。
除此之外,隨焊碾壓的方式可以降低近縫區及焊縫區的殘余應力,但是,由于通常依靠輪軸傳遞碾壓力量,而碾壓輪尺寸相對較大,與焊槍之間存在矛盾,打弧現象經常出現,加上實際生產期間大型設備投入較為困難,因此,這一方法并未得到普及。隨焊旋轉擠壓方式有利于鋁合金焊接接頭參與應力的降低,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接頭變形現象,但是,這一方法應用范圍較小,現階段只適用于薄壁焊接結構件,應用期間受到的限制性影響較多。隨焊錘擊能夠有效改善薄板結構焊趾及焊縫的力學性能,但是需要在焊道表面與焊道兩側直接錘擊,而錘擊面粗糙需要裝置附加設備,因此,很難準確控制。
目前,溫差拉伸方式應用較少,該方法具有工作環境差、成本高、效率低,以及使用不方面等不足之處,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加大焊縫區橫向收縮現象,因此,在封閉焊縫焊接條件下無法實施。
20世紀60年代,普通冷處理逐漸轉變為深冷處理,屬于一門新技術,能夠實現-130℃以下對材料進行處理,從而促進材料韌性與強度的提高。在非鐵金屬、鋼鐵金屬以及復合材料中深冷處理較為常見,能夠保障材料使用壽命、力學性能達到預期效果,并且有利于材料均勻性的改善,實際工作期間,深冷處理方式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無污染等優勢。
現階段,國內外對于工模具鋼深冷處理相關研究較多,在研究人員的不懈努力下,該方法能夠有效改善材料性能。鋁合金屬于非鐵金屬材料,但是,相關深冷處理研究較少,在國內這種技術引進相對較晚。
通過實驗觀察與探析可以了解到,在深冷處理后,鋁合金焊接接頭抗拉強度有所提升,在2個小時深冷處理后,焊接接頭抗拉強度并未出現明顯變化,而到了4個小時深冷處理時間后,鋁合金焊接接頭抗拉強度顯著提升,并且也是提高幅度最大的階段,與其他未經處理的焊接接頭硬度相比較,這時候,接頭抗拉強度提高了10%以上。深冷處理8個小時之后,將其與深冷處理4個小時后的數據相比,可以發現其抗拉強度有所降低。從整體上來看,鋁合金焊接接頭在深冷處理下,焊縫區粗晶現象以及接頭轉化現象得到顯著改善,并且焊接接頭強韌性與力學性能也得以提高,由此可見,將深冷處理技術與鋁合金焊接工作相結合,對于二者的發展均具有深刻意義。
綜上所述,鋁合金焊接接頭存在軟化現象,這對于鋁合金焊接結構的應用將構成不利影響,而現階段一些改善措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經過相關調查與資料分析,可以了解到,深冷處理方式有利于鋁合金焊接接頭強度的提高,并且具有成本低、操作簡便的特點。本文對鋁合金焊接接頭軟化問題改善對策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專業人員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