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偉
(宣城市華菱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宣城 242100)
當前,既有建筑尤其是老舊小區對加裝電梯的需求日益見長。需注意的是,對既有建筑實行加裝電梯施工時,一些小區既有建筑實施底坑開挖會對原來結構穩定性帶來不良影響,而且既有建筑電纜、管道等鋪裝較為復雜,提升了底坑開挖方面的難度。采用淺底坑技術可解決既有建筑底坑開挖空間不足問題,但是存在底坑空間不足等風險情況,需實行針對性改進,充分保證此類加裝電梯的運行安全。
本文以某小區現有建筑加裝1 臺電梯為例,該加裝電梯運用淺底坑技術,底坑開挖總深度值是0.64m,加裝電梯額定承載總重量是800kg,加裝電梯額定運行速率是1.0m/s,加裝電梯層數是7 個,加裝電梯門數是7 個,加裝電梯站數是7 個。
將某小區現有建筑加裝1 臺電梯用作例子,此加裝電梯底坑降低底部間距,選擇手動控制的暫停運行設施以及安全運行設施。暫停運行設施采取活動型緩沖器,包含兩個聚氨酯緩沖器和兩部負責監測電氣的開關(即1 號開關、2 號開關)。加裝電梯正常運行時,調節緩沖器至不運行部位,1號開關運行;加裝電梯暫停運行接受檢測修理時,調節緩沖器至運行部位,1 號開關恢復原來位置,2 號開關運行。
該加裝電梯對應安全運行過程中,添加第一層加裝電梯門控制開啟鎖住開關,將第一層加裝電梯門控制開啟鎖住開關打開后,僅能實施檢測修理;于控制柜中添加恢復原來位置開關,施工人員從底坑走開后,需在控制柜中將開關恢復原來位置;在極限開關上面設置附加極限開關,和極限開關功能相同,僅于檢測修理時發揮功能,保證恢復電梯廂撞擊板和緩沖器相接觸之前的運行動作。
該加裝電梯具體運行條件是,只有安全系統被開啟,且可移動止停裝置處于動作位置時,電梯才能檢修運行;只有將可移動止停裝置處于未動作位置,關閉首層層門,并在控制柜內動作電氣復位開關,才能正常使用電梯。
該加裝電梯護腳板采取a 類型可手動控制的護腳板,電梯運行時將護腳板進行回縮,需使用的時候將護腳板伸開。這種護腳板需采取特殊鑰匙予以開啟,全部伸開護腳板時通過背側開關,將安全回路予以阻斷,僅可對電梯予以梯頂實施檢測修理。該護腳板僅于底坑部位的時候才可手動回縮,該護腳板回縮后背側開關恢復原來位置,電梯可再次正常使用。
有關標準提出底坑內空間應充足,空間需滿足1 個大于等于0.5m×0.6m×1.0m 長形空間體。然而,現今建筑加裝電梯中常存在底坑空間不充足風險。
以某小區現有建筑加裝1 臺電梯為例,該加裝電梯在正常使用時,能夠將暫停運行設施調節至無動作部位,對應緩沖器高度值有0.29m;而該加裝電梯在接受檢測修理時,能夠將暫停運行設施調節至動作部位,對應緩沖器高度值有0.85m。可以看出,該加裝電梯正常使用的時候,底坑不能滿足標準要求的0.5m×0.6m×1.0m 長形空間體需求。此加裝電梯淺底坑技術選擇增加安全保護設置及人工控制改善底坑空間并不充足情況,然而,保護設施穩定性并不佳,如果安全保護設置出現功能失效現象或是發生短接表現,容易導致底坑施工人員被撞擊而受傷,增加電梯運行風險。
建筑加裝電梯暫停運行設施固定牢固可保證底坑施工人員的安全性,降低加裝電梯運行風險性。不過,建筑加裝電梯中可能存在暫停運行設施固定不牢固風險,增加底坑施工人員受到撞傷、壓傷等危險性。
