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燕
(明溪縣總醫院,福建 明溪 365200)
因為大部分縣級醫院放射診療設備種類少,一般只有Ⅲ類射線裝置,而且基本都為X 射線影像診斷設備,就筆者醫院而言只有CT、DR、骨密度儀、移動式C 臂機、口腔X 射線機、口腔全景機,相對于大醫院來說,縣級醫院的輻射安全管理工作比較簡單,本文根據筆者醫院輻射安全管理工作的經驗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為保護醫務工作者和廣大群眾的健康以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章,例如:《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55 號)、《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019 年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規定。
對于縣級醫院來說,首先,要設置專門的輻射安全管理機構,然后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標準、規范或導則,認真制定相關的輻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措施,并確保責任落實到人,各項措施到位。
比如,筆者醫院就成立了輻射安全管理小組,并指定辦公室設在醫學裝備科,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制定了21 條相關的輻射安全管理制度,22 條相關科室人員的職責和放射診療設備的使用規范;制定了放射事故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
《放射診療管理規定》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對從事放射診療工作醫院的有關許可證的管理有明確規定。
就筆者醫院而言,在使用新購放射診療設備前,必須到縣衛生健康局申請辦理《放射診療許可證》及市生態環境局申請辦理《輻射安全許可證》;變更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及放射診療設備時,到原發證機關辦理許可證變更或重新申請領取許可證手續;以及定時做好《放射診療許可證》的校驗工作和《輻射安全許可證》延續工作。
(1)在放射診療設備工作場所建設階段,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規定,對機房的輻射防護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制定機房屏蔽防護方案。屏蔽防護方案完成后,就可以委托一些有資質的部門來預評,后將預評報告報送衛生部門審核,獲得衛生審查意見書。(2)當機房按照屏蔽防護方案建造好后,放射診療場所要按照規定:①在放射工作場所的各個控制區進出口和入口處,設置醒目的電離輻射標志;②在各個機房門口還要設置工作狀態指示燈,③工作場所的入口處比較顯眼的位置應設置“電離輻射危害告知標牌”;④工作狀態指示燈能與機房門有效關聯;⑤設置動力通風裝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風。(3)在項目竣工驗收階段,需要委托有資質的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放射診療場所進行檢測,出具評價報告,并通過有關部門的審核。(4)日常使用階段,必須每年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放射技術服務機構嚴格檢測放射診療場所,確保輻射水平可以符合相關的規定和標準。
(1)放射診療設備必須要相關管理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放射診療設備在日常使用的時候,需要建立診療設備的維護記錄、臺賬以及運行記錄;做好放射診療設備的質量控制、維護、校準工作,使診療設備運行更加穩定可靠;保持設備工作環境的清潔和合適的溫度、濕度。
(3)操作放射診療設備時,應科學選擇各種操作參數,在保證達到預期目標的條件下,使受檢人員受到的照射是最低的,例如,設備有兒童檢查方式的可選項時,在檢查兒童時就要使用這一模式。
(4)正常使用中的放射診療設備,要每年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性能檢測;新安裝、維修以及更換重要部件后的設備也要經過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后才可以啟用。
(1)放射工作場所應當按照規定為工作人員和受檢人員配備防護用品,比如,鉛衣、鉛帽、鉛圍脖等,其數量和種類必須符合《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GBZ 130—2020 的規定。
(2)防護用品要達到一定的鉛當量,要符合《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GBZ 130—2020 的規定。同時,最關鍵的,就是要注意防護用品的有效期一般為5 年,超過有效期的防護用品不能使用。
(3)要為兒童X 射線防護檢查配備相應的組織與器官防護用品,且防護用品的鉛當量應不小于0.5mmPb。
(4)放射工作人員在展開醫療照射的時候,只要可行,就要對受檢者鄰近照射處的組織以及敏感器官實施屏蔽防護,同時,工作人員在進行輻射場操作過程中,一定要穿戴個人的防護用品。
取得縣級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放射工作人員證》和在生態環境部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與防護培訓平臺上培訓,并通過現場考核的放射工作人員方能上崗。這至關重要,要兩者都有方可上崗。
(1)放射工作人員進入放射工作場所,應當正確佩戴個人劑量計。(2)建立并終生保存個人劑量監測檔案,內容應包含常規監測方法與結果等相關的資料,還有監測結果分析等有關的資料。(3)允許放射工作人員復印及查閱本人的劑量監測檔案。(4)要把個人劑量監測的結果及時地記錄在《放射工作人員證》當中。(5)個人劑量監測管理工作要由具有資質的監測服務機構來承擔。
在《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55號)第四章職業健康管理規定里,對體檢的次數、間隔、體檢單位的資質、體檢報告管理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就筆者醫院而言,就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管理:(1)放射工作人員在上崗前和離職前要健康體檢,已經上崗的放射工作人員要每兩年體檢一次,必要的時候可以增加臨時性的體檢。(2)由醫學裝備科建立和終生保存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主要包括職業照射接觸史、職業史、以及既往病史等。(3)醫學裝備科將體檢結果告知放射工作者,并把檢查結果記錄在《放射工作人員證》中。(4)及時安排醫療放射工作者復查和醫學隨訪觀察。(5)應當及時調離不宜繼續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并妥善安置,例如,健康體檢不合格的人員、懷孕的婦女、哺乳期婦女等。
筆者醫院根據《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55 號)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的規定,主要管理以下幾個方面:(1)安排放射工作人員上崗前參加市衛健局或縣衛健委舉辦的放射防護和有關法律知識培訓和考核;在生態環境部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與防護培訓平臺上培訓并通過現場線上考核,兩者必不可少。(2)定期組織放射工作人員接受市衛健局或縣衛健委組織的放射防護和有關的法律知識培訓,并且兩次培訓時間不可超過兩年;安排持有輻射安全培訓合格證書到期的人員,在生態環境部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與防護培訓平臺上培訓并參加現場線上考核。(3)由醫學裝備科建立,并根據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好培訓檔案。同時,培訓檔案應包含每一次培訓的考核成績、課程名稱、以及培訓時間等資料。(4)醫學裝備科要把每次培訓具體的情況及時地記錄在《放射工作人員證》中。
筆者醫院除了接受相關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外,還要做好醫院自己內部的監督檢查:醫學裝備科定期對放射裝置及機房進行監督檢查,并對存在問題進行整改落實;輻射安全管理小組定期對科室的防護操作進行監督。
總之,為了保障醫務工作者和廣大群眾的健康,在醫院日常工作中,必須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做好縣級醫院輻射安全管理工作。