將某小區現有建筑加裝1 臺電梯用作例子,此加裝電梯緩沖器調節動作部位只采取2 個螺栓,不過,因為螺栓常常被手動予以拆掉及安裝,易于發生暫停運行設施固定不牢情況;此加裝電梯淺底坑技術選擇暫停運行設施設計也缺乏合理性,進至底坑施工人員操作較為復雜,調節暫停運行設施動作前,進至底坑施工人員所處環境比較危險;此加裝電梯暫停運行設施固定并不牢,進至底坑施工人員施工時可能被擠壓而受傷。
有關標準提出電梯廂護腳板垂直長度值需大于等于0.75m。電梯廂護腳板可保證電梯不處于平層位置的時候,電梯廂和地坎間無間隙,避免引發電梯廂和地坎間存在間隙而致使人員掉落現象,故護腳板為保護電梯廂中人員和電梯廂外人員的設施。
以某小區現有建筑加裝1 臺電梯為例,該加裝電梯處于正常運行的時候,護腳板保持沒有伸開情況的垂直長度值僅0.30m,該護腳板垂直長度值并不滿足標準要求中電梯廂護腳板垂直長度值需大于等于0.75m 的需求;該加裝電梯處于暫停運行而接受檢測修理的時候,護腳板對應開鎖部位設計缺乏合理性,檢測修理人員需進至底坑,相關操作較為煩瑣,而電梯廂處在底部比較低部位時,才能手動調節護腳板伸開;該加裝電梯淺底坑技術選擇手動將電梯廂護腳板伸開的時候,護腳板存在活動性,電梯正常使用的過程中護腳板沒有伸開,護腳板不能預防保護電梯在不平層部位時電梯廂和層面地坎間縫隙情況;該加裝電梯護腳板具體開鎖部位設計不當,開展救援的時候,電梯廂護腳板不能開啟,電梯廂和層面地坎間縫隙比較大,開展救援過程中,負責救援的人員也可能會落入井道,存在一定風險。
當前,建筑加裝電梯中淺底坑技術尚具有一定風險性,需從多個方面分析,加強加裝電梯維修保護對策,提高加裝電梯安全技術,增加加裝電梯安全保護設施等,充分保證建筑加裝電梯運行的安全性。
針對淺底坑技術加裝電梯,需提供底坑施工手冊,增強對維修工作人員培訓力度,增加對加裝電梯保養及維修頻次,增強加裝電梯對應底坑安全保護裝置。
以某小區現有建筑加裝1 臺電梯為例,可增強該加裝電梯底坑安全保護設置,增加安全保護設置支撐桿等,提升加裝電梯底坑安全保護設置穩定性,并及時對加裝電梯檢測修理,避免安全保護設置出現功能失效現象、發生短接表現等,規避底坑施工人員撞擊傷,提高電梯運行的安全性。
對于建筑加裝電梯淺底坑技術相關安全技術需實施改善,加強對加裝電梯能夠移動的暫停運行設施功能檢測,預先觸發暫停運行設施功能檢測,做好安全系統方面檢測,保證檢測結果均符合相關要求,且加強加裝電梯暫停運行設施方面保養及維修,并定期對加裝電梯暫停運行設施抽檢,充分保障加裝電梯暫停運行設施固定牢固,維持加裝電梯暫停運行設施相關功能可正常使用。
以某小區現有建筑加裝1 臺電梯為例,使手控能夠移動的暫停運行設施改為電控伸縮型,促使暫停運行設施能夠自動控制,針對暫停運行設施固定方式加強,增加能夠移動的暫停運行設施相關零件強度及剛度,促使暫停運行設施固定更加牢固,降低進至底坑施工人員施工時擠壓傷的風險性。
針對建筑加裝電梯淺底坑技術方面安全性相關規定進行改進,針對電梯廂護腳板設計實施不斷完善,增加電梯廂護腳板自動可伸縮性,增強電梯廂護腳板保護作用。
將以某小區現有建筑加裝1 臺電梯作為例子,將該加裝電梯護腳板改為自動可伸縮形式,且保證第一層并不可伸縮,減少對施工人員對應操作技術方面需求,保證護腳板可減少在不平層部位時電梯廂和層面地坎間縫隙,降低人員掉落電梯廂和層面地坎間縫隙現象。
綜上所述,淺底坑技術在現有建筑加裝電梯施工中應用較為廣泛,可解決底坑開挖空間不足等問題,但也存在一定風險性,故對建筑加裝電梯時需謹慎選用淺底坑技術,同時研究對應改進對策,增加安全方面保護,提高現有建筑加裝電梯的穩定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